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07-11
- 来源:陇东报
庆阳融媒记者 秦丽丽
近年来,正宁县紧抓国家以工代赈政策机遇,将其作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创新实践“项目带动就业、就业促进增收”模式,不仅让群众在“家门口”端稳了“饭碗”,还提升了乡村基础设施水平,通过技能培训增强群众致富本领,绘就“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崭新画卷。
近日,笔者在正宁县五顷塬回族乡孟河村产业路以工代赈工程现场看到,工人正在加紧施工,为确保工人身体健康和工程进度不受影响,施工管理方采取错峰方式施工。“该工程总投资424万元,截至目前,路基已经修好,预计10月底全面竣工。按照要求,项目以工代赈资金总额的30%以上、不低于122万元作为当地群众的务工收入。”正宁县发展改革局局长赵晓程说。
今年,正宁县在五顷塬回族乡孟河村、西坡镇韩坳村和柴桥子村、宫河镇长口子村实施3个以工代赈专项资金项目,主要包括产业路、通组水泥路、道路水毁修复等工程,目前,所有工程项目均已开工。
“以前要去外省务工,照顾不了家人,现在村里修路,我在工地干活,一天能挣100多元,既能挣钱,还能照顾家。”在正宁县西坡镇柴桥子村通组水泥路以工代赈项目务工的柴桥子村村民段小琴说。
正宁县牢牢把握“就业优先、群众参与”原则,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促进群众增收紧密融合,通过精准建立“项目岗位需求清单”和“村民务工意愿清单”,优先吸纳本地劳动力参与项目建设。仅西坡镇韩坳村、柴桥子村通组水泥路以工代赈项目,就为本村及周边100余名村民提供了砌筑工、运输工、普工等就业岗位,人均月增收3500元以上。据了解,2024年以来,正宁县实施的以工代赈项目累计发放劳务报酬400多万元,带动300多名群众实现了“务工不离乡、增收又顾家”。
“我学会了绑扎钢筋和模板支护,每天能挣150元,增加了收入。”孟河村村民马秀宝参加完五顷塬回族乡孟河村产业路以工代赈项目培训后高兴地说。
正宁县创新推行“培训+实训+上岗”模式,围绕项目实施需求,针对性开设砌筑、农村公路设施维护、果树修剪嫁接等实用技能培训班,邀请经验丰富的“土专家”和行业技师“手把手”现场教学,培训合格的学员,优先安排进入以工代赈项目工地就业,实现“结业即上岗、上岗即增收”。据统计,经过培训后参与项目的群众中,超过85%的人员成为项目组的技术骨干。
如今,行走在正宁县榆林子镇的塬面上,新硬化的产业路直通果园,这些看得见的变化,正是以工代赈项目结出的累累硕果。
“以前一下雨,路就走不了,苹果运不出去,只能干着急,现在水泥路通到了果园边,客商的大车直接开到田间地头,运费省了一大笔钱。”榆林子镇苹果种植大户张军飞指着门前崭新的产业路说,路通后,他家的苹果销量越来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