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2006年陇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时间:2009-03-15
  • 点击:225
  • 来源:

    一、2005年陇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5年,全市上下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发展抓项目不放松,改革抓企业不动摇,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苦干,艰苦创业,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4.18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6.64亿元,增长2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304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53元,增长8.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19.2亿元,增长29.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103.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人口出生率控制在省定14.1‰的责任指标以内,完成了人口计划。200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一)抓产业、抓劳务,农民增收渠道有所拓宽
    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农业综合能力建设,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广大农民从政策减负、结构调整和特色农产品产量全面增长中大幅增收。粮食总产达到84.7万吨,创近年来最好水平。特色基地面积累计达到427.91万亩。草食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3.77亿元,增长6.52%。组织开展劳务输出47.02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2.61亿元。全面启动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全年减少农村绝对贫困人口1.81万人,低收入人口6.4万人。
    (二)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城市经济活力明显增强
    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市新上宝徽锌冶炼二期扩建、富康锌业有限公司锌基合金及纳米氧化锌生产线等重点工业项目9项,投资1.86亿元,推动了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完成工业增加值17.31亿元,增长21.89%,积极开拓城乡市场,消费品市场保持平稳,流通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旅游服务业不断壮大发展,全市旅游人数达到14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5亿元,增长10.83%。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66. 7亿元,比上年增长21.8%。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预计达到39%。
    (三)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坚持把发展抓项目摆在首要位置,千方百计争取项目,扩大投资规模。项目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市续建和新开工项目574项,同比增加168项,其中市列重点项目66项,开工60项,当年投资18.1亿元,完成14.47亿元,新安排了乡镇卫生院、农村寄宿制学校、交通电网、城乡基础设施等一大批项目。完成退耕还林35.45万亩,荒山造林16.1万亩,封山育林13.2万亩,解决了7.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建三级公路30.6公里。四级公路674.78公里。铺油462.22公里。新建9座小水电工程,新增装机8.99万千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86亿元,增长17。93%。
    (四)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全年共实施社会事业项目87个,完成投资8616万元,安排建设了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小学危房改造、高中扩招、地震受灾学校恢复等项目建设,教育基础薄弱环节得到加强。通过实施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医疗救治、贫困县医院、乡镇卫生院项目,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计划生育和残疾人服务设施等项目,大力加强公检法司和基层庭(所)建设,新安排了红色旅游和文化建设项目。强化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全社会新增城镇就业人数8762人。
    (五)科学谋划未来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进展顺利
   全市各级组织对“十一五”规划编制高度重视,准备工作充分,工作安排扎实,使规划编制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推进。一是始终坚持把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全面贯穿到“十一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政策措施和重大工程等各个部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六大战略”和“一路四化”发展思路,结合陇南实际,突出了夯实发展基础、转变增长方式、构筑特色优势、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和加快发展的主题。二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进行专项课题研究和重大项目论证,理清和完善了“十一五”发展思路,不断充实了全市“十一五”总体规划的内容。三是加强了各级各类规划的衔接,重视全市规划与全省规划的衔接,尽可能使我市的重大项目能进入全省的总体规划之中。并加强与各县(区)、各有关部门之间的衔接沟通,协调推进了各县(区)和有关部门的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了全市14个专项规划和总体规划纲要。建立了重大项目库。
    总体来看,200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农业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水平不高,投资来源渠道狭窄,资金供需矛盾突出,投资环境不宽松。项目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就业形势仍很严峻。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二、2006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06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必保12%,力争达到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15元;物价指数控制在103%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新增城镇就业岗位90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落实宏观调控政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正确把握政策,积极抢抓机遇,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遏制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与加强薄弱环节结合起来,把争取国债投资和扩大民间投资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重点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技术进步;在努力扩大投资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投资和消费的双向拉动;在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增长适应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发展必须讲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坚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高耗能企业节能改造,推进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企业对自有矿山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大力推广应用节能、节水、环保和资源再生的技术和先进设备,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重点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长防林、公益林、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绿色长廊”大示范区建设“六大工程”,加快生态化进程。要正确处理矿山开发、梯级电站开发过程中建设与保护的关系,加大江河生态环境和水污染治理,抓好城区污水排放,废气排放治理和垃圾处理。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努力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污染、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发展体系和节约性社会。
    (二)围绕新农村建设,改善农业和农村发展条件
    新农村的建设,坚持创造条件,打好基础。一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主要突出以饮水、沼气、通路、送电为重点的“六小工程”建设,想方设法多争取国家扶持和资金投入。2006年解决15.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建成农村沼气池3000座,建成通村农二级公路550公里,新修维修乡村道路500公里,新增小水电4.67万千瓦,自然村通电率达到95%。行政村通电话率达到95%以上。二是积极抓好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继续争取落实农村学校、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等国家专项,切实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全面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继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加快乡镇卫生院项目建设。三是继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全年新建劳务输出基地359个,培训农村劳动力12万人次,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50万人次。四是扶持发展特色农业。扩大优势产业的规模。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支持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鼓励和引导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五是加快扶贫攻坚步伐。积极实施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全年完成易地扶贫搬迁7006人。
    (三)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要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强有色冶金、水电能源、建筑建材、医药化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五大主导产业的重大技术改造,巩固提高其优势地位。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突出资源深度开发,积极扩大下游产品,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升级。
    依靠重大项目带动,扩大工业总量。围绕资源、能源、环境、农业、信息等关键领域,大力抓好工业项目开发,壮大工业规模和实力。实施好宝徽公司10万吨锌基合金、成州公司三期扩建项目,抓紧文县新关金矿建设,启动实施文县阳山金矿开发,开工建设礼县赵沟、杜沟金矿开发项目,推进白龙江、白水江梯级电站及其它小水电建设有序、快速开发,着重抓好文县麒麟寺、金口坝、横丹、黄家坝、武都椒园坝等较大水电站项目建设,实施好武都佛仁制药公司扩建、康县独一味软胶囊生产线技改、礼县铨黄胶囊项目,加快礼县长城浓缩果蔬汁生产线、宕昌县中药材超临界萃取、陇南祥宇复方橄榄油丸生产线项目进度,抓好成县水泥厂、武都水泥厂、西和晚家峡水泥有限公司的技术改造,积极论证5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新建项目。加强产业集中度,突出工业园区建设,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功能配套的新型工业布局框架,增强项目承载能力,解决工业布局分散的问题。着重抓好成县铅锌工业城,西和县、徽县柳林铅锌工业区,康县王坝医药工业区等建设。
    (四)坚持推进项目建设,确保投资稳定增长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努力保持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紧紧把握各种机遇,突出做好“十一五”确定的36个过亿元的重大项目的启动和建设工作。今年重点抓好15个过亿元的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做好兰渝铁路、国道212线两水至罐子沟高速公路、陇南支线机场三个重大交通项目的建设工作。全面推进县乡、乡村公路建设,改造提升县乡公路等级。实施通乡油路工程230公里。抓好以工代赈公路续建项目和计划新安排项目的实施。建成龙坝至昌河坝公路,开工建设西和段庙至赵沟公路,做好武都至礼县、礼县宕昌等县际公路建设前期工作。加快电网建设与改造,争取武都330KV送变电工程开工建设。加快220KV早阳送变电工程进度,抓好35千伏工程建设。加快文县金口坝、白依坝和武都椒园坝等水电站开发。尽快实现阳山金矿开发。继续加快城市供排水、垃圾处理、道路等项目建设步伐,促进污水处理项目产业化运营。继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施生态富民工程。突出特色旅游开发,加大投资力度,重点实施宕昌哈达铺红色旅游、宕昌官鹅沟和康县阳坝等自然风景区建设。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工程,全面完成省上下达的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任务,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550平方公里。
    (五)继续深化各项改革,推进机制体制创新
    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放在与保持经济平稳加快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按照省市安排,启动粮食、流通和公路交通管理等领域的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乡镇机关、义务教育、县乡财政体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
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创新投融资方式。围绕建立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规范政府投资管理,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落实投资审批责任追究制。加强政府投资建设管理,积极推进社会公益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认真办好项目培训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项目管理水平,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逐步整合财政建设资金。以项目为支撑,对各类建设资金进行整合,发挥有限资金的整体效益。
    (六)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突出抓好高新技术的研发和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步伐。形成一批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和一批市场容量大、科技含量多、经济效益好的拳头产品。加强教育事业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等项目建设,启动实施13所农村寄宿制学校项目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全面完成10项突发公共事件及医疗救治项目。加快九县(区)59项乡镇卫生项目建设进度,逐步完成乡镇卫生院的改造,抓紧村级卫生室的建设,努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强县级和中心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重点实施市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村文化站(室)建设。大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工程建设,继续加强公检法司的基础设施建设,安排实施好一批“两所一庭”项目。
    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环境、大力开辟拓宽就业业渠道。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劳保保障监察、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资问题。努力扩大养老保障在农村的覆盖范围,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的社会救助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