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2010年陇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时间:2010-05-19
  • 点击:382
  • 来源:

    一、2009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9年,全市上下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一手抓灾后恢复重建,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全年生产总值增长9%,达到 13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9%,达到200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达到23.1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达到17.14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2%,达到17亿元。其中,市县级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5%,达到7.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5%,达到35.0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达到9477元,净增7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2.1%,达到1995元(含灾后重建因素为2300元),净增215元;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完成了计划控制目标。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灾后重建取得重要成果。一是制定实施计划。积极制定了《中央重建基金项目年度实施计划》,将重建基金落实到了具体项目。二是明确工作责任。制定了《贯彻落实全省加快灾后恢复重建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面加快我市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了部门和县(区)灾后重建工作任务。三是实行目标管理。市政府与各县(区)及市直部门、单位签订了《陇南市灾后重建项目目标管理考核责任书》,细化了目标任务、量化了进度要求、靠实了工作责任。四是加快项目审批。制定了《陇南市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管理办法》,简化审批程序,加快项目审批进度。五是全面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及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全市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要成果:截止2009年底,全市累计开工灾后恢复重建项目1793项(不含城乡住房),竣工462项,在建1331项,累计到位资金207.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97亿元(含城乡住房)。农村居民住房维修加固已全部竣工,农村居民住房重建竣工226130户,竣工率达到99.21%;公共服务恢复重建项目累计开工1205项,竣工275项,完成投资14.56亿元,县以下学校、医院重建任务完成较好;开工基础设施、城镇体系、农村建设、市场服务体系、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等领域恢复重建项目588项,竣工187项,累计完成投资33.6亿元;深圳直接援建的19个项目已竣工13项,累计完成投资3.92亿元。灾后恢复重建基本达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实现了灾民妥善安置和生产生活条件的较好恢复。

    ---项目建设势头强劲。全市项目建设呈现出储备多、开工快、投资高、效果好,各类建设项目协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加快,民生项目建设势头良好的局面。全市实施投资50万元以上的正常建设项目1028项,完成投资106亿元。新建项目764项,新开工项目和完成投资比上年有所增长。其中,兰渝铁路(陇南段)、兰海高速公路(陇南段)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进展良好,文县麒麟寺电站建成发电,世行贷款项目开工建设,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库区移民项目顺利实施。招商引资签约合同项目180项,合同履约率达到80%。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速增长。兰渝铁路、兰海高速等一批灾后重建、扩大内需重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辐射、带动和支撑了相关产业发展,拉动了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预计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同比增长69%,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38.32亿元,同比增长6.3%。一是粮食总产量达到96.61万吨,同比增长4.3%,创历史新高。二是核桃、花椒、油橄榄、中药材、水产养殖、蚕桑、食用菌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有新的发展。三是畜牧业稳步发展。肉蛋奶产量达到15.6万吨,同比增长10.1%。四是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加快,培育和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农业市场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了农业产、供、销一体化进程。五是生态环境治理有序推进。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和水土流失治理等工程。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一是大力推进公路建设,“瓶颈”制约逐步破解。武罐高速公路以及国道212线宕昌至临江段、省道205线江洛至武都段、国道212线临江至罐子沟段等国省干线公路全部开工建设。实施农村公路项目1340项8225公里,完成1083项5918公里。二是加快电网建设与改造步伐,电网结构日益完善。进一步发展330KV、220KV、110KV电网,优化35KV、10KV配网。武都、西和330KV送变电工程竣工投运,临江330KV送变电工程、黄渚110KV送变电等10个110KV工程开工建设,35KV及以下工程稳步推进。三是扎实推进水利建设。完成农田灌溉工程85项,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7万亩,节水灌溉面积4万亩。建成防洪河堤36.27公里。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34项,解决了11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四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实效。相继建成了一批城镇道路、供水排水、垃圾处理、环境卫生、生态绿化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江南长江大道、武都城区集中供热等一批市区建设工程加紧实施,各县城区道路改建、污水处理配套管网、亮化美化等县城改造工程进展良好。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一方面由于灾后重建、扩大内需等重点项目建设的带动,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全面落实了社会保障措施和支农惠农政策,增加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和标准,有效提高了城乡低收入家庭、困难群众的收入。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达到9477元,净增7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2.1%,达到1995元(含灾后重建因素为2300元),净增215元。

    ---工业生产企稳回升。积极引导和支持铅锌、黄金、硅铁、建材、绿色食品、水电能源、医药化工、加工制造八大主导产业,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加强节能减排。加快苗家坝水电站、橙子沟水电站、成州集团10万吨锌冶炼、宝徽集团10万吨锌冶炼、徽县8万吨铅冶炼、成县120万吨和武都1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等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有效遏制了工业生产大幅下降的趋势,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逐步好转。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3.14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14亿元,同比增长2.3%。

    ---财政状况逐步好转。积极应对企业利润空间狭窄、骨干企业开工不足、主体税种下滑严重、新增税源少等财政增收的困难局面,强化征管,加强财源建设,财政整体状况逐步好转。全年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完成市县级财政收入7.9亿元,同比增长3.5%。

    ---社会消费继续趋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05亿元,同比增长16.5%。一是旅游消费不断上升。全年共接待游客26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6%,旅游综合收入增长45.3%。二是市场景象日益繁荣。改造县级农资配货中心和乡镇级农产品供销体系,实施“家电下乡”、“汽车以旧换新”,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城乡市场服务体系进一步改善。三是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推动了城乡群众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和消费需求继续增长。四是价格运行总体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平均涨幅为2.2%。

    ---民生建设取得实效。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12件实事狠抓落实。一是全面深入落实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抓好五保户保障、“两免一补”、粮食补贴、农机补贴、基本医疗保险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措施落实。提高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足额发放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等各类补贴7.61亿元。二是深入实施民生项目建设。建设551个重建村供水管网1261公里、供电线路501公里、通村公路1005公里、堤防63公里。建成便民桥113座。建成通村等级公路464条2043公里。实施扶贫整村推进项目110项,减少贫困人口7.6万人。实施廉租住房项目19项、经济适用住房项目18项。三是进一步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新增就业1.45万人,输转劳动力65.9万人,创劳务收入43.5亿元。四是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力度。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民政福利等各类社会事业项目共212项,累计完成投资8.7亿元。

    ---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目标顺利实现。突出抓好冶金、煤炭、电力、化工和建材等重点行业的节能工作,年底完成万元GDP能耗比2008年降低5.1%。基本实现了每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的控制目标。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深化国有企业转换机制。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兽医体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农业行政执法体系等改革。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投资体制改革,规范完善了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全面推行了政府投资项目评估论证和专家评议制度,重点开展了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公示和听证制度试点工作。推进了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开展了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完善了“乡财县管乡用”制度。推进了文化、卫生、科技等各项社会事业改革。进一步完善非公有制发展体制。建立了比较合理的就业和劳动保障制度。

    二、201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0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和省委区域发展战略,按照市委总体发展思路和把握大局、确定目标,抓牢重点、强化措施,深度落实、加快发展的工作要求,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为主线,扎实推进灾后重建,着力壮大主导产业,全力夯实基础设施,高度关注民生,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开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201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46亿元,增速达到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40亿元,同比增长20%;工业增加值达到27.3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1亿元,同比增长16%;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7.9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1亿元,同比增长3%;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41.36亿元,同比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330元(净增853元),同比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34元(净增239元),同比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2%。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灾后重建,全力以赴完成重建任务。按照“三年重建任务力争两年基本完成”的总体要求,确保城镇住房和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任务全面完成,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其它恢复重建任务基本完成。一是抓好农村住房重建户扫尾工程和重建村水、电、路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争三季度末全面完成城镇住房恢复重建任务。二是全面完成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等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三是进一步加快交通、能源、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四是突出抓好工业企业、农村生产恢复重建,实施好以工代赈、贫困村重建、商贸流通、市场建设、旅游设施等项目。五是实施好泥石流、滑坡综合治理工程,力争年末基本完成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修复项目建设。六是积极配合省上抓好移民工作,促进移民项目尽快实施。七是进一步加快援建项目实施进度,确保援建项目顺利完成。八是高质量完成《灾后重建志》的编纂任务。

    (二)咬定项目不放松,实现项目建设新突破。确保今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40亿元,同比增长20%。首先,科学谋划抓储备,提高项目针对性、科学性、命中率。其次,加强管理抓质量。认真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强化项目督查,严格执行项目管理各项制度和工作机制,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第三,突出重点抓实施。确保新增中央扩大内需项目建设按期完成,切实抓好300项市列重点项目建设。第四,创新方式抓招商。力争招商引资项目150项,签约资金90亿元以上,履约率达到80%。第五,千方百计抓争取,争取一批能够促进陇南发展的好项目进入国家和省上的计划盘子。

    (三)全力破解“三农”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力争粮食产量达到96.6万吨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2%。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抓好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灾后移民、生态移民等工作。继续突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加快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增全膜双垄沟播面积35万亩。继续推进扶贫开发,实施扶贫整村推进100个村,减少贫困人口5万人。抓好劳务输出,多渠道输转农村劳动力 67万人,力争劳务收入达到52亿元。

    (四)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经济发展条件。一是加强公路交通建设。力争十堰至天水国家高速公路陇南段、成县至武都地方高速公路、成州民用机场等重大项目年内开工建设,渭源至武都国家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继续实施农村公路“畅通工程”和“通达工程”。完成通乡油路61条1265公里,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完成通村公路219条1058公里,努力实现村村通公路。二是积极推进城网、农网建设与改造。进一步发展330KV、220KV、110KV电网,优化35KV、10KV配网,实现主网发展与配网发展协调配套。三是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闸改造、农村沼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项目实施。四是要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继续抓好以长治工程为重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退耕还林、生态修复、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建设。

    (五)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切实提高工业发展能力。紧紧抓住工业八大主导产业,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技术改造,优化产业升级。突出抓好以西城经济开发区、徽成循环经济工业集中区为重点的工业园区建设。重点抓好苗家坝、橙子沟、椒园坝等50多个在建水电站建设,加快文县阳山金矿、宝徽公司10万吨锌冶炼扩建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节能减排,力争实现万元GDP能耗下降4.2%的控制目标。

    (六)坚持内外贸齐抓,着力拉动消费增长。一是推进旅游业发展。继续抓好十大名牌景区和十大重点景区(点)开发,完善旅游设施,扩大旅游消费,提高旅游收入。二是加强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继续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三是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引导和鼓励城乡居民扩大住房、汽车、通信、教育、体育、文化等方面的消费,优化消费结构。四是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着力培育具有特色优势的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和具有竞争优势的出口商品,力争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20%以上。五是加快服务业发展。积极向金融、保险、物流、咨询等新型现代服务业拓展,优化结构,增加就业,扩大消费。六是维持良好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物价监管,确保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七)加快改善城乡结构,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实施一批城镇道路、给排水、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项目,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改善城乡二元结构。重点抓好陇南市区主支干道路网、陇南物流中心、城区集中供热,成县滨河东西路改造、东河污水治理等工程建设。

    (八)注重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切实抓好便民桥、农村公路、农村人口安全饮水、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为重点的民生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配合推进医改重点任务,继续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完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继续实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强人口计生工作。全面完成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试点任务。

    (九)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完善科学发展体制机制。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兽医体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农业行政执法体系等改革任务。开展土地流转试点工作。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完善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机制。

(李东新  赵荣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