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05-19
-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5月16日,张掖机场恢复航班运行啦!新增了重庆、乌鲁木齐、敦煌三大航点,开通西安=张掖、北京=张掖、兰州=张掖=敦煌等8条航线,每日可直飞北京、西安、兰州等地。为迎接这场与旅客们的重逢,张掖文旅更是推出“机票当门票”超值福利!
图源:张掖日报
不到大西北,不知天地之广阔;不来到张掖,不知甘肃有多美。来过一次张掖,你便再也无法抗拒它的魅力。
西北偏北的张掖,它“低调”得不像实力派。
沙漠与雪山碰撞的奇迹之地
在中国西北苍茫的大地上,蜿蜒着一条东西横贯1200公里的神秘走廊——河西走廊。
而在这条走廊的心脏地带,坐落着一座被雪山、沙漠、丹霞和绿洲同时眷顾的城池:张掖。
张掖湿地公园。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成林 摄
它的脚下是祁连雪山融雪滋养的黑河湿地,背后是巴丹吉林沙漠翻涌的金色沙浪,两亿年的丹霞如同打翻的矿物颜料罐洒在城南。
祁连山巅的千年积雪与沙漠驼队的斑驳影子,竟能同时倒映在同一片绿洲的水泊之中。
祁连山。曹浩源 摄
若你有机会俯瞰这片奇境,四散的风景会让你明白《元和郡县志》为何称此地为“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
张掖——这座拥有全国最大玉米制种基地的宝藏小城,远比你想象中更震撼人心。
岁月雕琢的色彩王国
张掖七彩丹霞绽开的巨幅“油彩”,会让人恍然以为坠入了外星世界。
七彩丹霞。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杨潇 摄
张掖七彩丹霞景区东距张掖市区40公里,北距临泽县城20公里。红砂岩、砾岩、泥岩在不同气候带与季风的反复打磨下,凝结葡萄酒红、柠檬黄、孔雀蓝的横纹。
待到雨后,整片山丘瞬间露出远古海底沉积的虹色肌理。
身在七彩丹霞,每一次回眸,皆是一场视觉的盛宴。这里宛如大地镌刻的史诗,历经岁月雕琢,静卧于巍峨祁连山的怀抱之中。
无数旅人怀揣对美的无尽向往,跨越千山万水,只为亲睹这片绝世风华。
只此一眼,时间仿佛凝固左右,唯有灵动色彩在眼前跳跃,万千游客心灵的共鸣在此刻定格。
七彩丹霞。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杨潇 摄
从丹霞出发往东北驱车50公里,另一种史诗级地貌正等待着你。
这里能找到各个地质年代的代表性生物化石,又被称为“活的地质史教科书”。
平山湖大峡谷的赭红色绝壁如千万利刃劈开地表,那是岁月与风沙共同雕琢的杰作。
层叠的断崖上横亘着恐龙足迹化石,红褐色的岩石层层叠叠,每一道纹理皆是时光深刻的印记。
平山湖大峡谷。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杨潇 摄
穿过峡谷的风,发出低沉的呼啸声,像是大地的呼吸,偶尔有飞鸟掠过,为这片寂静的“世界”增添了一丝灵动。
来到张掖,同样值得一去的景点,那就是修凿于祁连山脚下的悬空古刹——马蹄寺。
马蹄寺位于张掖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北距张掖市区65公里,修建距今已逾1600年,传说天马在此留下蹄印,因而得名。
马蹄寺石窟。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杨永伟 摄
这里既有敦煌莫高窟的艺术血脉,又糅合多民族智慧,静静地等待人们来探索。
徒步33层悬空栈道,砂岩崖壁上的洞窟长廊藏着先民的智慧,岩羊在峭壁间轻盈跳跃,与你共享同一片纯净的天空。
避开喧闹,这里绝对是河西走廊最值得收藏的风景。
青绿千年的文明密码
除了自然奇观,张掖的人文脉络同样令人沉醉,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灿烂的文化传统。
在黑河水滋养的山丹军马场,霍去病练兵的蹄声从未远去。
“胡马!胡马!远放焉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调笑令》描绘了成群骏马奔跑在无边草原上的画面,这便是地处祁连山冷龙岭北麓的山丹军马场。
山丹军马场是亚洲第一大马场,当晨雾弥漫时,牧马人赶着两千匹骏马踏碎露珠,令人恍见大汉铁骑穿越祁连雪峰奔袭匈奴的烟尘。
山丹军马场。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祁小松 摄
饮一杯隋炀帝西巡时宴请二十七国使臣的葡萄美酒,才知何谓“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的壮怀。
当山丹军马场马蹄扬起的尘烟散入河西走廊的风中,红墙黛瓦的张掖大佛寺静静伫立于城市烟火间。
在张掖的众多历史遗迹中,大佛寺蜚声中外,也是“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
张掖大佛寺景区位于张掖城西南隅,因寺内有中国最大的室内卧佛涅槃像而得名。
处于张掖市中心的大佛寺静静矗立。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杨延琴
张掖大佛寺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西夏皇家寺院。
大佛寺内的卧佛长达34.5米,是中国最大的室内卧佛,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离开张掖大佛寺,沿着祁连山麓向西南而行,当佛寺的朱墙渐渐隐入地平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雪山草甸正徐徐展开。
这是河西走廊上的民族秘境,用裕固族牧歌的悠扬,接续张掖大地上另一段动人的文明叙事。
裕固族人宛如镶嵌在祁连山北麓的明珠,是丝绸之路上流淌着古老回鹘血脉的独特民族。
他们以“尧乎尔”自称,用几万人的微小体量承载着文明的厚重。
《裕固人家》王政德 摄
裕固族人用毡帽上的红缨勾勒出草原生活的美学密码,以彩虹般的丝线在衣襟绣出山河纹样,每一颗玛瑙都凝结着母亲传给女儿的祝福。
暮色笼罩牛毛帐篷时,手抓羊肉的香气混合着酥油茶的醇厚,牧民们围坐铁皮炉旁,三茶一饭在唇齿间滋养着这个古老民族。
水火淬炼的味觉盛宴
如果你是个地道的“西北胃”,那你总能在张掖找到一款你喜爱的面食,因为张掖的面食制作工艺多样,“擀、拉、搓、炒”等技法应有尽有。
牛肉小饭、臊面、卤肉炒炮(炮仗子)、搓鱼子、拉条子、牛肉糊粕……
每一款面食,都能以其独特的味道、筋道的口感和恰到好处的制作工艺,俘获外来的游客芳心,这口家乡味,也深深印刻在每一个身在异乡的张掖人的心上。
牛肉小饭——以鲜香醇厚的牛肉汤底为主,用一粒一粒饱满爽滑的面丁为灵魂,加上薄牛肉片和晶莹剔透的粉皮,在大厨勺起汤落的瞬间,混合着蒜苗的香味,每一口都是直冲天灵盖的西北鲜味!
牛肉小饭
在张掖的美食版图里,臊面是不可或缺的一口味道。
臊面的面讲究三个字:“薄、亮、精”,即面要薄、色要亮、吃起来要精。
臊面汤底以牛肉汤、鸡肉汤为主,用水淀粉勾芡,这一制作工艺,使得臊面的口感爽滑筋道、与众不同,葱花和炸豆腐片是点睛之笔,加入胡椒、姜粉等调味佐料提鲜,每一口面条都被浓郁的酱汁包裹。
张掖臊面
臊面在张掖美食早餐榜单名列前茅,是人们冬日里驱寒的美味,也是张掖“酒家”们酒后养胃优选,配上一笼包子,饱腹又暖胃。
午餐时间,搓鱼子就成了“顶流”,光听名字就十分有趣,因形状酷似小鱼,故而得名搓鱼子。
想要制作一碗搓鱼子,不光要有耐心,而且要保持大小均匀,面也要筋道,搓鱼子口感爽滑、配菜多样,被大众所喜爱。
张掖搓鱼子
除了搓鱼子还有炮仗子,同样适合午餐食用,炮仗子就是卤肉炒炮的俗称:因它外形酷似鞭炮,故名炮仗子,和卤肉蔬菜一块爆炒,面条口感扎实筋道。
一筷子下去,便能让人沉浸在这地道的西北味道里,吃完炮仗子记得喝一碗热面汤,古话有“原汤化原食”一说,热汤进胃,身心舒展。
张掖炮仗子
对于张掖人来说,一口卷子鸡是记忆里最难割舍的家乡情,最难忘记的家乡味。
卷子鸡是张掖的特色美食之一,以土鸡配面卷炖制而成。鸡肉鲜嫩、汤汁入味,卷子筋道,除了口味浓郁、面卷筋韧外,还具有酱香浓郁的特点,点上一份,有肉有面,格外受人青睐。
卷子鸡
当甘州市场飘起第一缕炊烟,张掖的夜生活才真正开始。
炒拨拉老板娘守着火炉,用铁铲敲击锅沿等待客人围炉而坐,这是开启味觉狂欢的暗号。
制作炒拨拉。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王将
炒拨拉是张掖山丹的特色美食,因其独特的烹饪方式、豪放的吃法和悠久的历史火热“出圈”。
据《山丹县志》记载:炒拨拉因动作得名,支以铸铁鳌子,将切好的羊肝、肺、肚、肠、心等佐以调料葱花、蒜苗下锅,以柴火或煤炭为燃料,用猛火爆炒,待熟即食。
山丹炒拨拉,在高温中来回,在火舌间穿梭,既是在烹调食材,也在淬炼自己。
有的游客喜爱素食,来张掖吃不惯炒拨拉,别急!张掖麻辣烫是你的不二之选——吃惯了带汤的麻辣烫,你是否吃过酱拌口味的麻辣烫?
在张掖人心里一碗热辣滚烫的麻辣烫才是打开夜晚味蕾盛宴的正确方式。
那些深夜不眠的麻辣烫店里,沸腾的不只是牛骨熬煮的醇香汤底,更有西北夜色里最炽烈的味觉宣言。
没有太多汤,打破麻辣烫只有咸辣口味的壁垒,甜辣口味的酱让麻辣烫的口味更上一层楼。
张掖麻辣烫
来张掖的你,一定要多吃几次,因为出了张掖城,很难再品尝到如此口味。
收拾好行囊,来张掖吧!
在七彩丹霞的褶皱间
等一场霞光浸染天际
在夜市升腾的炊烟间
感受西北人民的淳朴热情
这里的故事
写在裕固族姑娘的悠扬牧歌里
更写在你与这片土地
相遇时的动人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