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09-28
- 来源:甘肃省水利厅网站
“过去浇水,村里总说‘按亩收费’,用多少水、每方水都不清楚,心里总没底,现在公示栏上亩数、水量、费用一清二楚,再也不用瞎琢磨!”六一村二社群众指着水费公示表,向邻里讲解自家缴费明细。这是六坝水资源保护利用所今年推行“阳光水费”后,当地群众用水缴费的常态。
“三日晒单”亮明细 群众缴费“心敞亮”。今年,六坝水资源保护利用所针对“收费不透明”问题,推出“用水总量、收费标准、到户明细”三公开制度”,每轮灌溉结束后3日内,同步完成水账核算、票据核对、线下公示三项工作,确保水费收支全流程可追溯。明细单既张贴于村社便民服务监督台,也通过村微信群推送电子版,保障在外务工群众随时查阅。如今群众可查自家明细,还能对照邻居数据互相印证,“疑心病”彻底消除。
“三重监督”筑防线 用水收费“无猫腻”。为从源头杜绝“搭车收费”“数据造假”等问题,构建“三重监督体系”。强化内部协同检查,水资站与财务每月核查用水台账,各渠系不定时交叉检查,互查互审,打破单一管理闭环,及时发现并整改台账记录不规范等问题,确保基础管理无漏洞;每季度主动对接镇纪委,邀请纪检工作人员抽查用水台账、核对计量设备,确保数据无偏差;同时从每个村推选2-3名懂水情、有威望的村民担任“水费监督员”,全程参与灌溉计量、费用核算,让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四十分钟”速响应 农时用水“不耽搁”。为切实解决“服务响应慢”的核心痛点,推行“40分钟服务圈”机制,并配套建立“十村三片多点位”网格化管理,由班子成员负责三个片区,责任干部具体包抓十个村,布设86个便民联系点,接到群众诉求后,确保40分钟内到达现场处置。同步实行“接诉即办”处置机制,简单的水管维修、费用咨询等诉求“当日事当日毕”;复杂的用水纠纷、管道改造等问题,安排专人负责,联合村委会、群众代表多方协商,确保3天内给出解决方案。今年以来,累计受理群众各类诉求56件,52件实现当日办结,4件复杂纠纷均在3天内妥善解决。
从“糊涂账”到“明白水”,从“等服务”到“送服务上门”,六坝水资源保护利用所以“阳光”破疑虑、“监督”守公平、“速度”解民忧,用实招守护群众灌溉用水权益,为当地农业生产筑牢“水保障”。
(撰稿:周玮玮 审核:郑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