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09-11
- 来源: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官网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关于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工作的决策部署,平凉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崆峒区管理部坚持党建引领,以“书记领题·立项攻坚”项目为抓手,紧密结合区域发展实际(“三区一城市”建设及九大产业链发展),扎实开展“归集扩面提升年”专项行动,聚焦灵活就业人员这一关键群体,大胆探索、精准施策,有效破除制度覆盖的盲点与难点,累计动员3568名灵活就业人员缴存住房公积金150.83万元,发放贷款249笔9203万元,为提升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支持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坚持党建引领,高位谋划攻坚“方向标”
崆峒区管理部党支部将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工作列为年度党建重点工作,纳入“书记领题”项目,由支部书记挂帅、立项攻坚。通过深入学习领会上级政策精神,紧密结合本地区产业结构、就业形态特点,制定详尽的实施方案与行动计划,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分工与时间节点,确保攻坚行动方向明、思路清、动力足,形成党建引领业务、业务促进党建的良性循环。
精准分类施策,构建宣传动员“多维网”
针对灵活就业人员分布广泛、就业形式多样的特点,摒弃“大水漫灌”式宣传,转向“精准滴灌”。深入乡村产业摸排,主动对接北部塬区、泾河川区等乡镇村社,深入了解红牛养殖、果蔬种植等特色产业从业人员的规模与需求,为后续精准上门奠定基础;组建专业宣讲队伍,整合资源,邀请房地产开发商、委托银行业务骨干共同组建“惠民政策宣讲队”与“助农服务队”,提升政策解读的专业性和说服力;开展“政策上门”行动,针对不同群体,深入项目现场、田间地头、社区街道,开展面对面、小范围的精准宣讲。例如,联合街道办事处、人社局为社区工作者、“三支一扶”人员举办专场政策推介会,成功动员315人开户缴存;紧盯重大项目跟进,密切关注区内重点项目建设动态,如及时对接分布式光伏长廊建设项目,针对项目从业人员,讲清政策红利、算好经济账,成功将项目一期200名从业人员全部纳入制度覆盖。
深化政银合作,打造协同扩面“共同体”
充分认识到委托银行在网点、客户、金融服务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创新合作机制,激发银行内生动力。强化激励导向,大力宣传并落实“谁扩面、谁收益、多扩面、多收益”的定额补贴政策,将贷款业务委托量与灵活就业人员缴存扩面成效挂钩,形成直接经济激励;建立战略合作,与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农商银行等重点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升级服务层级,明确合作目标与责任;织密服务网格,在城区农商银行37个网点统一悬挂“住房公积金网格化管理服务驿站”标识牌,使其成为政策宣传的前哨站和业务办理的延伸点,极大方便灵活就业人员就近咨询办理,银行积极性显著提升,累计动员1325名灵活就业人员开户。
激发内生动力,形成全员参与“聚能环”
将扩面任务转化为全体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营造“人人关心扩面、人人参与扩面”的浓厚氛围。常态化推进,坚持逢会必讲灵活就业缴存工作,定期组织经验交流分享会,将政策宣传融入日常工作生活场景;竞争性机制,实行灵活就业人员缴存分小组推进制度,建立小组之间的竞争开户机制;精细化考核,实行“每周通报进展、每月统计排名”的赛马机制,有效激发团队凝聚力和个人主观能动性,实现人均动员近300名灵活就业人员的高效率。
优化政策供给,增强制度吸引力“稳定器”
着眼于灵活就业人员收入不稳定、缴存持续性难保障等问题,创新政策运用,提升制度粘性。家庭联动策略,针对夫妻双方均为灵活就业人员的情况,创新提出“一方按最高补贴标准缴存,另一方按需补足差额”的缴存建议,最大化其享受政策补贴红利,有效引导家庭整体参制并鼓励持续缴存,防止因断缴欠缴影响贷款权益;聚焦普惠导向,始终强调制度的互助性与普惠性,让灵活就业人员真切感受到缴存带来的现实利益和长远保障,已有129名灵活就业人员通过缴存住房公积金办理“商转公”贷款4375.6万元。
实践表明,推动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必须坚持党建引领、精准施策、协同发力、创新机制。崆峒区管理部的探索,不仅有效扩大制度覆盖面,更在服务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安居宜居,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全市发展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完善相关机制,探索更多数字化、便捷化服务手段,推动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构建覆盖全民、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住房保障体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