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4-09-24
- 来源:甘肃省水利厅网站
今年以来,玉门市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论述,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河湖长制作为治水管河的重要依托和有效抓手,全力打造安全健康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水美玉门。
一是坚持基础先行,全力构建全市水网格局。准确把握我市未来水资源供求趋势,统筹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主动对接省、市水利部门水网工程总体布局,全力推进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抓好玉门市疏勒河引水工程(三期)、玉门市老市区防洪调蓄水池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努力构建“三横三纵、西水东引、丰枯互济、统筹调配”的全域供水网络格局,不断提升我市水安全保障能力。
二是坚持靶向治理,全力管控水域岸线空间。强化河湖问题整治,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深入开展河湖安全保护专项执法行动,确保河湖水域面积不缩小、行洪蓄洪能力不降低、生态环境功能不削弱。2024年,我市重新修编并批复了《甘肃省玉门市河道采砂规划报告(2023-2025)》,加强河道采砂管理,运用智能化、信息化等技术手段,强化采砂作业现场监管,严格落实河道采砂规划,扎实开展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对河道非法采砂采取“高压”态势,及时查处零星盗采、“蚂蚁搬家式”偷采、超范围超深度乱采等问题,先后开展河道采砂巡查8次,下发整改通知2份,督办通知2份,确保了河道采砂规范有序。对水利部推送的涉及我市2024年的35个遥感监测疑似问题图斑逐一进行卫星云图甄别和现场核查,根据不同情况对核查问题在系统中进行分类上报,对确定的一般问题督促责任单位落实整改。持续开展智慧河湖建设,推动河湖监管由“人防”向“人防+技防”结合,助力打通水域岸线空间管控“最后一公里”。
三是坚持系统观念,全力复苏河湖生态环境。2024年全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达到1444.7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36.4%,同比增长1.1%。新建防洪调蓄水池1座,维修加固堤防17.6公里,整治疏浚河道8.4公里,不断提升了全市河湖行洪蓄洪能力。建立生态下泄流量监测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联动在线监测,确保疏勒河、石油河、白杨河生态流量足额下泄,全年累计下泄生态流量1.2亿方,为促进下游水生态修复提供了有力保障。 把美丽幸福河湖创建作为深化拓展河湖长制、强化河湖管理保护的主攻方向,定目标、强牵引,定方案、强实施,定标杆、强示范,分批分类推动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美丽幸福河湖、全面建设水美、水润玉门。
四是坚持节水优先,全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把握和处理好人与水、水与生态、水与经济社会等辩证统一关系,大力推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促进粗放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用水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全方位贯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把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刚性约束,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年内全市水功能区、国控、省控断面、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100%达标,各水质断面稳定向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7.8%,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镇、农村均无黑臭水体。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有多少汤泡多少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河湖长制工作深入人心,持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责任感。
(撰稿:付德贤 刘自超 审核:吴同庆 李生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