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2023年一季度甘肃省经济形势分析 及上半年预测
  • 时间:2024-04-07
  • 点击:0
  • 来源:甘肃省经济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室

2023年以来,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干劲,全力以赴抓经济、千方百计促发展,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8%,经济基本面呈整体企稳回升态势,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预计全省经济将延续稳中向好的趋势,上半年地区上产总值增长6.5%左右。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主要特征

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印发实施《促进经济稳中有进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三抓三促行动方案》,建立经济运行调度制度,围绕促增长、求突破,以超常之力抓工业、以恒久之力抓农业、以务实之策抓项目、以创新之举抓消费,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一季度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主要经济指标超预期运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70.7亿元,同比增长6.7%,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0.1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889.2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1591.4亿元,增长7%。

图1  2016-2023年1季度、上半年甘肃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

(一)消费市场加快恢复

全省把恢复扩大消费摆在突出位置,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持续开展消费促进活动,充分释放消费潜力。一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1.2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较2022年回升11.6个百分点,较1-2月份提高3.3个百分点。一是基本生活类商品消费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饮料类、粮油食品类、中西药品类、烟酒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7.1%、24.9%、19.5%和19.4%。“2023甘肃网上年货节”期间,全省实现网络零售额29.1亿元,较2022年增长13%。二是升级类商品消费加快恢复。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书报杂志类零售额分别增长20.3%、16%和12.8%。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增长21.8%。三是成品油消费拉动明显。成品油消费快速增长,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17.1%,汽车类零售额增长2.8%。四是线下消费加快恢复。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22亿元,增长8.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19.2亿元,增长9.6%。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998.6亿元,增长7.9%;餐饮收入142.7亿元,增长16.2%。

2  2021-2023年月度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

(二)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一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4%,增速较2022年加快3.1个百分点,较1-2月份提高1.2个百分点。一是高技术产业投资强劲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倍,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5倍和97.1%,高技术制造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9倍和29.8%。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2倍。二是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债券规模再上新台阶。我省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中央预算内投资执行情况较好的省区激励”五省区名单,将在中央预算内投资既有专项中安排部分投资进行奖励支持。三是重大项目投资迈上新台阶。2023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亿元以上重大项目900个,较2022年增加159个,年度计划投资2176亿元,同比增长17%,项目数量和年度计划投资再创新高。2023年,我省重点推进8大领域287个省列重大项目建设,年度计划投资2512亿元,较上年增长13%。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玉门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动员大会成功举行,标志着两项工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四是央地合作项目投资规模和建设进度良好。2023年,央地合作项目计划投资973亿元,较上年增长16%,央地双方加快办理项目前期手续,力争年内开工率达到90%以上。截止1月底,204个央地合作项目已开工157个,开工率达76.96%,累计完成投资1443.91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24.36%,其中41个项目建成投产。

 

3  2021-2023年月度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三)外贸进出口增势良好

一季度,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175.7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出口总值45.3亿元,大幅增长45.1%,增速排名全国第8位。3月当月,外贸进出口总值77亿元,增长29.1%,大幅扭转1—2月同比下降8.4%的态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96.3亿元,占甘肃外贸总值的54.8%,一是主要出口类产品大幅增长。机电产品出口19.2亿元,增长62.4%;农产品出口7.4亿元,增长12.3%。镍锍进口21.3亿元,增长5.5倍。二是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大幅增长。东盟是我省第一大贸易伙伴,一季度对东盟进出口值37.6亿元,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54亿元,增长97.4%。三是拓展外贸发展新平台。培育兰州新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着力促出口,支持企业境外参展接单,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增长态势明显。定西至哈萨克斯坦库斯塔奈中亚国际货运班列成功首发,正式打通了定西市面向中亚的国际物流通道。四是民营和国有企业外贸实现双增长。一季度全省民营企业进出口61亿元,同比增长40.3%,国有企业进出口113亿元,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7亿元,同比增长65.1%。

 

4  2021-2023年月度累计进出口总额增速

(四)点燃招商引资“大引擎”

召开全省招商引资大会,树立“以招商引资论英雄、以项目建设论成败”的鲜明导向,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和“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积极开展重点招商活动,把新能源及其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有色冶金、石油化工、文旅康养等产业链作为重中之重。举办“中国甘肃省特色优势产业招商线上推介会”,“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1月份全省共实施新建、续建省外招商引资项目161个,到位资金99.95亿元,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45.58%。组织外贸企业赴莫斯科参加“第30届俄罗斯国际食品展览会”,现场与俄罗斯、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客商签订贸易合同或达成合作意向1.18亿元。甘肃特色优势产业招商推介会在厦门市成功举办,成功签约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等领域8个项目。在福建泉州举办甘肃省特色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产业链招商引资推介洽谈会,甘闽两省企业签署特色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供销合作协议12份,协议总金额23.15亿元。庆阳市举行全国一体化枢纽节点招商推介活动,建设数据信息千亿级产业链。召开省属企业产业链招商暨产品推介大会,参会企业共签约产业链合作项目90个,总金额达到214.1亿元。在香港、澳门开展招商引资及合作交流活动,共签订22.35亿元招商投资协议,签署《经贸合作框架协议》《输澳劳务合作备忘录》。

(五)农业强省扎实推进

一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2023年春季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更加充沛,有效改善了土壤墒情,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是春耕备耕有序推进。全面落实规划、种子、农资、资金、技术、服务“六要素”,抢抓农时备春耕,全力以赴提升粮食产能,启动“奋战120天夺取夏季粮油丰收行动”,全省预计春播面积4000万亩以上,其中粮食作物面积3000万亩左右,截止4月中旬,全省已完成春播面积1201.66万亩,占计划的27.6%。全省积极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试点、粮棉油作物及特色产业抓点示范,推动落实60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和轮作试点任务。二是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持续打造“牛、羊、菜、果、薯、药、猪、鸡、乳”9个优势特色产业和区域性特色林果、藜麦、食用菌等产业,蔬菜种植面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7%和5.7%,瓜果类作物面积、产量分别增长16.6%和17.4%,猪牛羊禽肉产量41.1万吨,增长7%。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作为主攻方向,加快牦牛乳等特色畜产品加工、马铃薯高原夏菜苹果等特色果蔬加工、葡萄酒果酒等特色酿造、小杂粮橄榄油等特色主食加工4条特色食品产业链条集聚发展。四是乡村振兴稳步推进。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庆阳市华池县南梁镇荔园堡村、东乡族自治县唐汪镇马巷村、崇信县柏树镇党洼村等4地入选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实践交流基地名单。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舟曲县被认定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印发实施《甘肃省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全力推动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成功举办2023年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对接活动,津鲁两省市相关企业采购农特产品达4.63亿元。

(六)工业生产稳定向好

针对全省重点产业链,精准实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引进一批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企业。一是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向好。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较2022年加快1.8个百分点,较1-2月份加快0.3给百分点。三大门类中,采矿业增加值增长3.5%,制造业增长10.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3%。行业大类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大幅增长2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1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6.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烟草制品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6.9%、10.6%、6.2%和5.4%。二是省属企业生产销售企稳回升。一季度,省属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088.2亿元,同比增长14.7%;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163.3亿元,同比增长19.9%;累计实现利润总额增长4.7%。8户重点调度企业工业总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金川集团、酒钢集团、白银集团、甘肃建投集团、甘肃公航旅集团5户企业营业收入均超过百亿元。9户企业利润总额实现翻番。三是“三化改造”加快推进。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投资增长41%,保持较高增速。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速行动,加速“甘肃省产业大脑平台(一期)”开发设计应用,全力为“数字工信”提升信息化支撑,释放数字经济放大、叠加、倍增效应。经工信部评定,新认定7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绿色工业园区。四是新能源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发挥火电、水电、储能调峰作用,积极组织开展西北省(区)间互济及跨区现货交易,使负荷随光而动。3月份全省光伏发电出力达1005万千瓦,首次突破1000万千瓦,截止2023年2月底,全省光伏装机容量1447万千瓦,较上年同期增长41.9%。

5  月度累计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七)第三产业加快恢复

一季度,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增速较2022年加快2.6个百分点。其中,住宿和餐饮业快速恢复,增加值同比增长16.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均在10%以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1%和7.9%。一是物流业快速恢复。一季度,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5%,3月份全省物流业景气指数(LPI)为62.12%,比上月回升1.45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呈现回升态势。全省铁路货运量、公路货运量分别同比增长32.9%和2.7%,3月当月,铁路货运量、公路货运量、航空货邮吞吐量分别增长30.1%、6.4%和62.6%。二是文化旅游强势重启。举行“大美青海如意甘肃”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共同打造“甘青大环线”“环西部火车游”等经典旅游产品,推动甘青两省深化文化旅游资源共享、携手合作共赢。开启“好客山东·如意甘肃”双向游系列活动,“山东人陇上游”“甘肃人齐鲁游”引领跨省旅游全面恢复,不断强化“引客入甘”浓厚氛围。一季度铁路客运量、航空旅客吞吐量分别增长40.7%和24.7%。3月份,铁路客运量、公路客运量、航空旅客吞吐量分别增长139%、25.1%和241.2%,增幅持续扩大。

(八)就业市场平稳运行

举办“如意甘肃·才聚陇原”2023年甘肃省春季大型综合人才招聘会和民营企业人才招聘会,达成初步意向性就业协议1600余份。启动“2023年全国大中城市巡回招聘甘肃站暨第17届中国·兰州人才智力交流大会”,现场初步达成意向性就业协议1万多份,直播带岗活动共推荐岗位1.2万个,吸引53.7万人次在线互动参与。甘肃人社积极开展直播带岗活动,一季度全省共举办各类直播带岗活动346场次,累计组织用人单位8500多家,提供就业岗位22万多个。105个人社为民服务“直通车”电子地图上线运行,40所高校赴新疆访企拓岗,开拓就业岗位10819个,搭建政校企交流合作平台。实施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确定每年创业培训规模不少于4万人次,一季度全省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72亿元,吸纳带动就业1.8万人,为317户企业发放“陇原惠岗贷”贷款5.76亿元。举办省内东西部地区劳务协作暨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专场招聘活动,截至2月底,省内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140.9万人,占已输转劳动力的51.7%。甘肃省技能大师之家建成运行。开展“鲁甘人力”东西部劳务协作对接,2023年鲁甘“工匠联盟”“创业孵化基地”共建签约揭牌,两地在技能培训、劳务输转方面的合作迈上新台阶。一季度,全省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2.13万人次,完成省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0万人次的30.32%,支出培训补贴资金0.8亿元。

(九)财政收支和民生保障持续增进

一季度,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2.8亿元,增长9.4%,支出1306.3亿元,增长15.8%,财政收支实现“开门红”。11类民生支出1077.9亿元,增长19.7%,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5%,比2022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全省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35元,同比增长4.4%。居民消费价格平稳运行,温和上涨1.5%。健全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甘肃“一键报贫”系统正式启动运行。印发《关于建设100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实施方案》《关于困难家庭子女普通高校入学资助实施方案》《关于86家县医院重症救治能力提升项目实施方案》《关于农村水利惠民工程实施方案》等10件为民实事方案,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面临的挑战和制约因素

一是生产端动力不足。一季度,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8%,较1-2月份降幅扩大1.8个百分点,3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6.3%。另外,全省进口总值130.4亿元,下降4.2%,原材料进口不足、PPI走弱,反映出我省部分重点企业生产动力有待进一步恢复。二是消费恢复不及预期。消费并未出现预期的爆发式、报复性反弹,1-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5%,低于2%,2月份和3月份,CPI分别是1.3%、0.9%低位运行,反映出消费需求整体不足。1-2月份,限额以上日用品类零售值下降5.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值下降19.1%,文化办公类下降17.6%,通讯器材类下降27.8%,汽车类消费下降10.9%。一季度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58%,且增速较全国低0.7个百分点,消费后劲不足。三是产业投资失衡。一季度,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26.8%,投资降幅持续扩大,第三产业投资小幅增长3.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8.4%。从支撑投资增长的资金来源分析,1-2月份,民间投资增速回落3.4%,实际到位资金国内贷款下降36.5%。四是房地产运行压力持续。房地产开发投资连续5个月负增长,一季度同比下降3%,投资降幅较2022年持续扩大0.1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5.4%,回暖态势不明显。2023年2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显示,兰州同比下降4.8%,二手房价格指数下降5.1%。

三、上半年经济形势研判

世界经济正在进入复苏轨道,但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随着全球通胀趋缓,2023年一季度各大央行放缓加息步伐,各国产业发展和消费信心触底反弹,经济出现筑底迹象。然而,3月欧美多家银行连续出现暴雷事件,再次打击各国投资和消费信心,当前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是欧美银行危机、俄乌冲突后续效应以及外溢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11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较2023年1月预计下调全球经济增速0.1个百分点至2.8%。从国别来看,新兴经济体在制造业的恢复程度明显好于发达经济体,部分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处于萎缩之中,《报告》预计2023年约90%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将放缓,平均增速为1.3%,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平均增速为3.9%。全球通胀压力虽有所下降,但考虑到前期通胀形势和乌克兰危机对经济活动造成的压力,世界经济全面复苏之路才刚刚开始。分产业来看,全球服务业与制造业分化显著,今年一季度全球服务业PMI均高于荣枯线,而制造业PMI均低于荣枯线。

稳经济政策措施效应持续释放,全国经济呈拓展回升态势。宏观政策持续显效发力。党中央、国务院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举国上下深入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包机出海抢单、援企稳岗纾困、促消费稳投资,央行适时降准,有助于更好的激发实体融资需求,巩固和拓展经济运行回升势头。推动财政、金融工具支持的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延续执行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普惠小微贷款等政策。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全国一体化大市场加快建设,国资国企改革效应显现,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依法保护民营企业权益,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支持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把我国2023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在5%左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政策等因素将改善中国和全球经济增长前景,预计我国经济增速有望在2023年反弹至5.2%,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并称中国经济的增长可能将给其他国家带来积极的溢出效应。世行最新预计中国经济增速5.1%,高于2023年1月份预估0.7个百分点。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多家国际机构相继上调我国经济增长预期0.5-0.9个百分点。3月份全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7%,较2月上升0.6个百分点,2022年二季度受疫情影响基数较低,2023年二季度经济增速可能比一季度明显加快,三、四季度随着基数的升高,增速会比二季度有所回落,如果不考虑基数影响,总的来看全年经济增长有望呈现逐步回升态势。主要的支撑因素是消费拉动作用逐步增强、投资稳定增长有望持续、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增强、宏观政策不断显效。

全面把握触底反弹时机,我省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在全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大背景下,全省经济呈现质效提升、稳中向好的良好势头,迈上了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甘肃区位优势明显、能源资源富集、产业基础厚实、平台机遇叠加、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增速排名全国前列,发展势头强劲,投资前景广阔,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甘肃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煤炭建材、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延伸,促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速发展。今年以来,组织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和“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以营商环境大改善助力发展质效大跃升,以招商引资大突破助推发展动能大提升。一季度主要指标好于预期,交通物流、发电用电量、制造业生产指数等先行指标加速回暖,效益指标稳定趋好,经济发展正在加速回升向好,展现出强劲势头和巨大潜力。

初步预计,上半年全省经济增速在6.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左右,进出口总值达到360亿元以上。

四、主要对策建议

(一)推动消费加快恢复成为经济主拉动力

一是推动扩消费政策全面落地充分宣传2023年消费维权年主题“提振消费信心”,围绕稳定大宗消费、提升服务消费、拓展农村消费、营造放心消费环境等方面出台政策措施,合理增加消费信贷,覆盖全年、突出特色、聚焦节假日,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促消费活动,推动帮扶生活性服务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促进汽车等大宗消费政策全面落地,促进接触型消费加快恢复。实施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补贴。二是加快释放城市消费潜力。着力激发省内消费和吸引省外消费,建设兰州、天水、酒泉、张掖、庆阳5市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持续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建设。围绕重点景区景点、火车站、机场等对外窗口优化消费环境,推动消费过程更加安全放心、便捷舒心,深化打造“放心消费在陇原”。加快推动首批次116个县域商业项目建设,积极谋划第二批县域商业项目,辐射带动县域商业整体提升。三是着力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扩大二手车流通。打通二手车信息平台,推广全省汽车全生命周期信息平台和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关经验做法,建设二手车信息共享平台,促进汽车梯度消费,活跃汽车流通市场。探索发放汽车消费券,建议将汽车税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范围。四是深化东西消费协作帮扶。巩固与福州、厦门的帮扶成果,深化与天津、山东消费帮扶协作,运营好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甘味”农产品展销中心和天津、南京、济南、青岛电商体验馆,逐步设立武汉、深圳、珠海等城市“甘味”农产品展销中心,拓宽“甘味”农产品销售渠道。

(二)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一是加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进一步加力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好中央集中下达预算内投资,支持新型基础设施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特别是加大对偏远地区信息网络建设投入。加快开工建设陇电入鲁、陇电入浙工程,积极推动甘川互济、酒泉至中东部外送工程纳入国家规划,加大电力外送。统筹外送通道、支撑电源、调节能力建设,推动新能源有序并网。推进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服务全省重大项目建设,发挥对产业链、稳就业的拉动带动作用,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二是开拓投资新领域。围绕兰西城市群建设,培育新兴投资区域,优化行业投资引导,增强“兰西互投”力度。加强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加快推进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改造、城市内涝治理和社会事业等民生领域项目建设。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准备工作,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和项目开工建设。持续推动去年开工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加快建设,努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三是充分发挥各项投资政策组合作用。充分发挥各项投资政策组合作用,加快推进全省287个重大项目落地大提速。坚持结果导向,建设任务按月细化分解,确保续建项目完成年度1483亿元投资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围绕“要素跟着项目走”,制定专属需求清单和帮扶方案,确保项目应开尽开。坚持目标导向,围绕“项目跟着规划走”,用好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的经验做法,不断完善扩大有效投资长效工作机制。四是持续提高投资项目前期工作质量。加强项目储备,指导市州、县区持续储备一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重点项目,持续为扩大有效投资打好基础。推动地方深化项目前期研究论证,切实提高项目前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协调有关方面加强项目用地、环评等要素保障。

(三)健全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谋划发展能源电子产业。能源电子产业是电子信息技术和新能源需求融合创新产生并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要抢抓发展机遇,夯实“强工业”行动具体抓手。以河西新能源产业为基础,系统谋划能源电子全产业链条,鼓励以企业为主导,扩大光伏发电系统、新型储能系统、新能源微电网等智能化多样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培育,形成一批能源电子产业集群。积极有序发展光能源、硅能源、氢能源、可再生能源,引导太阳能光伏、储能技术及产品各环节均衡发展,促进“光储端信”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二是持续壮大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业。加快形成“风光水火核”多能互补、“发输储用造”一体发展格局,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等领域重点突破。以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敦煌光电产业园区等为核心,发挥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平台作用,积极开展太阳能光伏产品及技术供给能力提升行动、新型储能电池产品及技术供给能力提升行动、能源电子关键信息技术产品供给能力提升行动。三是推动中医药全面振兴。依据国办印发的《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全面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中医药协同推进工程、中医药传承创新和现代化工程、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中药质量提升机产业促进工程等8项重点工程,加大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和促进力度,着力推动甘肃中医药振兴发展。四是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我省工业的基本盘仍然是中央在甘企业和省属大型国企,重化工业依然是经济发展的长板和优势,要正视和珍惜在陇源大地发展起来的“老企业”“老品牌”,充实“三化”改造项目库,推动石化、有色、冶金、钢铁、煤炭、建材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进一步培育壮大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基础扎实的战略性产业,在用地、资金、基础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防止产业链和科研环节等核心业务外流,稳定全省工业发展基本盘。目前,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要重点聚焦数字经济、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中医药,集聚发展,率先取得新突破,为赶超进位贡献“增量”。

(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城镇化质量

一是支持农民工及家属在城市稳业安居。充分认识我省城镇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空间很大,立足从“量的迅速扩张”转变为“质的稳步提升”,统筹推进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和农民工及家属在城市安居乐业。二是推动城市公共医疗服务普惠共享。近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京津冀区域内就医视同备案工作的通知》,自4月1日起,京津冀各统筹区参保人员在三地区域内所有定点医药机构住院、普通门诊就医、购药,无需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借鉴以上经验做法,取消省内和相关重点城市群异地就医备案手续,推动兰州市优质医疗服务更高水平共享,同时为“强省会”积蓄人力动能。三是加快大型安置区加快融入新型城镇化。加快落实过国家发改委等18部门印发的《关于推动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安置区与所在城镇一体化建设发展,推进产业园区安置区产城融合发展,加快搬迁人口市民化进程。以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为重点,加快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四是促进房地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以增信心、防风险、促转型为主线,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以更大力度精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升市场信心。防范风险,抓优质房企,一视同仁支持优质国企、民企改善资产负债状况。促进转型,有条件的可以进行现房销售,继续实行预售的,必须把资金监管责任落到位,防止资金抽逃,不能出现新的交楼风险。

(五)打造“甘心服务”名片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一是打造“甘心服务”营商服务品牌。借鉴贵州以“贵人服务”名片为引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成效,打造“甘心服务”甘肃营商服务品牌,转变干部作风,提升甘愿服务企业的水平和意识,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打碎影响营商环境的“顽瘴痼疾”,疏通“肠梗阻”,让企业在甘肃舒心、放心、省心、安心发展。开展各级政府机关、服务机构“敞开大门行动”,在全省推广陇南市“拆围植绿行动”经验成果,让开放共享理念深入陇原人心。以“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抓手,用好“领导干部包联企业”“白名单”“六必访”等制度。二是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复制推广。深入落实国务院复制推广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做好疫情期间出台政策的优化调整。借鉴东西协作帮扶机制经验,探索与山东、天津建立营商环境互学共建机制,对标东部发达省市同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积极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加快落实国家税务局推出的六个方面25条便民办税缴费新措。全面落实国家免税降费等惠企政策,着力在减周期、降成本、优服务上下功夫。深入开展“三抓三促”,河东各市州全面加强向河西地区学习,形成全省比学赶超促发展的浓厚氛围。三是建立营商环境专项督查和常态化评价机制。围绕省上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若干措施等,建议开展政务环境、政策环境、要素环境、政商环境提升专项督查,不断挖潜企业急难愁盼和政策需求,督导部门、市州政策落实效率,进一步强化落实问效,持续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营商环境。在各级政府官网、政务大厅、车站机场等常态化开展“一码评价营商环境活动”,建立“收集—办理—监督”闭环管理机制,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困难问题。

(六)实施稳岗支持和扩岗激励确保就业大局稳定

一是进一步稳定政策性岗位规模。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借鉴广东经验,出台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到主城都市区以外的区县、乡镇就业的专项补贴,适度扩大国有企事业单位、基层“三支一扶”项目招录规模,加强以工代赈、乡村振兴项目用工推介。二是更大程度调动企业用人积极性。深入开展“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通过“政策大讲堂”“政企面对面”等互动,多渠道、多形式宣传解读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和助企惠企政策,提振市场信心,稳定企业经营带动更多就业。深入落实《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充分发挥个体经济在稳增长、促就业中的重要作用。持续开展“援企稳岗·服务千企”等公共就业服务系列专项活动,促进供需对接匹配,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量。三是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实施“技能甘肃”“陇原工匠”等工程,着力打造“智慧人社”等数据平台,拓展人社服务“直通车”便民服务圈。加快推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奔赴”,全方位、高频次、多地点举办招聘活动。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持续运营好就业帮扶车间,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总体稳定。

(七)加力招商引资为牵引增强经济发展能级

一是健全招商引资机制。根据《全省2023年招商引资工作清单》,围绕赋能级、夯基础、拓路径、办活动、促落地、建机制等六个方面,部门、市州进一步明确任务和措施,细化2023年全省招商引资重点活动清单、重点产业企业清单,实行紧盯重点、挂图作战、逐个逐条落实。成立工作专班,全要素协调保障、全流程跟踪服务、全过程动态及时反馈,确保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见效。严格落实按季度对14个市州和兰州新区、14条产业链执行链长部门、省政府驻外办事处招商引资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对全省招商引资工作进行“月跟进、季考核、半年督查、年终总评”。全力办好第二十九届兰洽会,高水平办好全球浙商陇上行、跨国公司走进甘肃等16项投资贸易促进活动。二是围绕打造重点产业链、“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四强”行动精准招商。要加力推进产业链招商,把新能源及其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有色冶金、石油化工、文旅康养等产业链作为重中之重,以招商引资实效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加力推进市州招商,围绕打造兰州核心经济圈、河西走廊经济带、陇东南经济带、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带,锁定行业头部企业,组织精干力量精准招商。加力推进县域招商,立足工业主导型、农业优先型、文旅赋能型、城市服务型、生态功能型,全面动员、全面出击、全面发力开展招商。加力推进园区招商,强化政府引导拉动,不断增强承载能力,持续完善产业链条。三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注重上门招商,争取优质资源,实现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注重驻点招商,强化区域协作,找准产业契合点,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注重以商招商,强化延链补链强链,在甘央企先作为、省属企业作表率、商会协会架桥梁,政企同心合作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注重资本,引入风投模式,借力产业基金、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招商,加快优质资源集聚发展。注重节会招商,提升引资实效,做到招商引资“不断线”、投资促进“不打烊”。四是强化全流程协同推进。切实做到项目生成“准”、项目引进“好”、项目推进“快”、项目保障“优”。强化全方位政策供给,行业政策突出提质增效,综合政策突出赋能增效,保障政策突出扩面增效,同步推进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工作。强化全生命周期服务,坚持“一条龙”服务、“套餐式”服务、“送上门”服务,真正做到企业所需所盼就是我们的所思所为。要强化全领域环境营造,同等对待本地企业和招商企业,加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建立“讲诚信、重践诺、守信用”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工业项目集聚发展优势,聚焦区域、聚焦市州、聚焦园区,向园区要引力,推动园区提级赋能,避免“权衡式”项目落地,以“飞地经济”汇聚产业发展新合力,打造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