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2011年武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时间:2012-07-03
  • 点击:229
  • 来源: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四抓三支撑”的总体思路和区域发展战略,全力实施“两大战略,大力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加快培育五大产业,积极推进金武一体化,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和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生产总值228.77亿元,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1%,第二产业增长19.1%,第三产业增长13.8%

(一)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市实施各类项目616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9项,比去年增加42项。积极争取国家、省上农林水利、社会事业、工业交通、电网和城镇基础设施等项目264项,落实国家、省上各类建设资金18.28亿元。不断创新项目工作思路,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开工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56项,到位资金42.88亿元,增长13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9.2亿元,增长49%增速创近年来最高水平,年终全省考核排名第一

(二)重点治理近期目标基本实现,生态安全战略有效落实。当年关闭机井733眼,压减农田灌溉配水面积27.89万亩,完成节水骨干工程317.6公里;蔡旗断面过水量达到2.6亿立方米,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到了1.05亿立方米,重点治理近期目标基本实现。特别是向民勤青土湖区放水,使干涸半个多世纪的青土湖有了近3平方公里的水面,生态环境自我修复能力得到提高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封山沙育林草,完成人工造林18.78万亩,封山沙育林草19.9万亩,通道绿化801公里,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规划、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顺利通过中咨公司评估

(三)工业强市战略大力推进,工业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积极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多渠道筹资。园区建设取得较大发展,规划新建了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炭山岭、红沙岗、古浪工业集中区发展规划通过省上审查批复。着力提高与华电、中广核、中节能等大型企业集团的项目对接能力,光电开工装机规模达到30兆瓦,风电开工装机规模达到99兆瓦。荣华公司易地搬迁技改、红沙岗矿区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威龙10万吨葡萄酒堡等项目进展顺利。完成工业增加值60.47亿元,增长1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01亿元,增长21.6%严格节能降耗目标管理,万元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削减量完成计划任务。

(四)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努力克服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扎实开展促农增收“六大行动”。将设施农业补贴资金用作担保基金的方式,通过妇女小额贷款政策融资22亿元,新建设施农业7.52万亩。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365.37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97万吨,单产水平稳步提升。大力推广旱作农业和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旱作农业面积达46.6万亩,大田高效节水推广面积103.6万亩,发展以葡萄和红枣为主的经济林药果6万亩。劳务经济稳步发展,全年输转城乡劳动力41.5万人,创劳务收入36.8亿元。完成新农村试点建设投资4.5亿元,实施扶贫项目8大类99项,减少贫困人口1.72万人。

(五)积极创新投融资模式,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先后与省国投公司、省建行、省工行等金融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引进四川绵阳恒泰公司、北京汉氏天安公司、太平洋集团等投资财团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北集中供热项目实现当年建设并投入使用,新增城市集中供热面积160万平方米。车站新站房建成运营,文化广场南片拓建工程、历史文化街区等工程加快推进,19条城区道路建成通车,城市新区基础设施暨体育馆、博物馆、公共卫生综合服务楼等标志性工程开工建设,按计划完成天然气居民庭院入户安装工程,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六)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深化税收收缴管理改革,认真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财政收入平稳较快增长。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2.96亿元,增长30.41%,一般预算收入6.43亿元,增长32.74%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支出。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金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323.48亿元,增长23.88%;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61.13亿元,增长37.53%,是近年来增速最高的一年。

(七)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市场消费繁荣活跃。城乡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居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持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达到11551元、4551元,分别增长10.57%14.6%。辐射城乡的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新建、续建、改造提升各类市场建设项目39项,建设便利农家店200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36亿元,增长17.59%对外贸易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200万美元,同比增长68.5%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5%

(八)民生举措全面落实,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突出省上确定的14件实事和市上承诺的10件实事,解决了一批关系民生的具体问题。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3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0%16.7%城乡低保对象达到25.21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1.96万户,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380户,开工建设廉租住房4270套、经济适用房1600套,改造棚户区4120户,解决了1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44项,武威职业学院成功创建为省级示范性职业学院,并被批准创建全国示范性职业学院,兰州交通大学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甘肃威龙葡萄酒业专修学院挂牌成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中医药进基层工作成效显著。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09‰。

二、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力推动武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第一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和安排部署,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工业增加值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实现上述预期目标,要着力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抓好项目工作,努力提高全社会投资水平。一是准确把握国家投资、产业政策,深化资源环境认识,对谋划储备的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完善城镇基础设施、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点项目,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为跨越发展夯实基础。二是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切实加强总投资680亿元、599个结转续建和新开工项目的组织调度,确保红沙岗1号矿井、金阿铁路专用线等重点项目年内建成;对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营双高速、金武高速、金大快速通道、矿产资源勘探等重点项目,要落实县区、部门责任,确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三是力争新开工一批重点项目。加强汇报争取力度,争取年内开工建设武威煤炭集疏运加工枢纽、330千伏武威北变电站、武威城区地表水供水工程、海藏湿地公园、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四是全面加快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健全完善项目工作推进机制

(二)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努力打造工业发展新优势。一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争取武威金太阳、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和金强工业集中区年内完成发展规划的审批,着力提高园区承接项目和产业转移的能力。大力发展能源工业。重点抓好续建30兆瓦、新开工56兆瓦光电项目建设,加快推进148.5兆瓦风电项目,争取年内红沙岗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工程规划获得国家审批、建设;加强与央企签约的33项、886亿元项目对接,积极创造落地建设条件,加快形成能源工业发展新优势。三是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确保年产2万只太阳能路灯、年产30万辆自行车电动车项目年内建成投产,全力做好与西班牙北方电力集团、湘电风能有限公司光伏组件、风电成套设备等重点项目的落地建设工作。四是改造提升食品工业。加快青啤、泰康、武酒企业搬迁改造进度,支持威龙10万吨葡萄酒堡、达利三期扩建、普华1000吨甜菊糖和天祥肉类启动生产等项目建设,推动酿造业、肉奶加工业、休闲保健食品业、粮食及果蔬加工业优化升级。五是强力推进化学工业。抓好荣华公司异地搬迁改造、苏州申华5000吨肌酸、汇能生物公司年产1200吨那西肽等重点项目,力争在生物化工、精细化工、医药化工产业链延伸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培育氟化工新兴产业,加大萤石储备资源地质勘查力度,加快6万吨氢氟酸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六是调整优化材料工业。整合重组特种冶金材料工业,加快发展新兴碳化硅工业。七是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加强经济运行监控,全力做好企业煤电油运的协调服务。

(三)巩固提升重点治理成效,扎实开展生态建设和保护。一是全面加快重点工程建设。抓紧做好近期治理中确定的设施农业、滴灌工程、民勤湖区生态移民等工作,全面完成规划确定的2010年前的建设任务。二是巩固“两大约束性指标”。建立完善水权交易市场,认真执行水资源配置计划,强化地下水开采监控,加大分水调水力度,继续抓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工作,确保水资源配置总量控制在16.13亿立方米以内。三是扎实开展生态保护与建设。启动实施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工程、毛藏水库、景电二期向民勤调水渠延伸等工程。完成人工造林30万亩,封山沙育林草30万亩,义务植树1000万株,通道绿化100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平方公里,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一是加快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瓜菜业、畜牧业和经济林果业、大田高效作物;继续深入开展节水增收入户工程,用足用好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加快精品示范工程建设,夯实农民增收基础二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推广应用自动卷帘机、温室滴灌、机耕、机播等现代农业装备和技术,提高农业装备水平;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农村运营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扎实开展以“两后生”为重点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健全输转服务体系,拓展劳务输转领域。四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坚持走产业扶贫的路子,重点抓好特殊贫困片带开发、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五是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建设,编制完善新农村建设和村庄建设规划。

(五)突出抓好现代物流业和旅游业,加快推进第三产业发展。依托区位和旅游资源优势,以现代物流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为突破口,着力推动第三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抓好武威煤炭集疏运加工枢纽、黄羊公铁联运物流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尽早开工建设。二是不断完善市场体系。依托城镇化发展和城乡交通网络完善,年内新建和改造各类市场30个,加快弘圣5万吨冷库及冷链物流中心、华邦农产品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继续实施万村千乡、社区双进和农超对接工程,推进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和城市社区商业便民服务体系建设。三是突出抓好旅游产业。高起点编制旅游业发展规划,加快培育历史文化游、民族风情游、沙漠生态游等特色板块。设立旅游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旅游产业开发四是扶持、鼓励发展社区银行、村镇银行和民间合作组织,培育壮大金融市场;积极发展信息产业,推进“三网”融合和数字城市建设,改造提升以餐饮住宿为主的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以家政、社区、物业、养老等为重点的民生服务业。

(六)创新区域经济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着力突破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活力。一是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为重点,完善城乡交通运输网络,加快建设联接城镇、工业园区和辐射农村的金大快速通道;统筹特色产业培育和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布局,加速城乡经济融合,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二是加快城市新区建设步伐。深入开展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强化规划引导,完善城市规划,拓展城市投融资领域,创新投融资方式,力争年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到70亿元以上。加快实施区域发展战略。认真实施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以金武高速公路建设为突破口,争取兰州至张掖高速铁路中川至武威段提前建设;加强与金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技术协作,共同推进河西走廊绿色经济区建设,促进两市产业融合发展。

(七)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认真落实国家稳定物价的各项调控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不断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范围,解决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加强教育重点领域建设,加快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做好武威职业学院创建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工作,办好兰州交通大学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全力支持甘肃威龙葡萄酒业专修学院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广播电视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和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突出抓好健全基本药物制度和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建设以县级医院为骨干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八)加快改革创新步伐,着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改革和治沙造林权属改革。继续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加大矿产资源勘探力度,促进矿产资源集约高效、可持续开发。强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供销系统改革。严格机构编制管理,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创新资本运营手段,壮大信用担保平台。创新人才工作机制,重点在工业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突破。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构建良好的金融环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保障服务,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和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胡卫东 陈剑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