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07-21
- 来源:每日甘肃网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王璟
近年来,武威市凉州区在防沙治沙战场上持续发力,靠着一股子“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劲头,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治理沙化土地196万亩,占到沙化土地总面积的72%。
“十四五”以来,凉州区的治沙成果看得见摸得着。55.95万亩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其中治沙造林43.19万亩,干部义务压沙5.5万亩。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7.26万亩的光伏治沙,既治了沙又发了电,一举多得。
要治沙,先得有章法。凉州区通过卫星照片分析、实地踩点、查资料、走访群众,把北部沙区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还据此编制了《凉州区防沙治沙规划(2016-2025)》。红水河两岸、荣生路沿线这些关键地方,都有了详细的治理规划图。制定了《防沙治沙三大战役图》,即:打好红水河西岸二十里大沙“歼灭战”、洪水河东岸八十里大沙“攻坚战”、沿路、村庄、园区沿线“阻击战”。
凉州区健全完善政府投资为主、社会资金参与、干部群众投工投劳的防沙治沙投入机制,多渠道争取防沙治沙项目。2022年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实施东北部沙区治理项目,完成工程治沙24.94万亩,修砂石路65.71公里,投资近3亿元;争取蚂蚁森林3批次6个项目,造林1956.7万亩,获资金9000多万元。抢抓“三北”工程机遇,2024年至2025年将实施4个项目,争取资金5.23亿元,计划固沙造林17.1万亩,还将修复退化林、抚育中幼林、修复退化草原,项目成治沙主力军。
治沙不光靠力气,更得靠技术。凉州区把科技兴林与科学治沙有机结合起来,采取草方格压沙、压沙造林等防沙治沙模式,大力发展节水林草,科学选用耐干旱、抗风沙、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营造以灌木林为主的混交林。积极鼓励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研发出履带式自动压沙机,半自动压沙机,大力推广应用省治沙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手扶式沙障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压沙新技术在防沙治沙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积极推广光伏治沙新模式,探索板上发电、板下造林新思路,“十四五”以来,完成光伏治沙7.26万亩,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多赢”。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