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上半年天水市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 时间:2021-08-09
  • 来源:天水市农业农村局

今年以来,全市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安排部署,全力抓好春季农业生产、特色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农业农村改革等各项工作,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上半年,实现一产增加值34.2亿元、增长12.1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92.7元、增长13.4%。

  一、夏粮生产再获丰收。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落实“地膜、种子、植保、沃土、农机”五大科技增粮措施,启动“千名农业科技人员服务农业农村一线助推乡村振兴活动”,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灾毁农田修复进度,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上半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24期、培训农民5.73万人次;落实春播面积335.24万亩,其中春播粮食237.44万亩、油料13.73万亩、蔬菜53.46万亩、其他作物30.61万亩;排摸出撂荒地37.31万亩,已整治35.13万亩、占排摸面积的94.1%;建成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1.74万亩、占总任务的97.8%,20.44万亩灾毁农田修复全部开工建设、完成修复8.42万亩占总任务的41.2%,完成2021年任务批复立项9.9万亩(完成招标投标8.4万亩)、占总任务的86.8%;完成良种繁殖19.45万亩、覆膜77.63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96.26万亩、配方肥施161.3万亩,防治各类病虫鼠草害1174.93万亩次,完成机耕210.6万亩、机播34.16万亩、机灌24.71万亩。预计,夏粮总产达45.1万吨,较去年增长5.15%。

  二、产业发展提质增效。认真做好省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计划与市“4+2”农业产业振兴行动的对接,制定了天水市三年倍增计划工作方案,组织实施了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甘谷县磐安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秦安苹果和秦州大樱桃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项目等产业发展项目,完成果园提质增效17.7万亩、老果园改造5.1万亩,落实蔬菜播种面积80.2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26.5万亩、马铃薯面积86.17万亩;基本完成2020年库存苹果销售,预计大樱桃总产达2.11万吨、产值4.1亿元;组织申报“甘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产品7个、“甘味”知名企业商标品牌16个,新推荐申报“三品一标”农产品49个、总数达243个;到位中央和省级农业保险补贴资金5798万元,落实开花类作物保险65.47万亩占年计划的117.23%,其他作物30.53万亩,参保21.03万户87.78万人,签单保费1.21亿元;新培育引进龙头企业20家、农民合作社273家、家庭农场394家,总数分别达576家、9417家、2263家。

  三、乡村建设扎实推进。组织召开了全市推进乡村建设“四级书记”视频动员会,制定了《天水市关于开展乡村建设示范行动的实施方案》,推荐清水县、秦州区平南镇等4乡镇、秦安县西川镇姜湾村等23个村分别开展省级乡村建设示范县、镇、村创建,组织秦州区秦岭镇、张家川县大杨镇等7个乡镇和麦积区中滩镇北湾村、甘谷县新兴镇杨家村、武山县温泉镇田河村等30个村分别开展市级乡村建设示范镇、村创建。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共新改建户厕42912座占年任务64.83%,排摸出问题厕所550座(已整改496座、限期整改54座);完成田间尾菜治理23.04万亩、处理尾菜25.13万吨,回收废旧农膜9982.01吨。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5.3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77.3%,建成垃圾焚烧站34座、正建18座,建成垃圾压缩站51座、正建55座,购置垃圾运输车339辆,建成污水处理站56座、正建14座,建成纳入城镇管网项目12个、正建6个,建成农村公厕2604座。

  四、乡村治理全面提升。继续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完成垄膜沟播技术推广1.9万亩,推广无公害农药使用面积185.5万亩(其中生物农药67.6万亩),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41.2%。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频次和范围,组织秦州区、麦积区分别开展第三批国家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扎实开展“治违禁促提升”行动和豇豆、韭菜、油麦菜、芹菜等重点产品的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共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31826张,配合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4次、抽检样品231份,完成市级定量抽检样品191份、合格率98.43%,督促县区快速检测样品5744份、合格率达100%。深入实施农业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春季农资打假、“三夏”农机安全监管、矛盾纠纷化解和农村能源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等,农业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巩固秦州区玉泉镇七里墩村、麦积区新阳镇胡大村2个国家级乡村治理试点示范村、清水县省级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和19个市级试点村建设成果。规范提升农村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落实公益性岗位配套资金1.67亿元,设立共管共享工作理事会2491个,设置农村公益性岗位35610个。

  五、农业改革持续深化。全面落实省、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举办了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培训班,全市2491个行政村已基本完成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资产折股量化、成立集体经济组织等各阶段改革试点任务,共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70.02万户,304.7万人,折股量化集体资产26.5亿元,累计分红3171.28万元,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2491个。对农户承包地未签订承包合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未发放到户、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信息不准等农村承包地确权问题开展“回头看”,共整改农村土地确权遗留问题908户,7个县区完成了与省确权办的数据质检汇交。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受理调解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等各类纠纷86件,新建500亩以上规模流转示范点83个,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8.7万亩,累计达123.2万亩,其中50亩以上规模流转面积达74.5万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积极开展宅基地分配、使用、流转、纠纷仲裁和宅基地合理布局、用地标准、违法用地查处、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利用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