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07-08
- 来源:甘肃省水利厅网站
为深入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科技与生产实践深度融合,甘肃农业大学联合定西市水利科学研究所,积极响应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支持科技小院扎根农村助农惠农”的号召,共建“马铃薯科技小院”。小院依托定西市灌溉试验站,聚焦马铃薯产业节水灌溉与高效施肥关键技术,构建集智能灌溉、精准施肥、绿色防控和实验示范于一体的“田间实验室”,以科技创新助力“中国薯都”高质量发展,为区域农业绿色转型注入新动能。
强强联合,锻造全链条服务“硬实力”。科技小院汇聚甘肃农业大学黄彩霞教授团队在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与节水灌溉领域的科研优势,与扎根定西一线的水科所工程师协同合作,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科技服务体系。依托3项在研项目和10万元专项经费,形成“理论研究—技术攻关—应用推广”全链条能力,实行“领导小组—专家组—驻点团队”三级管理机制,保障科研成果高效转化。
针对定西典型旱作区水资源瓶颈,小院研发并推广以智能滴灌为核心的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精准灌溉与养分同步供应。通过土壤水分监测、作物需水模型构建及灌溉定额优化等技术路径,累计示范面积超1000亩,化肥减施超过20%,灌溉水利用率提升15%以上。
三维育人,厚植知农爱农“新情怀”。小院积极构建“党建引领、实践锻炼、科研育人”三维一体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田间党课”等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乡村振兴实践,增强研究生服务“三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实践教学中,推行“7+N”驻点培养机制,研究生每年深入生产一线不少于7个月,全过程参与节水灌溉系统建设与技术推广,累计撰写工作日志150余篇,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科研方面,小院已培养硕士30余人、博士4人,研究课题100%来源于农业一线,形成“问题导向—科研攻关—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真正把科研成果写在了黄土地上。
三位一体,构建惠农兴产“新生态”。小院创新推出“技术普及-文化赋能-产业联动”三位一体服务体系,成效斐然。技术推广上,通过田间示范、新媒体传播等多元渠道,节水减肥技术转化应用率高达90%。目前,小院培养的毕业生80%进入涉农企业贡献才智,多名学子扎根基层成长为技术骨干。
未来,定西福台马铃薯科技小院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推动马铃薯产业向绿色、高质量方向阔步前行,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上,谱写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董海霞供稿,崔循臻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