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首页 / 经济动态/ 正文
勇立潮头搏浪行——张掖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 时间:2022-05-31
  • 点击:1251
  • 来源:张掖日报

  条条道路纵横交错、幢幢高楼鳞次栉比、项目建设热潮涌动、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初夏时节,行走在张掖大地,目光所及,尽是一幅幅和谐美好、欣欣向荣的景象。

  甘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张掖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啃下了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硬骨头”,打赢了精准脱贫攻坚战,守住了稳中向好基本盘,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波,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新成效,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

  全面完成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治任务,获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提前一年实现全面脱贫目标,乡村振兴考核连续三年全省排名第一;

  教育、文化、卫生、科技、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法治建设满意度总体评价在全省综合排名第一,连续6年获评全省最具安全感的城市之一,荣获“2017-2020年度平安甘肃建设示范市”……

  看颜值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绵延1000余公里的祁连山,有700多公里在张掖境内。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张掖段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6%,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穿境而过,有各类湿地25.1万公顷。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张掖市全面完成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整治修复,生态保护大见成效。“十三五”以来,绿化造林348万亩,治理荒漠化、沙化土地746万亩,建成一批兼具良好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示范样板工程,有效巩固提升了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成果,推动全域林草资源大幅增长,城乡居民环境明显改善,初步形成了城市公园均布、环城绿荫围绕、道路绿带相依的绿色生态体系。全市公园绿地达150多处,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2819.39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1.22平方米。

  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市区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到Ⅱ类及以上标准,土壤环境质量达到清洁等级。在全省率先建成“一库八网三平台”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对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环境状况监测全覆盖,入选“全国2018年智慧环保十大创新案例”,2020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成效评估居全省第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去年9月,张掖市完成甘肃省首笔35万亩林业碳汇交易,实现经济收益400多万元;同年10月,张掖市国储林总体规划获得国家林草局单报单批。今年4月,甘肃首笔5亿元国家储备林项目政策性贷款落户张掖;5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对张掖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正式备案,标志着张掖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正式进入实质性阶段,金张掖的绿色画卷仍在持续铺展。

  夏日的祁连山深处,数万株云杉覆满河岸,多年难觅踪迹的雪豹、白唇鹿、岩羊等珍稀野生动物频繁现身,复归山林……祁连山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水源涵养功能显著提升,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山中流淌的冰雪融水,滋养着下游大片的绿洲,高台大湖湾,临泽大沙河,甘州芦水湾、润泉湖、湿地公园,处处都是水天一色、芦苇摇荡、水鸟翩翩的自然美景。

  “张掖绿色越来越浓,公园越来越多,景色引人入胜。现在一年四季都有好风景,很适合郊游。”第一次来到黑河国家储备林生态林游玩的市民王霞很震惊,“过去荒滩砂石坑,沟壑纵横、满目疮痍,今朝绿树成林,宛如绿色海洋。真是想不到,咱们张掖又‘诞生’了一个6万亩的大公园。”

  自从环境治理“生态祛疤”之后,曾经“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的写照返璞归来,远眺祁连千里叠翠,近观湿地风光旖旎,青山和绿水串珠成链构成生态绿廊,滋润大地,惠泽万民。

  看实力

  优势产业提质增效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张掖坚定不移追求主动式、结构式、内涵式发展,持之以恒推动创新型、绿色型、效益型产业提质增效,经济实力稳步增强。

  2021年,张掖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6亿元,同比2016年增加176亿元,人均GDP4.67万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综合能源、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凹凸棒石等新兴产业起步良好,生态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8.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不断提高。

  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分别稳定在315万亩、145万吨以上,均超额完成省上下达任务;农产品加工转化率68%、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70%、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4%等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新能源、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凹凸棒石、智能制造、大数据等新兴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建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7户。去年11月,张掖市一次性开工总投资56.4亿元的5个12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单个项目规模均在20万千瓦以上,在全国首创电价获利空间直接反哺地方经济的模式。同步引入投资96亿元的18个新能源协同产业项目,并将4个氢能项目全部落地甘州区,通过发展“飞地”经济落地建设氢能零碳产业园。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十三五”以来建成文旅项目52个、完成投资67.2亿元,获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和“最美中国旅游城市”“2021美丽中国首选旅游目的地”。

  “十三五”以来张掖市争取中央和省级转移支付资金636.8亿元、政府专项债券117亿元,实施省列市列重大项目303项,完成投资553亿元。新增公路通车里程3695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一级公路)”。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河西走廊750千伏电网加强等工程顺利实施,5G网络实现城区、重点景区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建成“全光网”城市。健全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新建改建城区道路293公里,完成棚户区改造7.86万套。

  特别是张掖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张掖市牢牢把握“三新一高”发展导向,大力实施“六大行动”,建强产业链、构建产业生态圈、培育产业集群,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实施工业突破发展行动。加快建设千万千瓦级风电、光电基地,落地一批制氢、储氢、运氢、用氢和装备制造项目。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业,打造粮油、肉类、乳品、种子、蔬菜、马铃薯等全产业链。今年一季度,计划实施的117项工业项目已开复工83项,完成工业增加值16.72亿元,同比增长5.5%,74项新能源项目完成投资33.67亿元。“全市已落地建设新能源项目259万千瓦、协同项目25个,‘陇电入浙’特高压、盘道山和皇城2座抽水蓄能电站等配套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张掖市工信局副局长杜亮表示。

  ——实施全域旅游业提质增效行动。围绕旅游基础、要素品质、产品业态、宣传营销、标准建设、发展环境六项提升行动,做优做强全域旅游首位产业,整合旅游资源,培育壮大龙头景区,梯次推动景区晋级等。统筹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户外运动等旅游业态,打造“金张掖·六乐”产业链,力促旅游产业品质效益双提升。今年一季度全市接待游客416.2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68亿元,分别增长7.8%、2.9%。丹霞大景区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申报工作扎实推进,平山湖大峡谷、马蹄寺5A级旅游景区、2个4A级旅游景区和甘州、民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进展顺利。

  ——实施现代农业升级行动。打造黑河沿岸优势农业、沿山冷凉特色农业、戈壁荒滩设施农业三大板块,建设现代种业、肉牛奶牛、优质蔬菜、专用马铃薯、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六大功能区,创建国家打赢种业翻身仗先行示范区。大力发展有机蔬菜、肉牛和奶产业,建设全国知名的有机“菜篮子”“肉架子”“奶袋子”。突出抓好玉米种子产业园、100万亩制种玉米水肥一体化基地、数字农业创新应用示范基地、高标准智能联动温室等重点农业项目,推动现代农业迭代升级,开工建设种业、奶业、蔬菜和设施农业项目41个。

  ——实施数字经济赋能行动。聚焦数字化善政,优化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加快建设数字政府,提高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效能。聚焦数字化兴业,大力引进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加快发展数据信息产业,支持企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今年一季度,完成12项数字政府建设任务,与珠海金方达公司签订投资10亿元的IT基础设施智能制造项目框架协议。

  ——实施会展产业培育发展行动。启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一国一品”展示展销中心,高标准配套建设会展场馆,打造张掖国际会展产业园。引进一批专业性会展机构、团队,培养一批本土化会展人才。积极创建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推动会展产业加快发展。

  ——实施现代服务业壮大行动。积极发展健康、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业,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持续开展“迎新春促消费·助力乡村振兴”、抗击疫情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等活动,促进“无接触消费”“直播带货”等新型消费,一季度拉动社会消费5亿元。加快建设公路物流港、现代城市后勤补配物流科技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通道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看城乡

  民生福祉持续增强

  张掖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脱贫目标,2021年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972元,高出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39元。在全省率先启动乡村振兴示范建设,90%的行政村创建为“清洁村庄”、70%的行政村创建为文明村,“十三五”以来六县区先后获得国家级“三农”领域示范创建命名28项。张掖市连续3年乡村振兴考核排名全省第一,2021年被确定为全省乡村建设5个示范市州之一,被提名为全省唯一的2021年度全国促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成效明显拟激励市。今年启动实施“乡村振兴十二项行动”,有序推进30个省市县级示范乡镇、300个省市县级示范村建设。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85%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张掖中学新校区、培黎职业学院、张掖市职教中心建成招生,6县区全部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深入推进健康张掖建设,公立医院全部达到二级以上医疗水平、2家医院晋级三甲医院,国家基本公共卫生绩效考核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加快发展文化事业,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中心、全省第一家数字文化馆建成投用,推出《浴血誓言》《一个都不能少》《回道张掖》等一批影视作品和舞台剧目。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登记失业率长期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综合参保率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全面推行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治理模式,市县乡村“四级三中心”全部建成,创新实施“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矛盾纠纷联动化解机制和“四级七天”调解工作法,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99.13%,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持续推进平安张掖、法治张掖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深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获评首批全国禁毒示范城市,2021年全市法治建设满意度总体评价在全省综合排名第一,连续6年成为全省最具安全感的城市之一。5月6日,在平安甘肃建设表彰大会上,张掖市被授予“2017—2020年度平安甘肃建设示范市”。

  今年3月份以来,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张掖市深入开展“三进三问三查,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活动,通过组织全市党员干部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问民意、问困难、问需求,查政策落实、查矛盾纠纷、查风险化解,为群众解难事、办好事、做实事,着力增进民生福祉,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看内核

  从严治党强保障 改革创新激活力

  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纵深推进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化拓展“党建+产业”模式,探索“片区党委+龙头企业+合作社”区域化党建机制,推动党建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不断增强。牢固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高质量完成县区、乡镇换届工作。坚持以实干导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以严明纪律倒逼干部干事创业,全面落实“基层减负年”要求,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扎实开展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贯彻落实情况“回头看”和“四察四治”专项行动,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断巩固拓展。

  坚持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以创新厚植发展优势、以开放拓展发展空间,“十三五”以来组织实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602项,承接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国家级和省级改革试点94项,环评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27个方面的做法在全省、全国推广。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完成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任务,全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位居全省第三,整体创新能力进入第一梯队。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最大机遇,启动运营新疆霍尔果斯和广西凭祥两个口岸办事处,中欧货运班列、中新南向通道张掖农产品国际专列常态化运行,成为全省向粤港澳、京津冀、长三角供应农产品的重点区域。

  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实行清单化管理、精准化调度、制度化推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强化招商引资,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呈现出重大项目稳步推进、固定资产投资稳中趋快的良好态势。“近期落实的缓税、减税降费、留抵退税等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帮助我们解决了资金短缺困难,为推进项目建设输入‘血液’、注入动能。”张掖经开区生态科技产业园供暖供气工程项目负责人赵培远感言。

  各级干部在推动项目建设中不做旁观者,纷纷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项目建设中。“去冬今春,全市深入开展‘冬日无闲·大抓项目’活动,严格落实重大项目领导包抓机制,组建工作专班,扎实推进‘六个一批’工作,谋划储备项目901项、总投资3289亿元,列入投资项目清单项目503项、总投资1193.25亿元。”张掖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一季度累计开复工各类项目315项,开复工率62.6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16亿元。其中,11项省列重大建设项目开复工9项,完成投资4.24亿元,以项目之“进”支撑发展之“稳”。

  黑河水奔流,诉说铿锵发展足迹;祁连山耸立,见证乡村全面振兴。回望五年历程,张掖登高望远擘画新篇,脚踏实地阔步前行,绘就了斑斓而厚重的经济社会发展画卷。

  历史照亮未来,奋斗未有穷期。站在新的时间节点,张掖广大干部群众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展现新气象,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张掖日报记者陈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