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05-08
- 来源:金昌日报
记者 冯亚杰 何瑞锦
“你看,现在这些虾已经长到有8公分了,这是我们在金昌养了1个月的虾,再有2个月,就可以上市销售了。”4月27日,记者来到位于市区十九公里处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金昌海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子有轻提网兜,指着一只只小拇指粗细的虾说道。
我市地处河西走廊,戈壁草原地貌为牛羊提供了天然的草场。但受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水产养殖等渔业产业的发展一直是个空白,鲜活水产品长期依赖外地输入。从2024年开始,市上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金昌海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高密度、工厂化的养殖方式来养殖南北白对虾,以此弥补水产品生产短板。
在基地,这个由废弃蔬菜市场改造的现代化养殖场里回荡着循环水系统的潺潺水声,记者走进其中一座养殖厂房看到,25个直径6米、深度1.9米的圆形养殖水池次第排开。“每个水池里能盛放30立方米的水,投放大约2.5万尾虾苗,养殖数量是池塘等传统养殖方式的3至5倍。”郭子有指着水池底部的输氧细管说,“2.5万只虾能惬意生长,全凭强大的水循环系统,通过物理过滤、生物降解、臭氧杀菌、恒温调节这四级循环水系统,使得水体重复利用率达98%,一年能养殖4至6茬虾。”
金昌地表水、地下水水质优良,2024年水质优良比例达100%,且水资源中微量元素丰富,能基本满足水产养殖企业的用水需求。海辰农业通过科学配比盐、钾、镁等元素,把优良的淡水资源调配成适合对虾生长的“海水”。“一般水体养殖的南北白对虾颜色发灰,而我们在金昌养殖的对虾通体晶莹剔透。”郭子有说,在昼夜温差较大的金昌,给虾保温是道难题。“我们结合金昌的气候特点,因地制宜改良养殖方法,现在每个养殖池都配备了三层保温结构:最上面有一层彩钢,中间要用一层塑料薄膜保护,而贴近水池上方的地方则要罩上一层加厚塑料布。”
据介绍,到今年6月,首批成虾将顺利上市,金昌将成功突破地域、气候限制,实现鲜活水产品本土化生产。而随着养殖厂房的全部建成投产,到今年年底,全市活虾生产能力将达到每年30万斤。
“现在河西地区老百姓餐桌上主要以冷冻虾为主,鲜活虾最近的也要从兰州输入,远距离运输不仅成本高,损耗也大。”郭子有对来到金昌以工厂化方式养殖活虾充满了信心,“我们已经在武威、张掖、嘉峪关等地,以及新疆的哈密布局了消费市场,随着项目的完全建成达产,将极大地弥补金昌及周边地区鲜活水产品短缺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