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2-02-28
- 来源:今日金昌
山湾村里有“三多”,山多、羊多、芨芨多。
推进乡村振兴,重在产业兴旺。近年来,金川区宁远堡镇山湾村敢想敢干、勇于突破,推进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立足当地资源禀赋,以发展特色产业为着力点,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打造了家喻户晓的肉羊品牌“山湾跑羊”,通过网络直播,使优质农产品热销省外。去年,他们进一步拓展思路,发掘利用山湾村漫山遍野的芨芨草,引导脱贫户利用传统扎扫帚手艺进一步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芨芨草是西北常见的植物,根系强大,极为耐旱,生命力顽强。山湾村所在的龙首山麓属于干旱草原区,尤为适宜芨芨草的生长。
山湾村党支部书记马明亮介绍:“春天,幼嫩期的芨芨草是羊群的天然饲草,但是到了秋天,芨芨草长成一到两米高的硬质芨芨棍就让人发愁了。一大簇一大簇旺盛的芨芨草总是把乡村公路、灌溉沟渠挤到破损,年年都要维修。进山的路上也长满芨芨草,行车极为困难。”
村上想过许多办法清理芨芨,既费人力又耗物力。简单地焚烧,破坏环境,效果也不理想。能不能变废为宝,让芨芨草发挥更大的价值?
利用芨芨草扎扫帚是老手艺了。过去,用芨芨草扎的扫帚是农村生活必不可少的物件,如今,这样的老扫帚依然是城市环卫保洁的重要工具。发展“山湾金扫帚”小产业,为村民致富增收,成为山湾村党支部的目标。
村党支部首先进行考察研究,了解生产流程,并购入相关生产设备,同时把山湾小学旧校舍作为厂址开始组织生产。
同时,村党支部积极联络销售渠道,以每把扫帚20元的价格,与金川区市政工程处签订了首批供货订单。 发动村里留守老人、妇女利用闲暇时间积极参与收割芨芨草,并以每公斤1.2元的价格回收秋季成熟的芨芨秆,去年10月,参与人员人均收割芨芨草100至200斤,增收1000至2000元。
村党支部还组织村里脱贫户参与生产。陆世虎、赵义德等人在过去都是村里的扎扫帚能手。“山湾金扫帚”成为了他们的用武之地。
“以前帮着村里人扎扫帚,没想到这也能成为产业,给我们增加收入。”73岁的脱贫户陆世虎告诉记者,由于年老体弱,老两口的生活主要是靠种小麦、玉米,养鸡、养牛,还有政府发放的养老金。现在,村上有了小产业,蹲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补贴家用。
随着“山湾金扫帚”的质量得到认可,口碑越来越好,金川区环卫局、各街道、社区、物业公司相继订购“山湾金扫帚”。马明亮说:“预计2022年能够销售扫帚1万把,实现生产收入20万元。未来,还要继续努力,拓展思路,丰富‘山湾金扫帚’产品品类,努力让这个小产业成长起来,为村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