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秦州区以“五盯五抓五提升”专项行动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任务
  • 时间:2023-06-25
  • 来源: 秦州区乡村振兴局

    今年以来,秦州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返贫工作重要论述精神,以增加群众收入为中心任务,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目的,以国家后评估、省专项考核发现反馈问题整改为导向,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全力推动“五盯五抓五提升”专项行动开展,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任务。

  盯对象,抓排查重点,提升排查覆盖面。一是紧盯所有监测对象。紧盯全区2412户9770名监测对象,尤其是692户2610名未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对照返贫致贫风险逐户逐人见面分析原因,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建立帮扶台账,跟踪落实帮扶政策,提高帮扶成效。二是紧盯所有脱贫户。紧盯全区2.6万户12.66名已脱贫人口,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逐户逐人查缺项、补漏洞,对存在返贫风险的脱贫户及时识别纳入,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督促落实各项帮扶政策,对已落实政策及时更新动态填写到政策落实清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三是面向所有农户。紧盯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导致收入骤降支出骤增等存在潜在风险和特殊困难人群,按照省市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监测范围和标准,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全部纳入监测对象,做到不少一村、不漏一户、不留死角,提升对象排查覆盖面。

  盯识别,抓排查渠道,提升早发现能力。一是应用好“一键报贫”系统。对农户“一键报贫”申报信息及时受理,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入户核查。对符合纳入条件的,15个 工作日内完成纳入程序,及时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并落实帮扶措施,对不符合纳入条件的农户通过入户核查及时解释清政策跟踪监测。截至目前,通过“一键报贫”申报农户451户,新识别监测对象9户40人。二是应用好干部走访排查。结合月预警监测、专项排查、集中排查等方式,逐村逐户面对面精准算账,对符合监测对象条件的户,按照“12345”识别程序,第一时间纳入,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解决应纳未纳、体外循环问题。三是应用好行业部门预警。每月对行业部门反馈的医保政策落实完后合规自付医疗费用支出超过监测范围、新识别低保户、产业发展失败、务工返乡回流等预警信息,组织人员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核查,建立预警台账,对符合监测条件的户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识别所有程序,录入国扶平台,并及时制定帮扶计划开展帮扶。

  盯风险,抓对象确定,提升识别及时性。一是全面排查农户个体风险。以全省监测对象监测标准,全面排查农户的生产生活情况,排查收支、“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状况的同时,排查就医、就学、就业、产业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潜在风险,不唯收入唯风险,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全部纳入监测范围。二是全面排查规模性返贫风险。在排查内容上,重点排查旱涝、气象、地质等灾害以及疫情等各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影响、大宗农副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下跌、农村劳动力失业明显增多、乡村产业项目失败、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搬迁人口就业等方面的风险隐患。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制定防范预案,落实帮扶举措,将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排查风险消除的监测对象。对排查发现风险消除不稳定、帮扶成效不明显风险依然存在的风险消除监测对象及时进行风险回退,开展回头帮,对标注风险消除后又出现返贫风险的,要进行风险再标注,解决风险消除不稳定、帮扶不精准的问题。

  盯帮扶,抓措施落实,提升帮扶成效。一是落实增收类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坚持开发式帮扶方针,至少落实1项开发式帮扶措施,通过以奖代补、小额信贷、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方式帮助农户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建立联农带农机制,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对部分家庭成员丧失劳动能力或以弱劳力、半劳力为主的,实行开发式帮扶与保障性措施相结合,采取安排公益性岗位、帮助在以工代赈项目及乡村建设项目工地,就近就地务工等方式,促进稳定增收。二是落实“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类帮扶措施。对监测发现“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方面存在风险隐患的监测对象,建立问题台账,第一时间反馈相关行业部门,沟通衔接落实各类帮扶措施。三是落实兜底保障类帮扶措施。对整户丧失劳动能力或因病、因灾、因残、因意外事故等监测对象,要通过落实农村低收入人口有关帮扶政策,做好兜底保障。对内生动力不足的,在落实帮扶政策的同时,加强扶志扶智,增强自我发展动力和能力。四是落实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类帮扶措施。对部分监测对象因生产生活条件差、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导致出现的风险隐患,要通过落实社会帮扶、搬迁、户厕改造、道路硬化、公共服务改善、土地整理等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措施,提高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稳定消除风险点。五是强化帮扶评估提高帮扶成效。组织镇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坚持分类施策,按照“缺什么补什么”要求,根据监测对象家庭具体情况、风险类别和发展需求,因户因风险点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并针对风险点变化及时调整帮扶计划。结合月预警监测排摸,定期、不定期开展政策落实评估工作,对帮扶效果不明显的及时调整帮扶计划,提高帮扶针对性和实效性。

  盯数据,抓核查比对,提升数据质量。对录入国家、省防返贫监测平台数据全面开展自查自纠,核实核准监测对象信息数据,确保数据能够真实反映监测帮扶工作成效,尤其是对监测对象、脱贫人口基本信息、帮扶信息等数据依照数据规则适时进行比对纠错,及时核实修改,对务工月监测数据、一键报贫信息、农户基本信息、乡村建设信息等做好动态管理,及时更新最新数据。核查数据的全面性,重点关注监测对象收入支出、“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关键信息缺失问题。核查数据的准确性,重点关注家庭成员信息、监测对象分类、风险类型、帮扶措施等信息录入不准确问题。核查数据的及时性,重点关注需要动态调整的数据,对变化的信息及时进行更新完善,提高信息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核查数据的统一性。重点关注监测对象信息与行业部门系统信息、乡村振兴监测数据与行业部门是否对口统一,对有出入的查明原因,及时填平补齐,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