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卓尼“五个突出”培育富民产业 助推脱贫攻坚
日期:2019-01-15  来源:

中国甘肃网讯(通讯员 田妍 李瑞祥)近年来,卓尼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一号工程”,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发展多元富民产业,让贫困群众联结在产业链上,探索了一条产业扶贫新路子,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突出一个“实”字

为在2018年年底实现全县整体脱贫“摘帽”目标任务,该县重点在靠实责任上下功夫,调整充实了产业扶贫领导小组,设立了产业扶贫专责小组和包乡包村工作组,实行领导包片包乡、单位包村、干部包户责任制,完成了特色产业与一户一策精准入户对接,使产业扶贫真正惠及于民、落地见效。

积极制定《卓尼县牛羊菜薯药五大特色产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深度贫困地区牧业种植业增收工程、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项目、旅游扶贫项目和光伏扶贫项目等,使产业扶贫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渠道,切实增强了贫困户自我“造血”功能。

突出一个“融”字

在前几年培育扶持富民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在加大扶贫产业融资上下功夫,2018年已投入产业资金达1.63亿元。从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切块2000万元,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中藏药材、优质青稞和优质油菜进行到户补助。从第三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安排产业扶持资金1637万元,对2047户已脱贫户每户扶持0.8万元,将产业到户扶持资金入股到新型经营主体,按股保底分红。

统筹安排中央财政“两州一县”产业培育到户扶持资金3506万元,对1753户未脱贫户每户配股2万元。从“两州一县”扶贫专项资金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共安排6000万元,用于贫困村光伏扶贫村级电站项目建设,总规模达20兆瓦,受益贫困村40个、贫困户达2858户。

突出一个“增”字

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扶持和技术服务等方式,重点在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上下功夫,积极发展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目前全县已注册企业114家,获得省级龙头企业认定1家,引进省级龙头企业3家,评定县级龙头企业6家。

一方面,将到户产业扶持资金全部折股配股到与贫困户发展产业密切关联、管理运行规范、示范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信用度高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建立完善经营主体与村级组织、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引进龙头企业进驻,在54个贫困村注册成立了村集体经济,整合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补交党费和“两州一县”产业培育资金等,注入到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集体资本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另一方面,全县共注册成立农牧民专业合作社848个,其中贫困村合作社469个,实现贫困村专业合作社全覆盖。运行较好具有发展潜力的合作社438个,创建省级示范社7个、州级示范社17个、县级优秀合作社40个。在个别乡镇成立了扶贫公司,对村集体经济、旅游开发项目等进行控股监管,有效防止村集体经济流失,确保集体资源资产全部用于产业扶贫,并成立了卓尼县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展示体验农牧村优势特色产品,建立电子商务交易平台5处,使全县的农畜产品在网上交易。

截至目前,全县电商企业线上交易额达200万元。

突出一个“特”字

根据县上区位优势,重点在特色产业发展上下功夫,使投资少、见效快、易管理的富民产业走进贫困群众。为此,投资1500万元维修改造蔬菜日光温室300座,建设设施蔬菜生产基地3个,实行“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生产模式,积极开展蔬菜“三品一标”认证,打造高原夏菜品牌,增加群众收入。

同时,依托蜜源广、蜂蜜质量好、效益高的产业特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安排549万元从陇南等地区选购引进优良蜂群,扶持贫困户915户,培育养蜂专业合作社18个,养蜂企业8个,中蜂养殖规模达1.7万箱。利用全县多山地、气阴湿等特点,投资190万元种植人工半野生驯化蕨麻1390亩,受益农牧户达795户,为当地和周边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探索了新路子。

另外,依托康多乡岔巴梁至黑河沟丰富的旅游自然资源,引进投资4.14亿元打造集文化体验、休闲运动、探险探索、低空游览、滑雪场、赛马、藏家民俗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度假区,推动乡村文化与旅游有机融合,带动当地和周边群众增收致富。五是鼓励扶持全县农牧家乐标准化和特色化建设,对24户星级农家乐和68户非星级农家乐进行了扶持奖励;积极打造旅游专业村21个,旅游扶贫村5个,带动575户农牧户群众增收致富。

突出一个“活”字

该县全面推进“三变”改革,重点在贫困地区土地、劳动力、资产和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上下功夫。一方面,木耳镇博峪村依托大峪沟4A级景区、“红色土司遗风”和博峪村资源优势,总投资1500万元的诺尔丹博峪2号营地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项目以土地入股、资源入股、政府入股和企业入股的方式,探索出了“三变+旅游+传统农牧业+绿色农(藏)家乐服务业”新路子,使群众由“农牧民变股东”,积极鼓励特困户在博峪沟从事土鸡、蕨麻猪、牦牛和土蜜蜂养殖等,创办牧场29家,成立合作社3家,吸纳贫困户15户。

另一方面,阿子滩镇下阿子滩自然村采取“党支部+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吸纳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以土地资源入股的形式,引进藏药材种植开发公司对243亩闲置土地进行开发利用,94户群众一次性收益3年入股保底分红14.6万元。对自然资源有限的贫困村,按照跳出草山谋发展的要求,在合作等地的繁华地段购置经营性商铺,带动贫困户就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同时,投资1200万元在木耳镇叶儿村新建特色产业示范区扶贫项目,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藏式商业街,采取土地和商铺形式进行入股,使群众受益。通过这些举措,全县贫困人口由2013年的6731户3.12万人减少到目前的259户1054人,贫困发生率从34.4%下降到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