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首页 / 经济动态/ 正文
天水:老工业基地焕发新动能
  • 时间:2025-05-27
  • 来源:天水日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马凯

  在天水,这座镌刻着“三线建设”峥嵘岁月的工业基地,跃动着智能化改造的脉搏,孕育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机,传统与创新在这里交响……从老工业基地的厚重底蕴到创新驱动的新质生产力,天水正以笃行不辍的实干精神,在新时代的坐标上刻下属于自己的工业印记。

  数字基建赋能产业蝶变

  在成纪新城的天际线间,龙创智谷·天水信创产业园的建筑群宛如科技图腾。作为甘肃省计算中心天水分中心,这里规划总装机能力1570标准机架,机楼已于2024年下半年投入运营,现有12千瓦高功率机架400个、5千瓦机架400个,互联网出口总带宽达到10T。

  站在数据中心的玻璃幕墙前,可见服务器集群闪烁的蓝光,这里已形成计算能力约2万vCPU、有效存储能力3PB的基础支撑,正在承载云桌面计算资源池与边缘云节点项目。

  天水移动分公司副总经理孙选介绍,天水信创产业园总投资5亿元,是我市紧盯国家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充分发挥气候、能源、环境等方面优势,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旨在在全国范围内打响“龙创智谷”数字经济特色品牌,将算力产业打造为推动天水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通过合力招商,目前市政府已经和北京国联等6家企业达成了智能算力项目合作意向并签约。

  一个以算力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正依托“东数西算”国家战略在陇右大地慢慢崛起。

  这种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同样席卷传统制造业。走进甘肃海林中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车间,30条智能化自动装配线正在高效运转。曾经需要10人协作的轴承装配工序,如今仅需2至3名技术工人监控即可完成。作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海林中科每年将超过3%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攻克高精度轴承技术壁垒,产品从低端向高端跃升,2024年被评为甘肃省“智能工厂”。

  绿色能源开启发展新局

  在秦安县兴国镇何川工业园区,元泰新能源项目的生产线正有序运转。这个总投资5.8亿元的光伏材料循环利用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6个月,创造了天水招商引资的“加速度”。一期建成8条分类提取生产线与1条贵金属萃取生产线;二期投资5.32亿元,占地160亩,新建厂房3万平方米,建设光伏材料循环利用分类提取生产线8条、工业硅提炼生产线4条。

  项目落地以来,企业通过对光伏组件中原材料回收、有色金属提炼、贵金属萃取、硅材料加工,实现了新能源光伏材料循环利用最大化,显著降低了光伏组件的生产成本,提高了新能源行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了资源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化,带动了天水新能源光伏材料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创造了健康良好的产业生态圈。

  这种绿色转型的决心,在天水的产业规划中清晰可见。2024年实施的142个工业和信息化项目完成投资249.3亿元,41个“三化”改造项目投资78.68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稳居全省第一。

  创新生态培育发展动能

  2024年,我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培育创新主体,全年共有427家企业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甘肃省科技创新型企业数量达到246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50家。

  这些企业在集成电路、数控机床等领域持续突破,华天科技等3户企业项目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西电合金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行列。

  今年一季度,秦州区科技成果质量和转化活力进一步增强。截至目前,全区认定登记技术合同3.25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27%。全区实现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43.11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达到30.39亿元,显示出创新驱动的强劲势头。  

  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正为产业升级破解人才密码。近年来,长开厂集团公司深入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近三年累计从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高校招聘毕业生336人,并于2023年、2024年联合高校组织640人次在校大学生进企见习。这种“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合作模式,为天水市产业升级提供了持续不断的智力支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天水市以“工业创新攻坚突破年”行动为抓手,锚定2025年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1.8%、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60家的目标。从集成电路封测到新能源材料,从智能装备制造到数字经济,这座兼具历史底蕴与创新活力的城市,正通过科技创新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为陇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