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04-11
- 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
敦煌的绚烂壁画、云冈的恢宏石雕之外,陇右大地正以另一种姿态诉说着佛教艺术的深邃。在“微笑千年——天水地区北魏佛造像艺术展”的展厅里,来自麦积山石窟的造像及复原艺术品和天水地区博物馆馆藏的数十余尊造像,以其特有的东方温润,在光影交错中编织出一曲跨越千年的生命礼赞。这些或完好或残缺的造像,不仅是宗教艺术的载体,更是丝绸之路上文明交融的活态见证。
当我们在展厅中与这些微笑相遇,触摸到的不仅是艺术的精妙,更是文明血脉的温热跳动。展览开篇,麦积山第133窟的“小沙弥”以凝固的东方微笑惊艳了时光。展出的这尊泥塑造像艺术品,衣褶流转如敦煌飞天般飘逸,佛陀圆润的面庞上绽放着会心的笑意,眉宇间透出的稚气与虔诚仿佛穿透千年。这种充满人间温度的表情塑造,成就了东方雕塑特有的写意之美。
沿着展览的脉络继续向前,天水市博物馆展出的火焰纹舟形背屏佛石造像,则展现了另一种材质的精神表达。此尊造像以舟形背屏为框架,主佛结跏趺坐,背光呈升腾的火焰纹,整体似一叶承载佛法智慧的轻舟。其造型既符合力学稳定性,体现了北魏造像的典型特征,又暗合佛教“渡众生离苦海”的隐喻。
当视角从展柜移到地面,展厅顶灯投射出缓缓转动的莲花影像,也将佛教义理转化为可感知的审美体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物性特征,象征佛陀超越生死的觉悟境界。从犍陀罗的写实莲瓣到北魏装饰性莲纹的演变,莲花座完美呈现佛教艺术本土化的进程。天水北魏佛造像所承载的,不仅是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更是人类文明在交流中不断自我更新的永恒见证。
站在天水市博物馆第一临展厅,仿佛听见了叮当作响的錾凿声穿越时空而来。这些凝固在泥胎与砂岩中的北魏造像,正以超越时空的静谧与庄严,讲述着一个民族文化交融的传奇故事。它们讲述的不仅是佛教艺术的东渐之路,更是中华文明海纳百川的胸襟。诚邀诸位走进这段凝固的时光,让我们共同在佛陀的微笑里,找寻中华文明包容创新的基因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