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撷英】甘谷脊兽有匠心
  • 时间:2023-12-04
  • 点击:0
  • 来源:甘肃日报

  马智勇

  脊兽是中国古代建筑屋脊上安放的瑞兽构件,一般有跑兽、垂兽、“仙人”及鸱吻等,合称“脊兽”。脊兽不仅美观,利于排水,也可通风,屋脊下面的脊檩、梁和椽,也得到了有效保护。

  据清代《伏羌县志》记载,甘谷脊兽的制作最早始于宋代。其生产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生产过程系手工,于2006年被列入甘肃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甘谷脊兽就地取材,选用当地上乘的优质红土,碾碎后浸泡于水池中达半月之久,使土中的碱完全溶于水中,然后挖出泥土晾晒,以增加泥的柔韧性。制作过程中可用捏、塑、镂、刻、雕等手法,最关键的是成形、捏画、雕刻。最后则是用火煅烧。

  脊兽都有好听的名字,如凤凰展翅、锦上添花、仙鹤延年、金鱼戏莲、莲生贵子、月宫玉兔、孔雀戏牡丹、鸳鸯闹莲等,从这名字中,就能看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甘谷脊兽制作技艺传承人张海,为甘谷县新兴镇永安村人。张海自幼就跟随村里的一些老匠人学习烧制砖瓦陶器,此后他又赴渭源首阳山拜脊兽名家张德高为师,捏烧禽、马等。后来,他又拜脊兽大师北京王勤为师,学习脊兽的制作技艺。

  张海得王勤的真传,烧制的龙、虎、狮、鹿、鹤、鸽等颇有神韵。张海仍不满足,广泛游历,观摩古人所制作的鸟兽图形,特别是鸟禽的翎毛和走兽的神态,并为甘谷当地一些著名的建筑烧制脊兽。张海又将此技艺传给了其后人,次子张全盛捏烧的脊兽,颇得民众称道。

  近年来,建筑形制不断改变,脊兽的使用空间日渐缩小。张海的子孙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利用现代化工艺技术,创新脊兽烧制技艺,并从河南新乡引进琉璃挂釉技术,烧制出了黄、绿、赤、黑、白、青六色琉璃脊兽。

  张氏子孙还带动全村人烧制脊兽,因为这一传统的手艺,使村里人走上了致富之路。农闲时,农家小院中烧制脊兽的熊熊炉火,映红了夜空,也映红农人的心。如今,甘谷脊兽已销往青海、宁夏、新疆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