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11-26
-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古浪县亿恒宝华光伏电站。

民勤县浙能武威调峰火电机组工程项目建设现场。
金奉乾 韩筱蓓
祁连雪峰映照着古城新颜,石羊河水滋养着发展热土。
武威,自古就是商旅往来、市日四合的“通都大邑”,在历史过往中见证过古丝绸之路的灿烂辉煌。如今,承续着“丝路商埠”的千年底蕴,这方古老的商贸之地已跃迁成为如今的投资高地、兴业福地、发展旺地,在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焕发出蓬勃生机。
从兰洽会签约现场的掌声雷动,到产业园区里的机器轰鸣,从“陇电入浙”的戈壁雄姿,到政务大厅里的春风拂面,2025年,武威聚力发展第一要务,坚持把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两大主引擎,着力强园区、活县域,内生动力持续增强,书写着赶超进位、跨越崛起的奋进篇章。

甘肃达华节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第三十一届兰洽会武威市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暨签约仪式现场。
谋篇布局定方向 项目建设高歌猛进
提速争先,方能赢得发展先机;乘势而上,才能激发奋进动能。
2025年伊始,武威市便将项目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锚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围绕9条重点产业链和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科学谋划“五个清单”项目体系,为全年发展画出清晰“路线图”。
春节后首日,全市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暨招商引资工作动员大会召开,与省上同步启动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关于加快实施“五个清单”项目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的通知》迅速落地,逐项目明确时序、目标与责任,构建起“市级统筹、县区主责、部门协同”的责任闭环。
武威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定期“把脉”项目建设,分析进展、破解难题,“项目建设百日攻坚”行动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工作专班下沉一线,及时化解堵点。截至10月底,285个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达95.4%,10个省列重大项目完成率更是飙升至119%。
项目建设是经济增长的“压舱石”。2025年,武威市聚焦能源、特色产业、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重点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作为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重点项目,“陇电入浙”工程在武威的建设如火如荼,让武威作为“陇电入浙”能源枢纽的定位愈发清晰。该工程起于甘肃武威、止于浙江绍兴,横跨六省区,线路总长2370公里,总投资约353亿元,投运后每年可输送电量超360亿千瓦时,其中清洁能源占比过半。
在民勤县浙能武威调峰火电机组工程现场,231米高的烟囱与201米的冷却塔遥相呼应,构成戈壁上的工业地标。该项目作为“陇电入浙”配套电源项目,总投资73亿元,设计年利用小时数4500小时,投产后年发电量可达90亿度,能为腾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电力外送浙江提供有力保障。
“工程不仅能为电力远距离外送提供稳定调峰保障,而且可为民勤县创造800个以上就业岗位,年上缴利税超2亿元。”浙能武威能源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项文杰说。
目前,该工程锅炉房钢结构已全部安装完毕,烟囱、冷却塔均已结顶,于2026年9月与“陇电入浙”特高压工程同步投运。
随着这些能源项目的陆续投用,河西走廊的清洁能源与稳定电力将通过“陇电入浙”通道源源不断输送至浙江,全市新能源接入外送和就地消纳能力不断提升,武威“风”“光”将点亮万家灯火。
在交通基建领域,兰张三四线铁路武张段建设如火如荼,G569线曼德拉至大通公路武威至仙米寺段高速公路顺利通车,武威机场项目取得关键进展,车马交错、无有停绝的丝路要塞盛景重现。
产业项目同样捷报频传。凉州区中央厨房净菜预制菜加工项目投产运营,让“武威味道”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天祝申杰松山滩滩口20万千瓦风电项目并网发电,将高原风能转化为绿色电能。截至10月底,全市已有113个项目建成投运。

甘肃重通成飞新材料有限公司风机叶片成型车间。金奉乾

甘肃新玉通新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协同发力拓路径 招商引资风生水起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唯有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才能引得“金凤凰”、育出“产业链”。
2025年,武威市跳出传统招商思维,摒弃“大水漫灌”式招商,聚焦9条重点产业链和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以“图谱导航、清单引路、活动聚力”的组合拳,让招商工作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以产业链招商为核心,武威编制完成《产业链招商图谱》等系列清单,收录416项重点项目,总投资达1993.75亿元,明确新能源、新材料、特色医药、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重点招商方向。通过梳理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建立重点目标企业库和投资机会清单,如同手握“导航图”,精准对接目标企业与优质项目。
在此基础上,建立“领导带队、部室协同、全员参与”的招商机制。市级相关负责人带队赴上海、江苏、广东、天津等地开展招商考察,市直部门与县区主动出击,形成“上下联动、全域招商”的工作格局。
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风机模型与各类组件相互辉映,全球唯一双 机运行的武威重离子中心模型引人驻足……在第三十一届兰洽会上,武威展示了一条依托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独特路径,让南来北往的客商赞不绝口。
以会为媒,以商招商。在第三十一届兰洽会上,武威市招商引资推介会暨签约仪式好戏连台,122个项目成功签约,总金额达464.21亿元。其中,新能源项目占比超60%,凸显产业招商精准度。2025春晖行动“招商引资强引擎 归雁齐聚话发展”推介会温情满满,41个项目签约金额185亿元,“归雁归巢”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此外,“闽粤行”“江浙行”等专题招商活动精准对接,与长三角、珠三角企业深化合作,一批行业龙头项目成功落地,让“武威机遇”与“企业需求”双向奔赴。
各县区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形成各具特色、协同发展的招商格局。县区招商同样亮点纷呈——
凉州区精准发力,举办凉州十七巷专题招商推介会、“聚乡贤话发展赢未来”2025年新春恳谈会、数字产业(人工智能)发展暨招商引资(引智)活动,13个项目签约总额149亿元,为数字经济与文旅产业融合按下“快进键”;
民勤县聚焦六条重点产业链,赴江苏、山东等地拜访企业,年产5万吨磷系列化工产品、瑞志新材料生产等4个10亿元以上大项目全部开工,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集群初现雏形;
古浪县紧盯新能源新材料赛道,引进尘越裕辰废旧锂电池综合利用、大有鑫磊纳米钙基新材料产业基地等延链补链项目,推动产业向高端化迈进;
天祝县远赴广东、福建、浙江开展招商,对接食用菌产业开发、年产9万吨硼铁生产线建设等16个项目,总投资约22.6亿元,为县域经济注入新活力。
以战略眼光谋布局、以务实举措抓落实,全市上下形成了“一盘棋”招商、“一股劲”推进的良好态势。

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助力营商环境再优化。

武威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热土。金奉乾
精耕服务优生态 营商环境提质升级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也是项目落地生根的“肥沃土壤”。2025年,武威市以“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年”行动为抓手,创新打造“项目管家”全周期服务模式,为重点项目配备专职服务专员,提供手续代办、用地协调、政策解读“一对一”精准服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项目从“纸上”落到“地上”的速度不断加快,以“武威速度”和“武威温度”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保驾护航。
远景能源的故事,就是武威优质服务的生动注脚。企业在民勤推进智慧储能项目时,民勤红沙岗管委会迅速行动,成立专班,专人驻场,遇到问题随叫随到,一路“绿灯”保障项目建设,让企业吃下“定心丸”,项目从破土动工到首支磷酸铁锂电池下线仅用时2个多月。
“2021年考察时,我们担心叶片运输和设施配套问题。管委会迅速改造高速收费站、铺设电路与蒸汽专线,让我们彻底安心。”远景能源甘肃投资开发经理李腾宇感慨道。
在“陇电入浙”相关项目建设中,武威市聚焦“织密枢纽网”需求,在审批阶段开辟绿色通道,压缩办理时限;在土地供应中优先协调项目用地,保障工程建设用地需求;在水源保障上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同步完善周边道路、供电等配套设施,为项目建设扫清了障碍,确保核心工程按节点推进。这种“保姆式”服务让企业感受到了武威招商引资的诚意和效率。
审批效率持续领跑。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速度持续领跑全省,实现“四证一书”、施工许可证、质量监督备案、竣工验收备案等22个证照电子化,率先开发“非国有资金投资项目发包备案”全流程在线办理模块。
要素保障持续强化。全力做好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保障工作,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指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支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同时,加强技能培训,为企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确保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顺利进行。
监督机制持续创新。从法律工作者、商会代表、民营企业家当中选聘30名营商环境“观察员”,通过业务陪办、模拟办理等方式,对行政审批、窗口服务全领域监督,当好政企沟通“桥梁”与营商环境“晴雨表”,推动政务服务持续优化。
优质项目近悦远来的背后,是精准发力的招商智慧,更是“硬举措+软服务”的营商诚意。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完善的产业生态与优质的营商环境交相辉映。每一个怀揣梦想的企业都能在此找到成长沃土,并以令人惊叹的“武威速度”破土而出,绽放异彩。
回望过去,武威市项目建设与招商引资成绩斐然:重大项目建设超额完成阶段目标,优质项目加速集聚,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发展动能愈发强劲;展望未来,武威市将继续锚定“两区两地”发展定位,深化“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以更精准的招商、更优质的服务、更扎实的作风,推动项目建设再提速、招商引资再突破,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