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首页 / 时政要闻/ 正文
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推动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张掖一周年特别报道(三)
  • 时间:2020-08-20
  • 来源:张掖日报

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推动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张掖一周年特别报道(三)

  2019年8月19日至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甘肃考察。这是20日下午,习近平在中农发山丹马场有限责任公司一场考察,实地了解祁连山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情况。  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张掖日报记者杨静文 王晶晶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丹马场视察时指出,这些年来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来到这里实地看一看,才能感受到祁连山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祁连山是国家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这是国家战略定位,不是一省一地自作主张的事情。甘肃生态保护工作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希望继续向前推进。我们发展到这个阶段,不能踩着西瓜皮往下溜,而是要继续爬坡过坎,实现高质量发展,绿水青山就可以成为金山银山。

  殷殷嘱托,牢记心间。一年来,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推进祁连山生态保护和治理,坚决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实招重拳多措并举 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8月的山丹马场水草丰茂,骏马奔腾。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这里实地了解祁连山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情况,并对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给予“由乱到治,大见成效”的评价。这是对我市生态保护建设的充分肯定,更加坚定了我们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信心和决心。

  “当时,我们看见有车过来,然后一行人走下车来,竟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草原上待了大半辈子,平时都只能在电视里看到总书记,没想到在马场见到了总书记,当时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像做梦一样。”山丹马场一场四队队长院天军还清楚地记得习近平总书记一年前来马场视察的情景。“总书记语重心长对我们说,要在这把马养好,这是总书记对我们的嘱托,也是我们的责任。”现如今,当兽医专业毕业又精通马术的25岁的院浩从父亲院天军手中接过马鞭时,院天军欣慰地说:“总书记如此关心我们马场的发展,这让我们备受鼓舞,院浩既然选择扎根马场草原,我希望他能通过所学,为马场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院家父子一样,众多的马场人都深爱着这片土地,始终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突出位置,时刻不忘保护祁连山这个“绿色肺叶”和“高原水塔”,坚持生态立场发展战略不动摇,着力开展退耕还林、禁牧休牧,控制草场载畜量,草场生态逐步向好。

  面对近年来祁连山出现的冰川退缩、雪线上升、植被退化等问题,山丹马场着眼维护生态大局,干部职工主动退出耕地7.2万亩,其中实施退耕还林3.2万亩、荒山造林4万亩。累计建设草原管护网围栏1333千米,冬春草场以户为单位全部实现围栏化。补播改良草场30万亩,牧区草原禁牧105万亩,提前一年完成三年减畜1.38万个羊单位任务。实施异地安居工程,在城市建设3个住宅小区,4391户职工从海拔2600米以上的山区整体搬迁到甘州区、山丹县城居住。除春种秋收外,该场大部分职工85%的时间在城市居住,场区常住人口由1.5万人下降到目前的3500人左右,大幅减少了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成立草原监理站,建立健全各级草原监理和防火机构,加大草原监管力度,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禁牧管理制度,开展“过筛子”巡查核查,与地方政府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牧区禁牧草原偷牧现象有效禁止。坚持以草定畜,多频次逐群核查清点牧业职工草原载畜量,持续巩固第三轮牧业改革和减畜成果。每年根据草场情况,实施灭鼠、灭虫、化学除莠、补播草籽和施肥等工作,冬春草场得到有效维护,草原生态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划区轮牧、合理利用草场在区域内处于领先水平。

  近年来,我市坚决扛牢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政治责任和历史责任,举全市之力集中攻坚,按期完成占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6%、占全省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80%以上的张掖段整改整治任务。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被国家督导组称为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的“博物馆”“教科书”。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丹马场视察时指出,我们发展到这个阶段,不能踩着西瓜皮往下溜,而是要继续爬坡过坎,实现高质量发展,绿水青山就可以成为金山银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一年来,我市坚持全方位整治、全区域修复、全系统治理,全域生态保护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的具体行动,成立市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制定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张掖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和《张掖市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清单》等31个配套文件,明确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使张掖大地“绿色版图”加快扩大。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积极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加快实施城镇污水管网配套、工业集聚区和重点建制镇污水集中处理、农村污水收集处理等项目,保障重点流域水质安全。上半年,全市境内地表水6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地表水国考断面无劣V类水体。加强土壤环境监管,强化重点行业企业用地监管和疑似污染地块用途管控,加快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统筹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市、县区全力推动以“一园三带”造林绿化示范建设为引领的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市完成大规模国土绿化营造林56万亩,全年共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1.34万亩。完成祁连山水源涵养区浅山区人工造林0.8万亩、沙化草地补种改良5万亩、草原围栏封育5万亩、黑河干支流沿岸人工造林0.98万亩。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规划实施13个方面的75个项目。至目前,已完工69项,正在实施6项,累计完成投资41.17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94.6%,计划今年9月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强力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建设。落实“2020年文化旅游提升工程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项目”3项,总投资4375万元,主要用于祁连山浅山区生态修复及绿化、有害生物防治、购置森林草原防火设备等;落实2020年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经费240万元,主要用于推进国家公园范围内社区(村)共建工作。全市累计争取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5.13亿元,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资金6916万元,纳入补偿范围的公益林面积361.1万亩,下达补偿补助资金3737万元。

  着力构建生态环境“全链条”监管长效机制,建立了以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列卫星为依托,以“一库八网三平台”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形成“天上看、空中探、地面查”的立体化生态环境全域监管模式,对重要生态功能区人类干扰、生态破坏等活动开展全天候生态监测,综合评估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并根据变化情况适时做出预警,为全市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生态安全分析、生态功能区划、生态红线、自然资产负债核算、生态预警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等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和数据支持。

  转变方式调整结构 推动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丹马场视察时强调,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只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可以成为金山银山。要正确处理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积极发展生态环保、可持续的产业,保护好宝贵的草场资源,让祁连山绿水青山常在,永远造福草原各族群众。

  循着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山丹马场在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高质量发展路上开启了“加速度”。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了特色养殖业、规模种植业、高原食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并举的局面;马场生产的牦牛肉、藏羊肉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菜籽油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山丹马场得到生动实践。

  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长久之策。全市上下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新兴生态工业、全域生态旅游业,加快建立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让生态产业挑大梁,使传统产业发新枝,高质量发展之路在绿色转型、优化升级中越走越宽。

  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意见》等,坚持不懈把“十大生态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制定印发了《张掖市2020年十大生态产业工作方案》,明确了全市年度工作目标,提出了分产业重点工作任务,市级领导包抓、牵头部门抓总、多部门协同、县区具体落实,为十大生态产业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提供了机制保障。加快推进重点生态型产业化项目建设,用一年半时间建成百亿级的智能制造产业园,已与40余家企业签订协议并逐步入驻园区;华为大数据产业园一期建成投用、二期开工建设,在今年第26届兰洽会上,猪八戒网数字化建设等9个大数据产业项目成功签约;凹凸棒石产业园、通用航空产业园建设等取得新的进展。2019年,全市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6.53%、位居全省第3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8%、增幅创6年来新高。聚焦升级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纵深推进“四个百万”工程、“六个区域特色产业”,加快构建肉牛、蔬菜“两个百亿级产业体系”,发展戈壁生态农业11.12万亩,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种植技术聚集度和节能环保程度一流的20万平方米海升智能温室项目一期建成投产,二期23万平方米智能温室项目完成80%建设进度,三期3×20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启动建设。

  打造支柱做强全域生态旅游业,扎实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和全省旅游文化体育医养融合发展示范区“三大示范试点”建设,张掖七彩丹霞景区创建为国家5A级景区,张掖地质公园晋级世界地质公园,全市4A级景区数量、星级以上宾馆数量、特色旅游村镇数量和游客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增速等指标均位居全省第一,获评国际旅游联合会“最美中国旅游城市”。

  如今的金张掖山水相映、绿意盎然,所行之处皆是风景,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从植被密布的祁连山区,到抬眼见绿的宜居城区,从风景如画的美丽乡村,到芦苇摇曳的湿地公园,四面八方的人们纷至沓来,尽情领略张掖的美好风光。据统计,2019年,我市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7天,优良比率达到92.6%;2020年1至6月,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排名中,张掖居全国首位。张掖市还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市州。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我们始终坚信,“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站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上,张掖广大干部群众将坚定不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再接再厉、攻坚克难,继续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金张掖大地上绘就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相得益彰的壮阔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