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2008年天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时间:2009-03-15
  • 点击:206
  • 来源:
    一、2007年天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7年,全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发展目标,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一)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增长速度高于“十一五”预期目标。实现生产总值196.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6.6%,较上年增长11.8%;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35.8亿元、73.3亿元和87.1亿元,同比增长8.0%、11.7%和13.3%。经济增长速度高出“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前三年增长11%的发展目标0.8个百分点,步入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高于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目标。全市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2.76亿元,增长22.4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1.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7.6%,增长40.4 %,高出全省14个百分点,高出“十五”平均增速21个百分点,“十一五”前两年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接近“十五”期间五年累计完成的总额,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十一五”预期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19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2%,增加734元,增长9.7%;农民人均纯收入1803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1.3%,增加138元,增长8.3%。物价总水平小幅上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4.9 %以下,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6 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82‰。
    (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得到提升。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运销逐步向一体化过渡,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良好。粮食总产达到85.95万吨,较上年增加1.3万吨。畜牧、果品、蔬菜三大主导产业和劳务经济,逐步发展成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主要增长点。劳务经济发展较快,全年输转农村劳动力51万人(70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1亿元,较上年增加5.4亿元。工业经济呈现出提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了速度、结构、规模和效益的同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5.5亿元,同比增长12.5%;实现销售收入63.6亿元,同比增长16.1%;实现利税7.6亿元,同比增长41.1%。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长速度高出全市工业平均水平10.8个百分点,成为支撑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稳步提高。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中介服务、休闲娱乐等新型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市旅游业接待海内外游客33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1.32亿元,分别增长22.9%和28.76%。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1亿元,同比增长15.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所增强。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了4.3个百分点,达到了省上的计划要求。
    (三)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发展条件进一步改善。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成效显著。天宝高速公路城区过境段、天平铁路、750千伏天水输变电工程、天水热电联产工程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天水军民合用机场已于年内顺利开工。全年共争取重大建设项目98个,年度计划投资60.05亿元,其中落实到位国家、省上两级补助资金11.74亿元。共实施重点建设项目80个,总投资325.8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5.39亿元,全年实际完成投资53.22亿元,确保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实施各类交通建设项目1025个,完成投资28.8亿元,宝天高速公路、天定高速公路、军民合用机场、战备公路、通乡油路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组织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8个,完成投资3.7亿元;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2.93亿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逐步增强。围绕新农村建设,加大了资金投入,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兴修梯田10.52万亩,完成各类造林44.63万亩,完成“一池三改”1.36万户,解决了14.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问题得到改善。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增加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达到3.4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低于全省4%以下的控制指标。全市养老、失业参保人数动态覆盖范围分别达到98%。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319元,同比增长9.7%;农民人均纯收入1803元,同比增长8.3%。困难群体生活不断得到改善。扶贫开发工作稳步推进,又有0.81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6.82万低收入人口稳定解决温饱。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了全覆盖,参合率达87.2%;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达到69%;城乡医疗救助发放救助金1084万元,受益群众4.2万人次,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贫困高校生政府助学金制度和生源地助学贷款制度全面落实。城市低保提标扩面工作全面完成,农村低保工作有序推进。建设经济适用住房30.5万平方米,有2514户城市困难家庭享受廉租房保障。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发展步伐加快。争取各类教育资金2.8亿元,完成了8.3万平方米的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同时新建校舍10.9万平方米,改善了中小学生学习环境。实施建设了7所县医院、县中医院住院楼和35个乡镇卫生院,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5个,有效改善了医疗卫生设施条件。城市数字电视转换工作进展顺利,启动实施了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2131工程”,有效满足了农村群众文化娱乐需求。人口和计划生育任务全面完成,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82‰。
    (五)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取得重大进展,改制后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2007年实施改制任务的10户已破产企业的各项收尾工作顺利结束,3户企业破产终结,7户企业进入破产程序,2户企业新列入国家政策性破产计划。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乡镇职能转变、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林权、水管理、畜牧兽医管理体制等改革深入推进,洛门、磐安、郭嘉等发展改革试点镇综合改革工作进展顺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办事效率不断提高。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项目核准制、备案制的落实,加强了投资主体地位,提高了投资效益。财税、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各项改革取得新进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32个,实际到位引资23.8亿元;引进外资项目6个,争取外资4.35亿元。对外贸易稳步发展,实现进出口总额9000万美元,增长16%。
    二、2008年天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
    200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2%,达到22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长7.5%,达到39亿元;第二产业增长15%,达到86亿元;第三产业增长13.5%,达到10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达到43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2%,达到 25.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 %以上,达到13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达到87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低于上年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增长8%,达到898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达到1947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以下。
    (一)以国家宏观政策为导向,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正确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投资取向,突出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增强自主创新为中心,以狠抓节能降耗为着力点,加快对传统支柱产业的改造提升,培育新兴产业,发展高技术产业,促进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着力提升电工电器、数控机床、新型采矿设备、集成电路、电缆材料等在全国和全省具有一定优势的产业,建设西部装备制造业基地。坚持从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地方性特色产业出发,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畜牧、果品、蔬菜等特色优势农业。加快对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加工深度,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精品和品牌,促进加工增值。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在调整产业结构上的辐射、示范作用,完善基础设施和准入政策,吸引聚集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农产品深加工等先进企业入驻园区发展,打造全市工业发展的平台,加强对已入驻企业的协调服务,使更多的企业提高产能和效益,增强对全市工业经济的贡献率。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进一步落实责任考核制度,完善各项措施,积极推进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发展。力争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4个百分点。
    (二)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发展条件
    按照“努力竣工一批、抓紧续建一批、开工建设一批、规划储备一批”的思路,高水平、高起点、全方位谋划项目建设,前瞻性地开展重大项目的筛选、论证和决策,建立完善的项目储备库。积极推动天水至十堰、天水至平凉、天水至陇南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组织实施好107个投资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408.19亿元,2008年计划投资88.79亿元。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的协调服务力度,帮助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重大项目的稽查、检查和督察,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建成,早日发挥效益。大力推进交通、能源、水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基本条件。以建设公路、铁路、民航三位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为目标,加快宝天高速公路、天定高速公路建设进度,开工建设宝天高速公路城区过境段。加快马力至四门等8条续建通乡油路建设进度,新开工桐林湾至张棉驿等9条通乡油路。加快天水至平凉铁路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建成天水军民合用机场。实施大唐甘谷电厂改扩建项目的后续工程,积极做好天水热电联产工程、西气东输二线兰—天—宝支线工程、750千伏天水输变电工程开工前的协调服务工作。实施张家川东峡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最佳宜居环境城市和陇东南中心城市”的目标,以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活动为载体,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实施市政基础设施项目35项,年度投资7.12亿元,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城市品位。实施市、县和建制镇道路、排水、供水、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改善城镇基础设施条件。
    (三)加快建设装备制造业基地,促进工业经济提速发展
    紧紧抓住国家即将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和省上实施“振兴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 的机遇,继续实施“10强50户工程”,以振兴装备制造业为突破口,深化企业改革,突出自主创新,促进工业经济提速发展。坚持不懈地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通过资源整合、上市融资等手段,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协作配套能力,培育壮大以星火、风动、锻压、海林为重点的机械制造产业集群、以长开、213、电传所为重点的电工电器产业集群、以华天、天光为重点的电子产业集群。积极推进自主创新,依托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打造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提高行业竞争力,加快建设机械、电器、电子产业基地。组织实施星火公司数控机床系列、锻压公司大口径直缝埋弧焊管、风动公司石油钻采设备、华天公司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等25个工业重点项目,总投资9.3 亿元,进一步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促进技术升级和规模扩张。实施生物制药、浓缩果汁、葡萄酒、10万吨黄河啤酒等项目,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改造提升建材业,扶持培育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加强政策引导和协调服务,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实施农业“八大工程”,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按照突出优势、扩大规模、延长链条、提升品牌的要求,发展壮大畜牧、林果、蔬菜三大主导产业。全市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8.2亿元;新建果园面积30万亩,果业总产值达到13亿元;新发展蔬菜面积8万亩,总产值达到18亿元。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农村道路、农村沼气建设工程,新增农村沼气用户1.57万户,解决1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工程,实施74个村的整村推进项目,完成1万绝对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5万低收入人口稳定解决温饱的目标任务。安排以工代赈资金3000万元,加快堤防、道路建设,改善贫困地区水利、交通条件。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原则,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实施总投资7508万元、搬迁7652人的易地搬迁工程。大力推进“劳务增收”工程,积极拓展劳务基地,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务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力争完成劳务培训15.5万人,输转劳动力5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4亿元。
    (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商贸物流业
    围绕建设陇东南商贸物流中心的目标,加快实施商贸活市和旅游富市战略,促进商贸物流业快速发展。加大城乡市场建设力度,逐步完善消费网络,实施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麦积甘泉物流园区、秦州西十里物流园区、道路运输物流中心、粮食物流中心等重点市场建设项目的启动实施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商品和服务的市场监控,密切关注市场物价趋势,积极落实国家价格调控政策措施,保持市场物价平稳运行。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破坏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营造安全良好的市场环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继续加强以麦积山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世行贷款项目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旅游精品线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扩大旅游经济规模,力争接待海内外游客达到4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4亿元。
    (六)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以加强规划引导和加大资金投入为重点,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完善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一是优先发展教育。继续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转移支付等项目,逐步改善学生学习生活设施。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市职教中心、市农业学校、麦积区职教中心教学楼,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启动市特殊教育学校和市卫校搬迁工程,建设天水老年大学。二是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以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重点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建和续建2所县中医院、5所县医院住院楼。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的各项工作,新建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工建设新天坛医院、四0七医院综合门诊楼。三是加强文化、体育和计划生育设施建设。继续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新建一批“农家书屋”,完成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成天水市双桥体育馆及麦积区140个行政村农民健身工程。完成两区8万户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力争开工建设市博物馆,加快市广电中心项目的前期工作。以县区和乡镇计划生育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基层计划生育服务能力建设。四是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改善就业结构,扩大就业规模。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启动实施失地农民生活保障。五是解决困难群体生活问题。加大经济适用住房供给,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缓解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需求。实施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工程,解决部分农村特困家庭的住房问题。多方筹措项目资金,建设儿童福利设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设施、社区服务体系、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改善社会困难群体发展条件。
    (七)编制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推动区域交流合作发展
    “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三大经济聚集区之一,是国家确定的重点开发区域和未来西部重要的增长极。成功进入国家重点开发区域,预示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迎来难得的战略机遇。按照国家西开办的安排部署,积极主动加强同陕西关中地区的密切配合,共同编制完成《“关中—天水经济区”经济协作和产业发展规划》,报国务院审批后实施。以重大建设项目的筛选论证为重点,围绕增强经济发展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整合区域内优势资源,加快发展高技术、装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工业、现代农业和特色旅游等五大优势产业,打造西部装备制造业基地和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