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农田灌溉用上“智慧大脑”—从“人工提闸”退出舞台看临泽农田灌溉用水之变
  • 时间:2024-11-15
  • 来源:甘肃省水利厅网站

时下,正值农田冬灌时期,临泽县倪家营灌区倪家干渠五分支节制闸处,管理人员正利用手机端远程提闸调控水量。

“以前,手提扳手是提闸调水的必需工具,现在通过电脑或手机就能远程控制水流的大小,精准度还很高!”倪家营水管所副所长宋成没想到,干了半辈子“提闸放水”,如今拿着手机就能轻松操作,“智能化灌溉系统让曾经的‘人工提闸’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使农田灌溉更快捷、也更节约高效。”

渠间建“耳目”,云端有“大脑”。临泽县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目标要求,大力推进现代化智慧灌区建设,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农田灌溉深度融合。

作为甘肃省14个大型灌区之一的梨园河灌区,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有效灌溉面积30.6万亩。随着时间的推移,灌区水利设施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无法满足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立足灌区实际,锚定灌溉现代化,该县争取资金3.06亿元实施梨园河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改建干支渠49条96公里,整治排阴沟8条23公里,建设测控一体化闸门301套、气象与土壤墒情监测系统45套、灌区现代化调度指挥中心5处,推动传统灌区向现代化智慧灌区转变,灌区管理也由“人工管理”转向“智慧管控”。

“提闸、巡渠等工作减员20%,新安装的计量设施、监控设施实现设备替人,减员增效。”县节水办主任陈军表示。

除了这一工程,该县还相继实施了平川、板桥、蓼泉、鸭暖等一批保障县域水网安全的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水情可读、水量可测、设施可遥控、水资源可调度的现代化灌区正在加速形成。

位于黑河右岸的鸭暖灌区,受限于灌区信息化驱动能力不足、人工调度能力有限等问题,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水旱灾害,对农作物增产增效带来了不利影响。

为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满足农业高质量发展灌溉用水需求,该县争取省级水利发展资金160万元,建成鸭暖灌区地表水管理自动化平台,安装渠道雷达测流仪21套、闸门远程控制设备24套、视频监控65处,水利工程实现智能化管理。

“我们现在通过远程控制设施和可视探头,对流量、水位等数据实施全程跟踪,水位一旦低于设定值,系统就会发出警报,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远程操作系统,控制闸阀进行补水作业。”鸭暖水利管理所副所长徐军说,利用智慧化水量监测系统,可全面掌握各渠道引水流量,实现灌区斗口水流量数据实时采集、实时观测。

闸门控制自动化、灌溉过程可视化、田间用水精准化、工程管理智能化,正在让临泽农田灌溉变得越来越“智慧”。

走进倪家营灌区水资源智慧化调度中心,智慧水务平台大屏上,渠道运行数据、水情统计数据、节制闸和分水闸上下游水位、闸门开启高度等信息一目了然。“过去长期配备10多名工作人员提闸放水、值班巡查,现在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对闸门的‘一键式’精准控制,不仅结束了人工‘提闸放水’和量测水的历史,水资源调度管理也更加科学高效。”水管所所长张光鹏介绍。

智慧灌溉是提升农业产能的有力武器,也是打造新时代节水型社会建设新标杆的必然选择。临泽县以数字灌区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灌区现代化改造和信息化建设,为农业灌溉装上了“智慧大脑”,也从源头束紧了“节水口袋”,渠道调度管理由手动操作变为鼠标远程操作,水量测控由人工记录变为电脑自动生成,现场巡查由人工变为视频远程监控……智慧灌溉正在为临泽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云”端灌、线上管,节约资源,提质增效。

(撰稿:李明  李生军  审核:鲁爱腾)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