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喜迎二十大】“风光”事业成为陇原经济发展重要支撑
  • 时间:2022-09-07
  • 点击:1083
  • 来源:兰州晨报

  开栏的话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兰州晨报开设“喜迎二十大”专栏,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全省各地、各行各业、各族各界干部群众以昂扬精神风貌迎接党的二十大的实际行动,聚焦发展巨变,反映亲历感受,表达热切期盼,共同感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铿锵足音,见证坚定不移跟党走的信心与决心!敬请关注。

  今年8月底,在中共甘肃省委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甘肃”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传出好消息,新能源已成为甘肃第一大电源,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产业构建的重要牵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新能源建设进入快车道,遍地开花,坚持稳增风光电装机,强化新能源消纳和转化利用,加大电力外送,稳步开发生物质能,新能源比例不断提高。陇原大地正全力开展“风光”事业,努力将好风景变成好“钱”景。

  风光新能源已成为省内第一大电源

  2018年6月底,甘肃武威古浪县黑松驿镇黑松驿村光伏电站等三座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均投入运营,标志着全省“十三五”规划第一批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实现并网发电。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面板成为大山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几块板子搁在那,不用管就能发电。一年除去家里用的电免费用,还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在光伏施工场干一些打桩、搬运货物的活,每天也有100多元工资。”当地村民对光伏电站项目带来的好处赞不绝口。

  瓜州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有“世界风库”之称,当地人说这里是“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能资源量大质优,是全国风能储量最大的地区之一。2006年3月,瓜州风电项目开建;2007年,省上提出“打造西部陆上三峡”的战略规划,瓜州县风电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金秋时节走进瓜州,满眼数不清的高大风车,直径几十米长的风电装备叶片,在大风吹动下悠悠旋转,引吭高歌。截至目前,瓜州共建成风电场39个,安装各类型风电机组4670余台,并网容量790万千瓦,占全省风电总装机的45.8%。从“世界风库”到“风电王国”,瓜州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变风害为宝藏的夙愿已成为现实。

  根据中国气象局2020年资源评估,甘肃风能技术开发量5.6亿千瓦,全国排名第4;光伏发电技术开发量95亿千瓦,全国排名第5,无限“风光”给陇原发展带来无限商机。

  有数据表明, 2012年,全省新能源完成发电量97.1亿千瓦时,折合节约标煤119.43万吨。

  “十三五”期间,我省累计消纳清洁能源1512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185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42亿吨。

  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新能源在建项目2500万千瓦,并网装机3200万千瓦、同比增长31.7%,新能源装机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49.6%,已成为省内第一大电源;新能源发电量309亿千瓦时,发电量占比28%,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产业构建的重要牵引。

  “十四五”我省新能源装机力争达8000万千瓦

  为将陇原风光产业的巨大天然优势转变为发展动能,我省制定出台了《关于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链的意见》,率先在全国集中开工第一批1285万千瓦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启动实施传统领域新能源强链、新兴产业新业态补链、重点领域上下游产业延链、新能源电力外送增链四大产业链发展计划。力争到“十四五”末,全省新能源并网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

  甘肃省国资委今年还出台了《省属企业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攻坚行动方案》,力争到2025年,省属企业新能源新增装机1200万千瓦,新能源电站和装备制造新增投资突破600亿元,新增产值200亿元。

  坚持因地制宜、分块开发,推动形成“河西风光资源开发变风景、中东部地区风光应用成盆景”的开发格局。在河西地区,突出建设特大型新能源基地,进一步拓展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金(昌)张(掖)武(威)千万千瓦级风光电基地规模。在敦煌、金塔、玉门等地实施“光热+风光电”一体化项目,甘肃省腾格里、巴丹吉林、库木塔格等沙漠地区5700万千瓦风光电项目纳入国家规划布局。在河东地区,围绕建设综合能源基地,放大庆阳、平凉等地能源种类丰富的优势,以煤为“媒”,实施400万千瓦调峰煤电项目,撬动境内风光新能源有效利用。在其他地区,开展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试点,在张掖高台县、金昌永昌县、定西通渭县和10个乡村建设省级示范县的部分乡镇开展试点。

  引进配套产业113个完成投资33.8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新能源千亿级产业链”决策部署,把新能源产业与新能源项目结合起来,在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重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落地。

  目前,全省共引进配套产业113个,初步完成投资33.81亿元。酒泉市正泰、阿特斯光伏组件,中复碳芯电缆,西安中车、东方电机风电发电机,江苏华纳机舱罩等一批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宝丰集团多晶硅上下游协同项目、西部重工法兰生产、广东欧昊高效异质结电池、阳光电源储能设备制造等一批产业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金昌市、武威市、张掖市分别围绕储能产业、光伏治沙、制氢产业开展招商引资,部分项目进展较快。武威重通成飞大兆瓦级风电叶片已建成投产,金昌晶科切片、张掖伟力得全钒液流电池于8月底投产。能源优势正在加快向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转变。

  甘肃外送电量中新能源占比46.1%

  新能源装机后,还要统筹解决消纳、外送、调峰、并网、产业等问题,着力延链补链强链。随着全国首条以输送新能源为主的酒泉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成和省间交流通道互济能力提升,甘肃省跨区外送电量显著增长。甘肃省积极推进实施“陇电入鲁”“陇电入浙”“陇电入沪”工程,截至7月底,全省外送新能源138亿千瓦时,占外送电量的46.1%。提升储能调峰能力,编制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规划站点27个、总装机规模3350万千瓦,玉门昌马、张掖盘道山等抽水蓄能电站计划年内开工建设。建成西北地区装机容量最大的4×100万千瓦火电项目常乐电厂,支撑新能源稳定外送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我省将突出“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融合互促,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真正实现能源优势向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转变,推进“风光大省”向“风光强省”迈进。

  甘肃省自然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剑平表示,将充分利用好现有的甘肃省重点新能源研发平台、光伏产业和产品开发平台、国家国际合作基地平台、新能源技术国际培训平台、太阳能技术示范基地等,实施新能源强科技行动,助力新能源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梁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