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首页 / 经济动态/ 正文
从“一头牛”到“一条链”——平凉市崆峒区红牛产业发展跃迁记
  • 时间:2025-10-13
  •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魏丽

  清晨的薄雾刚刚散尽,平凉市崆峒区大寨乡千头肉牛养殖基地里,红牛养殖大户吴春刚推开牛舍,体格健壮、毛色光亮的“平凉红牛”的叫声此起彼伏。

  他一边添加草料一边说:“现代化牛棚是自动化控温、出水、上料。咱这牛,肉好。目前,我养了400多头红牛,平时我们也经常直播红牛的日常生活,粉丝数噌噌地涨,销路宽了,销量也增加了,日子也更有奔头了。”

  吴春刚的信心,源于近年来崆峒区持续推进的平凉红牛产业链建设。

  今年以来,崆峒区聚焦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与百亿级产业集群目标,通过“扩繁增量、品种优化、饲草供应、强龙延链”等一系列组合拳,全力推动牛产业扩规模、提品质、延链条,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截至当前,全区肉牛饲养量达25.8万头,出栏12.9万头。

  如今,崆峒沃野间,处处沸腾着牛产业发展的火热景象。这既是崆峒区乡村产业发展坚实的成果,更是平凉红牛产业链驱动乡村振兴、打造“崆峒样板”的生动实践。

  筑平台 产业链延伸有了新支撑

  在崆峒区四十里铺镇,平凉红牛肉品存储与精深分割生产线建设项目正全速推进。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工人们繁忙有序地作业,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据悉,该项目聚焦平凉红牛精深加工关键环节,致力于补强产业短板、延伸产业链条、显著提升产品附加值。

  与此同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期评估全面完成,中滨平凉红牛产业园、平凉红牛大数据管理中心、乡级冻配站提升改造等一批产业园重点项目同步推进。

  在产业链下游,围绕平凉红牛品牌创建,今年新培育的5家平凉红牛餐饮门店、直营店和体验店,让优质牛肉从牧场直达餐桌。

  “近年来,崆峒区紧盯产业发展机遇,全力推动园区创建,编制完成了《甘肃省崆峒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甘肃省崆峒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方案》。经过积极申报和全力争取,成功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立项名单,成为全国第12个以牛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填补了平凉市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空白。”崆峒区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朱洪力说。

  增后劲 政策赋能注入了新动力

  “崆峒区的红牛养殖十项奖补政策,精准解决了我们的难题。我们领到了现金补贴,新建了标准化牛棚。这样的实惠,让我们敢投入、敢扩栏,腰杆子挺得更直。”说起今年的扩繁增量政策,崆峒区白水镇荣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位荣军连连称赞。

  近年来,在全链发展的进程中,崆峒区制定出台了《崆峒区平凉红牛全产业链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6)》《关于加快推进平凉红牛扩繁增量的十条政策措施》等牛产业发展激励政策,聚焦规模养殖、增量扩群、品种培育、饲草供应、品牌营销等多个方面,通过“真金白银”的奖励补贴,助推平凉红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经成链的平凉红牛,越长越壮、越育越多。

  崆峒区落实平凉红牛扩繁增量十条政策措施,举办奖补资金发放仪式5次,落实奖补资金1637万元;培育平凉红牛繁育示范场8家,选育平凉红牛育种群1710头;加大平凉红牛育种群基础母牛保护力度,保护平凉红牛核心育种群基础母牛300多头,落实补贴资金60万元;对全区平凉红牛占比达到50%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企业、合作社),青贮的优质饲草按照每立方米35元进行补助;鼓励支持企业在兰州、平凉等地开设平凉红牛餐饮门店、直营店和体验店。在全区平凉红牛存栏量持续增加的同时,不仅夯实了产业根基,而且驱动“平凉红牛”的品牌影响力与美誉度持续攀升。

  强引擎 产业发展集聚了新动能

  在“建项目”与“增效益”的加持下,平凉红牛产业招商引资成果丰硕,销售渠道越来越广。

  今年来,崆峒区先后组建专项招商小组,赴北京、天津、河南、四川等地开展招商5次,成功引来“金凤凰”;与天津通和饲料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1亿元的平凉红牛营养中心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引进中滨控股集团投资建成中滨平凉红牛产业园……

  “这些项目的引进让我们平凉红牛产业发展体系更完整。”崆峒区畜牧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林欢庆表示。

  优质饲草的供给能力是平凉红牛茁壮成长的源动力。金秋时节,在崆峒区的田间地头,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大型收割机在玉米地里来回穿梭作业。

  大寨乡养殖大户马孝忠说:“今年我通过合作社流转1100余亩种植青贮玉米,充足的后期饲草料收储,为红牛养殖提供了坚实的饲料保障。”

  从崆峒区畜牧兽医局了解到,今年以来,该区持续推进“粮改饲”工作,成效显著。数据显示,今年全区玉米种植面积达35万亩,玉米秸秆青贮量将突破60万吨,有效夯实了畜牧业发展的饲草基础。

  与此同时,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一套严密的疫病防控网络作为坚实后盾。该区做好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常规免疫和定期补免,通过实现疫情监测、消毒灭源、检疫监督三个全覆盖,严把肉牛入场、宰前、屠宰流程检疫“三道关”。

  目前,肉牛产地检疫率规模养殖场达到100%,屠宰检疫率达100%,散养户达90%以上,确保了产业安全生产。

  秋日暮色中,在崆峒区的南北部塬区,一台台大型青贮玉米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将玉米整齐收割。不久后,这些优质饲草将成为平凉红牛过冬的“营养餐”,融入这条蓬勃发展的产业链条,化作驱动平凉红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从分散养殖到集群发展,从单一生产到全链升级,平凉红牛产业正成为崆峒区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引擎。随着养殖规模的持续扩大,平凉红牛产业也为当地百姓增收致富提供强劲动能,进一步带动了崆峒百姓增收致富。”朱洪力说。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