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首页 / 经济动态/ 正文
清水县创造性开展优化营商环境评议工作典型案例
  • 时间:2024-09-27
  • 来源:爱清水

近年来,清水县委、县政府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作为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的重要依据,把推进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作为践行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发展目标的重要抓手,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全县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总体情况

2024年以来,清水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工程”,成立营商环境建设局,设立营商环境中心,聚焦2023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企业满意度调查和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情况专项审计反馈问题整改,印发《全县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方案》《2023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反馈清水县问题整改台账》《清水县优化营商环境评议工作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包抓联”“六必访”“白名单”“民营企业座谈会”“一把手坐窗口、走流程、解难题”“沉浸式”体验等制度,建立工作会商、问题交办、督查评价、动态反馈联动机制和“周调度、月通报、季考核、半年评议、年总结”考评机制,将营商环境工作纳入乡镇、部门年度实绩考核,常态化督查跟进,推动政务服务、市场监管、执法司法、创新创业、项目落地、人文体验、问题整改提质增效,营商环境得到持续优化,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做法

根据《清水县优化营商环境评议工作实施方案》具体要求,7月下旬由县人大、县政协牵头,组织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抽调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4个评议组,采取现场评议、电话评议、大会评议、网络调查问卷评议的方式对全县18乡镇、12个指标牵头单位、69个其他单位进行了评议,主要围绕《清水县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方案》提出的实施7大行动27项具体任务,《2023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反馈清水县问题整改台账》梳理的8个方面25项具体问题,以及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提升、部门职责贯彻执行情况等中心任务,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听取服务对象(企业、部门)意见建议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全面开展优化营商环境评议工作。

一是评议全面客观公正促质效。评议在2023年甘肃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紧盯世界银行B-Ready 指标导向,充分吸纳各乡镇各部门意见,形成符合实际、导向明确、具有清水特色的调查评议体系和方法,建立健全与世界银行标准衔接、国内先进可比的指标评价体系;规范设置评议标准程序和方法,坚持多维度数据采集企业群众调查和实地校核印证相结合,确保数据客观真实准确、结果科学公正权威,全面反映全县营商环境情况;按照全覆盖无盲区的要求,通过评价及时了解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的感受和诉求,彻底改变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上热中温下冷”的局面,发现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推动各乡镇各部门找准找实深化营商环境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点,有针对性地完善政策措施、提升服务质效,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优,推动各乡镇各部门争先进位、比学赶超。

二是评议紧盯反馈问题促整改。评议针对各类反馈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了全覆盖回头看,逐条梳理举一反三,对2023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反馈8个方面25个问题和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情况专项审计反馈4个方面20个问题,查看分类建立整改台账整改销号情况及清单管理资料。经评议核查,至目前,2023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评价反馈问题已完成整改21个,整改完成率84%,正在整改4个,预计9月底前完成;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情况专项审计反馈问题已完成整改17个,整改完成率85%,正在整改3个,预计11月底前完成。

三是评议量化结果排名促提升。本次优化营商环境评议工作均采用百分制综合评定,12个指标牵头单位按照现场评议得分占60%、电话评议得分占20%、大会评议得分占20%(代表委员评议得分占12%、单位互评得分占8%)计算,18乡镇和69个其他单位按照现场评议得分占60%,大会评议得分占40%(代表委员评议得分占25%、单位互评得分占15%)计算。按照各乡镇各部门承担优化营商环境不同的任务分别对12个指标牵头单、69个其他单位和18个乡镇三个类别进行打分排名。评议结果纳入年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综合考核管理,影响考核等级,同时,将评议结果与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评价、干部选拔任用等结合起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推动全县营商环境优化再升级。

三、取得成效

清水县优化营商环境评议累计召开部门企业代表座谈会29次、电话访谈企业92户、走访企业36户、与企业面对面交流124户、评议发现各类问题91条(其中指标牵头单位66条、其他单位17条、乡镇8条),收集网络调查问卷830份,较全面详细准确摸清了全县企业生产经营服务惠企政策落实情况。

一是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整合设置市场主体设立、项目审批、税务办理、不动产登记、社会事务5个综合窗口和“高效办成一件事”“跨省通办”2个专窗,上线“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6个,“教育入学”一件事列为全省试点县;共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11.56万件,其中线上受理办件9.76万件,全程网办率100%,按期办结率97.73%,群众满意度100%。

二是办事效能不断提升。紧盯企业生产经营全周期,企业开办和注销时间均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全程网办,上半年新办各类经营主体1190户,注销各类经营主体909户,个转企10户。不动产登记高频业务5个工作日内办结,用水用气用暖报装流程压缩至1个环节,最优达到1个工作日内办结。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200万元以下贷款担保费率由1%降至0.8%。获得电力“一证办”“刷脸办”应用率100%,高、低压客户办电环节压减至4个和2个工作日,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92%,电压合格率提升至99.89%。建成咨询引导和帮办代办专区,可帮办事项占比60%;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集中审批”“并联审批”,项目全流程办理时长压缩至51天。

三是助企纾困落实有力。建立民间投资问题“收集—办理—反馈”闭环管理机制,累计向民间资本平台推介项目6个1.48亿元。全面落实《甘肃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逐条制定具体落实措施,进一步明确部门责任、完成时限,“清单式”推进实施。建立完善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工作机制,收集企业问题诉求24个;全县2553名干部对2800户企业包抓联,收集资金融资、政策享受、要素保障等9个方面问题157条,已协调解决156条,办结率99%;“甘肃信易贷平台” 获贷企业211家5.13亿元、获贷占比5.23%,有效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四是信用建设扎实推进。归集“双公示”信息1.34万条,合规率100%;归集五类行政管理信息1.06万条,水、气、信用承诺、合同履约等特定领域信息1.58万条;在省级以上平台上报信用创新实践信息6期;在24个领域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被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企业占比0.88%,上半年市对县区营商环境评价排名全市第1。


编辑:张平安

责编:王玉芳

编审:刘红艳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