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首页 / 经济动态/ 正文
【陇上评论】“千年药乡”的发展密码
  • 时间:2025-08-25
  •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张文博

  八月的陇中大地,药香馥郁。随着第六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开幕,“千年药乡”定西再次成为世界中医药界关注的焦点。

  从道地药材的“基因守护”到千亿产业链的“蓝图绘制”,从传统技艺的“薪火相传”到医养融合的“场景创新”,定西正以独特的发展逻辑,破解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时代命题,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定西,独特的海拔、温差与土壤,滋养出中药材独一无二的道地基因,现有各类中药材439种,占全国主要普查品种的37.2%,其中,当归、党参、黄芪三大道地药材种植面积超173万亩,素有“中国药都”之美誉。定西人深知,守好道地基因这一“源头活水”,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根与魂。在这里,从种质保护到种植规范,一套“全链条守护”体系已然成形:西部最大的中药材种质资源库里,6万份“生命密码”被精心封存;6个种质资源繁殖鉴定圃中,“陇芪”“渭党”等特色品种茁壮成长;“百千万工程”的推广,让古老种植技艺与现代科技完美握手。如今,标准化种植率达84%、良种普及率超60%,定西坚持从源头把好中医药产业的“第一关”,让道地药材真正成为“黄金产业”。

  光有好药材不够,要让“土宝贝”变成“金疙瘩”,关键在产业链的锻造与市场的畅通。在岷县“御归堂”,当归不再只是药材,而是变成了口服液、面膜、养生茶等大健康产品……这些看得见的变化,正是定西中医药产业从“单打独斗”的种植业向“全链条发力”的产业集群跃迁的缩影。目前,定西已培育规上中医药加工企业75户、亿元企业26户,构建起从初级加工到精深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更具战略意义的是,定西正从“卖药材”向“定标准”跨越。“新华·中国定西中药材价格指数”已成为全国药材市场的“风向标”,而且随着产品销往海外10余个国家和地区,“定西标准”正逐步获得国际认可。从产业链的“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定西实现了从“卖资源”到“卖产品”再到“定标准”的三级跃升。

  中医药产业发展,要走向市场,也要融入日常。依托丰富的药材资源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定西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先行先试,以“医养融合”为抓手,推动岐黄智慧走进百姓生活。在定西的医院里,中药养生奶茶飘香,VR技术带市民“穿梭”药田;在社区街头,逛夜市能学养生、跳广场舞能练八段锦,“人人学中医、户户种药材”的氛围愈发浓厚。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地、县乡村三级中医诊疗网覆盖,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中医服务;药膳馆、温泉药浴、药妆产品的涌现,更让中医药融入康养、消费等多元场景。定西的实践,打破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生活的“次元壁”——药香飘进市井,养生文化渗进日常,既有文化传承的温度,也有民生幸福的厚度,更是文化自信的生动注脚。

  中医药产业是朝阳产业、健康产业、惠民产业。定西探索出了一条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守好“源头活水”固根基,锻造“产业筋骨”强支撑,畅通“市场血脉”拓空间,深化“医养融合”惠民生。这种扎根传统又拥抱创新的路径,正是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密码所在。期待更多地区借鉴定西经验,持续推动中医药产业全链条升级、融合发展,共同推动我省加快由中医药资源大省向中医药产业强省迈进,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甘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