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4-12-11
- 来源:定西日报
据定西日报漳县报道 时下,正值当归、黄芪、党参等中药材加工、晾晒的黄金时期。迎着冬日的暖阳,走进漳县四族镇嘛咪寺村,一阵阵药香味扑鼻而来,农户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分拣晾晒中药材,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近年来,漳县四族镇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将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良方”,充分发挥各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探索创新“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新型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示范引领、能人带动等方式,不断激发群众发展中药材的积极性,形成“以点带面、影响一片、带动一方”的良性连锁反应。2024年,全镇种植党参等中药材9500余亩,打造中药材示范基地1处,投入资金100万元,新建中药材加工厂1个,中药材种植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
“今年,我在嘛咪寺村流转了180多亩土地种植党参、红芪、款冬花等中药材。现在党参干货价格65元一斤,估计各类药材收入200万元左右。”正在搭架悬挂党参的嘛咪寺村中药材种植大户张文豪高兴地说。
“近年来,嘛咪寺村充分挖掘地域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优势,深化种植结构调整,加大对中药材种植的扶持力度,按照‘党建引领、产业先行、凸显特色、提质增收’的发展思路,通过党支部+种植大户+农户的发展模式,鼓励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培育种植大户,做大做强中药材特色产业,走出一条因地制宜的产业富民之路。”四族镇嘛咪寺村党支部书记王丽丽介绍说。
近年来,漳县紧扣农业优先型和生态功能型发展定位,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实现路径,按照“生产基地化、品种多元化、种植规范化、加工规模化、销售市场化”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致富之路。
据悉,2024年,全县种植中药材面积达21.5万亩,落实中药材奖补资金540余万元,建成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6个,认证中药材GAP基地2.4万亩,中药材产业真正成了助力富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的支柱性产业。预计到2025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将稳定在23万亩左右,产量达到5.3万吨,全产业链产值75亿元以上。(新定西·定西日报通讯员汪泽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