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3-11-21
- 点击:334
- 来源:甘肃省水利厅网站
近年来,白银市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落实黄河国家战略,按照“四水四定”原则,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落实“节水优先”治水思路,聚焦水资源“双超”问题,坚决扛起上游责任、体现上游担当,系统推进水资源超载综合治理。目前,全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9.59%、4.36%,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3.84%,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01,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到9.91亿立方米。
一是坚持“用水定额”,强化总量强度双控“硬约束”。落实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制定出台《白银市黄河地表水资源超载治理方案》《白银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制定并实施用水总量消减计划,建立节水统计调查和用水统计管理制度,科学下达各县区及19家市管重点用水监控单位用水指标,全市取水口在线计量率由2021年的8.5%提高到89.5%,对15家市管取用水单位取水许可进行水资源论证和延续评估,压减超采区地下水开采量522.78万立方米,地下水超采区由4个减少为1个,用水统计调查名录库由2020年建立时的49个增加到149个,预计到2025年,地下水超采区压减水量300万立方米。
二是坚持“以水定地”,夯实农业节水增效“压舱石”。坚持把农业节水增效作为方向性、战略性大事来抓,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提高旱作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及保障农业生态安全为目标,进一步提高农业用水效益,以渠系配套为重点,不断完善农田节水灌溉基础设施,规模化推广低压管灌、微喷灌、滴灌等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灌溉,近五年来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23.6万亩,衬砌渠道6459公里,累计改善灌溉面积63.52万亩,通过配套滴管工程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8.9万亩,亩均节水达到50立方以上。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单方水的产出率为核心,建立农田节水技术核心示范区32个,万亩示范点1个,千亩及以下示范点31个。科学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规模,不断压减高耗水作物种植,积极发展低耗水农业,全市年种植旱地和尚头小麦12万亩、旱地硒砂瓜40万亩以上。
三是坚持“以水定产”,提升工业节水减排“加速度”。以有色、化工、火电、建材、食品发酵等行业为重点,推广工业节水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推动工业企业应用高效冷却、无水清洗、循环用水、废污水再生利用、废水梯级利用、发电机组采用间接空冷技术,高耗水生产工艺替代等节水工艺和技术。2022年,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38.25立方米,较2020年下降4.36%,创建省级节水型企业2户,市级节水型企业14户。靖煤白银热电公司采用白银市污水处理厂中水作为生产用水代替新鲜水,年节水量180万立方米。昌元化工公司通过增加车间用水循环装置等节水措施,重复用水率达到90.5%。翔发电石有限公司实施工业循环水软化处理改造,年节水量11万立方米。东方钛业公司将浓缩真空泵密封冷却水由砂滤水改为使用循环水自身循环,年节水量17.28万立方米。
四是坚持“以水定城”,实现城镇节水降损“再循环”。以创建全国首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和海绵城市建设为载体,加快城镇供水管网改造,降低公共供水管网漏损,全市共改造城市供水管网81.36公里,配建再生水管网170.09公里,建成再生水调蓄设施4处,总蓄水量204.2万立方米,管网漏损率降至7.79%。加强再生水循环利用,以生活中水排放的西大沟和工业中水排放的东大沟为依托,通过截、蓄、引等工程措施,充分利用中水,打造生态廊道,再通过河道滩涂湿地对中水进行二次净化,用于河道补水或绿化、清扫、消防等市政用水,大幅度提高中水利用率,白银城区园林绿化再生水利用量达135万立方米,2023年上半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6.2%。深入开展公共领域节水,普及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新建公共建筑节水器具安装率达到100%,城镇居民家庭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老旧小区改造,公园广场、市政道路新建、改造过程中严格按照海绵城市标准进行建设,实行海绵城市达标面积18.19平方公里,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27.08%。(雒焕维撰稿 武庆文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