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首页 / 经济动态/ 正文
陇南市武都区马街镇:扶强产业打造“花椒小镇”
  • 时间:2023-09-26
  • 点击:0
  • 来源:陇南日报

  陇南日报记者 马智泉 杨丽君 王 芳 肖 红 李 董

  初秋时节,站在武都区马街镇下南山花椒种植基地的山梁上,放眼望去,一株株花椒树整齐地排列,缕缕椒香伴随着清风沁人心脾。

  “花椒适应性强,易于栽植,这几年得益于花椒产业的发展,我们村人均收入达到11000元。”马街镇杨湾村村支书杨早富向记者介绍。

  杨早富依稀记得以前的苦日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光种麦子没收成。由于立地条件差、干旱缺水,群众连年种粮不见粮,连吃口饱饭都是件极为奢侈的事……”

  如今,通过大力发展花椒产业,这一切都变了模样。

  武都区素有“千年椒乡”之称,古书便有“蜀椒出武都”的记载,其所产花椒色泽红艳、味道麻香。

  近年来,作为武都区花椒主产乡镇之一,马街镇通过科学开展综合管护,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助推辖区农产品和服务优化结构、提质增效,成了当地有名的“椒香民富,林茂粮丰”的植椒致富典型。

  目前,马街镇花椒总面积达6万亩,现有沙坪流域、北山片、下南山片3个万亩花椒示范基地,2022年人均花椒纯收入7800多元,占人均纯收入的64.3%,花椒树已成为当地老百姓的“摇钱树”。

  来到位于马街镇的武都花椒大市场,记者了解到,该市场通过整合资源,进行品牌管理和质量提升,打造优质花椒交易中心、产品集散中心、信息发布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实现信息一体化、运行规范化,预计年交易额达25亿元。

  “昨天是农历七月初五,一天的交易额达到80多万元。”这里的负责人袁振莹介绍,每逢农历二、五、八、十,客商群众便会来到市场进行交易,最高一天交易额达200多万元。

  在花椒交易市场楼下,则是花椒无尘精加工车间,记者了解到,这里加工全程采用自动化筛选、无菌真空包装等先进工艺,生产量每小时达1吨,产品达到食品安全标准和出口等级。

  “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依托武都花椒大市场,采取组织合作社上门收购、现场收购等方式,有效解决了农户花椒积压问题。”马街镇副镇长张鹏强介绍,该镇还立足国际火锅产业联盟认购基地优势,全面拓宽花椒销售市场,定期邀请火锅联盟成员企业开展订单式销售,年认购量达100万斤以上,实现产值5000万元。

  他介绍,下一步,马街镇将继续立足产业发展优势,不断延伸花椒产业链条,提高花椒产品附加值,健全“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带动农户做强花椒产业,打造“花椒小镇”,实现武都花椒产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产业发展是巩固脱贫成效的“压舱石”,构建多元化产业发展体系,形成多点开花、全面推动的产业振兴新格局,是不断拓宽乡村振兴之路的重要举措。

  包括花椒产业在内,近年来,马街镇按照全区“3+6”特色产业发展体系,结合“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思路,全力推动马街镇“千万亿”综合产业协同发展,特别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富足劳动力及便利交通优势,发展猪牛羊鸡兔等养殖项目。

  走进位于马街镇感恩村的老黄牛专业养殖合作社的集中养殖小区,听见哞哞的牛叫声响彻整个牛场,西门塔尔、安格斯等品种的牛被分类圈养在六幢标准化养殖圈舍里,悠闲地吃着饲料。

  “我们采用半散养模式,现有川坝圈舍50亩,租赁高山草场面积千余亩,以养殖育肥牛为主,主要销售到岷县、安徽、贵州等地,带动了当地30余户脱贫群众就业增收。”负责人袁格花介绍,这里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非常方便,今后将继续以肉牛养殖为核心,构建集体饲养、出售的肉牛养殖产业链。

  而在海拔2600米的马街镇菜阳沟村大旋里,耀辉农民专业养殖合作社的工人们正忙碌着储运饲料,“这里空气无污染,原生态,有独立的繁育、育肥、饲料加工及牧草种植基地和优质的天然牧场,所产的牛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负责人李耀福介绍。

  据了解,合作社现存栏牛340余头,其中能繁母牛176头,年产犊牛150多头左右,年出栏良种繁育母牛70多头。目前正在扩建一栋1500平方米以上的高标准圈舍,升级和完善原有圈舍和设施,既能繁育又能育肥。

  值得一提的是,合作社流转周边村社闲置土地600余亩,对粪便进行发酵处理,集中连片种植燕麦、紫花苜蓿等饲草,既有效降低种植成本,更起到循环利用、带头示范作用。

  联农带农、助农兴农,马街镇将通过持续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拓宽产业路径、带动群众增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吹响群众增收致富“集结号”。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