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05-23
- 来源:兰州晚报
在兰州,清晨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拉面,是唤醒这座城市的“灵魂密码”。肥瘦相间的牛肉、劲道的拉面与香气馥郁的汤底,构成了这道享誉全国的美食符号。而在其背后,一家家调料企业正编织着牛肉拉面产业的风味脉络,用一粒粒香料撑起这条“黄金产业链”的根基。
六十年风味沉淀:从街巷小店到调料龙头
位于兰州金港城糖酒市场的孝正调料铺,200余平方米的店面蕴藏着六十年的岁月沉淀。从上世纪60年代创立家庭式调料铺起步,“孝正调料”将这门“风味生意”代代相传。2005年,兰州孝正调味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标志着传统商号向现代化企业的转型。如今,其销售网络已覆盖西北市场,年销售额突破五六百万元,其中40%的调料供应给牛肉拉面馆,本地与外地市场各占半壁江山。
“别看这里的店面不大,我们的‘战场’在仓储。”公司经理袁斌介绍,在兰州久和国际糖酒副食城,1500平方米的物流基地每日吞吐着数十吨调料。远在中国调料集散地——广西玉林的300平方米店面则一肩两挑,一面辐射着南方市场的销售需求,一面负责着采购和获取调料市场一线行情的重任。这种“前店后仓+异地布局”的模式,让最具性价比的新鲜调料在最快时间内抵达西北任何一家牛肉拉面馆,为孝正调料的经营扩张提供物流保障。
香料溯源:用“公司+农户”模式把控风味源头
孝正调料的核心竞争力,藏在袁斌每年下半年的“飞行日志”里。“还有20天重庆先峰镇的青花椒就要产新,我就要去收购,紧接着就是新疆的孜然……”这位“香料猎人”二十年如一日,穿梭于重庆的青花椒田、新疆的孜然基地、云南的草果山林。通过“公司+农户”的直采模式,他与数十家农业合作社建立深度合作,从农户手中一线收购原料,确保香料的新鲜度与品质。
在牛肉拉面调料的配比中,孝正更是将“地域风味”刻进基因。四种主料——草果、花椒、胡椒、干姜,辅以三柰、肉蔻、丁香等十余种辅料,构成汤料的灵魂配方。其中,陇南武都的花椒、酒泉玉门的小茴香,都是孝正的“王牌原料”。“甘肃的花椒、小茴香等地产香料在全国都排得上号,销售也很好,很得市场认可。”袁斌的自信,源自对本土资源的深度挖掘。
南北风味解码:为牛肉拉面产业定制“调味密码”
随着兰州牛肉拉面走向全国,孝正调料的角色也逐渐从“调料供应商”升级为“风味解决方案专家”。孝正调料根据不同地域的口味偏好,为南方与北方的牛肉拉面馆“量身定制”汤料配方:“南方人吃麻吃辣不如西北人厉害,我们就会减少辛、辣调料的用量,同时加入一些味甘、清淡的调料调和口感。”这种“柔性适配”策略,让孝正的调料在北京、河北、山东、浙江、福建等地的牛肉拉面馆中都广受欢迎,外地市场占比稳步提升。
面向未来,孝正正布局从B端到C端的覆盖。“过去我们只服务餐馆,将来我们想让普通消费者在家也能煮出正宗牛肉拉面的味道。”袁斌透露,计划增加加工生产线,进一步进入垂直细分的零售市场,针对家庭用户开发“牛肉拉面调料家庭装”,为连锁拉面馆设计“餐饮定制装”。
风味背后的产业共生:调料与拉面的“双向奔赴”
在一碗牛大的风味中,调料既是“台前配角”,亦是“幕后主角”。一家面馆一风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调料配方的毫厘之差。在兰州牛肉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版图中,调料产业是不容忽视的一块拼图,调料企业建立的稳定供应链,向上能带动甘肃地产调料、药材的生产与销售,向下能为面馆提供调味方案,降低中小面馆的原料采购成本,而牛肉拉面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又反哺着调料企业的发展壮大。
“我们和牛肉拉面产业是共生关系。”袁斌很朴实地说,“牛肉拉面发展好了,我们也就更好了。”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赵文瑞 见习记者 魏晓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