​岷县:“三变”探索新路径 释放农村新活力
日期:2018-09-13  来源:

清水镇位于县城西北部,镇政府驻地大路村,距县城15公里。全镇总面积125.56平方公里,有耕地34758亩,现辖30个行政村,154个村民小组。2013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2739户10798人,2018年初剩余贫困人口1611户6329人。今年以来,清水镇把农村“三变”改革作为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引擎,作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提高站位、统筹谋划、敢于创新,全力抓好农村“三变”改革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党建引领,探索发展新路子。清水镇党委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市县委关于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部署和要求,积极推进“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为主要内容的“三链”建设,结合全镇各村产业发展实际,确定了中蜂养殖业、优质牧草业、乡村旅游业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三变”改革产业发展思路,吸引合作社及党员致富能人60余人帮扶贫困户170户,通过“三变”改革进一步推进产业扶贫。积极创建农村“发展型”党组织,努力争创班子强、队伍强、管理强、创新强、业绩强、服务强的“六强”堡垒,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引领核心作用,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调动和保护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盘活资源,奠定“三变”好基础。镇党委引导各村对辖区现有资产进行清产核资,将各村的森林、荒山、荒滩、草原、土地等集体资源,手工技艺、蜂群蜂箱等个人资源全部核查清楚。对村内林地、荒地、集体财产等进行详细调查,建立台帐,分清权属,将可用的资产、资源进行分类登记,如实掌握具体情况,为下步协调使用相关资产资源打好基础。根据核资结果,全镇现有集体林地5853亩,荒山荒坡1.2万亩。要求各村有效整合土地资源、物产资源、生态资源、技术资源,结合现有经营主体全部归类对号入座,让农村“沉睡”的资源活起来,努力做到无物不股、无资不股、无事不股、无人不股、应股尽股。主要有荒山荒坡入股、集体土地入股、林木入股、劳动力入股、传统技艺入股、资产(中蜂和蜂箱)入股等。

创建载体,构筑“三变”新模式。把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带动发展“三变”改革作为有效抓手,创新模式,积极试点,探索了“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初步解决“三变”改革怎么变、谁来变的问题。围绕“三变”改革和产业发展需要,按照“壮大一批、引进一批、新建一批”的思路,破解深度贫困地区新型经营主体缺失之难,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承接“三变”改革。目前,全镇重点扶持培育合作社15个,公司3个,参与承接农村“三变”改革的有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合作社2个,中蜂养殖合作社10个,牧草种植加工合作社3个,旅游公司1个,铜铝铸造公司1个,农业发展公司1个,为推动“三变”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发挥优势,拓宽“三变”新渠道。以“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为基础,通过入股合作社进行分红,按照发展规划重点推进中药材、蜂产业、草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发展。大力实施“两区三带六大工程”(“两区”即山区、川区,“三带”即着力打造药蜂草扶贫产业带、手工艺文化产业带、洮河沿线乡村旅游产业带,“六大工程”即铜铝铸造、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中蜂养殖、优质牧草种植加工、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盘活有效资源,围绕洮河及316沿线,利用铜铝铸造特色产业和美丽的田园风光,建设田园综合体及特色手工技艺专业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通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落实项目改善基础设施,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焕发生机,改革初步显成效。按照“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产业党建思路,积极推行“党支部+协会+农户”的扶贫模式,充分发挥产业党组织及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发展优势产业,把协会支部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助推精准扶贫的有力抓手。清水村党支部以天泉山“资源变资产”形式入股公司,参与农村“三变”改革,建设天泉山风景区,公司不但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每年分红2万元;吸引甘肃精艺铜铝铸造传承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投资,让本村铜匠以手工技艺入股,提高了生产效率,使销路更加顺畅,带动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增加了收入。卢家堡村党员吕刘宾响应镇党委号召成立青草堂牧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42户,贫困户以土地入股种植猫尾草500亩,第一茬牧草已经开始收割,合作社已经开始烘干加工。西林、张家堡、松树等村党支部积极组建成立国蜜、百草药香、花仙子等中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中蜂产业发展,由贫困户将蜂箱入股,按照蜂箱数量分红500至1000元不等,增加了贫困户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