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发力,“千年药乡”焕新篇——宕昌县破解难题推进高质量发展观察(上)
  • 时间:2024-01-04
  • 点击:0
  • 来源:陇南日报

宕昌县拉路梁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资料图)陇南日报记者 冉创昌 摄

  陇南日报记者 海秀芳

  山路蜿蜒,山岭巍峨。片片中药材基地药香氤氲,个个合作社争分夺秒,家家户户喜获丰收。

  这是药乡的冬天,这是冬日的宕昌!

  位居西北,身处大山,纵使山路难走、难关难破,也未能阻止宕昌人民振兴乡村的决心。

  得益于中央、省市各类政策的大力支持,宕昌中药材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中药材多元价值打造的“宕昌模式”,如指路风向标一般,为宕昌指引出一条发展新路。

  “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一个个因药而生的名号,愈发响亮。黄芪、党参、大黄,一个个中药材种类,日益丰富。

  岁月长流,华章待续。近年来,宕昌县牢牢牵住中药材产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这个“牛鼻子”,以产兴农、以产富农,持续在优布局、延链条、创品牌上下功夫,中药材产业实现从零星散种到集中连片;从田间粗放种植,到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千年药乡”,正在以崭新的姿态在农业现代化道路昂首阔步。

  一

  丰收的季节,站在宕昌拉路梁万亩种植基地四顾,总能看到成片的中药材铺满一道道岭、一面面坡,随着连绵山丘,如波浪涌向天际。

  这是一份独特的景观,更是一个伟大的产业。

  曾几何时,一家人经营几亩地,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市场化程度低,全县中药材种植标准化程度不高、仓储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精深加工链条不健全等一度造成了中药材优势不优、特色不特、出口不畅的困局。

  如何破解困局,实现中药材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换?宕昌在种什么、怎么种、如何种好上找突破、找出路。 

  经过多年的求索,历届宕昌县委、县政府交出了相同的答卷:立足农业优先型,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在种子种苗繁育、标准化种植、加工销售等方面做足文章。

  从布局看,全县按照整山、整片、整流域发展中药材产业,编制了中药材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科学合理确定种植品种、区域布局;编制了《宕昌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聚力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不断创新工作举措,构建出“一品、四宗、六基地”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新格局,推进产业园建设。

  从举措看,以拉路梁、木耳梁、大牌梁、中拉梁以及阿坞各竜川、哈达川等片区为核心示范区,通过统一规划、种苗采购、技术培训、农资供应、投入品质监管等技术方式,大力开展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推动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规模上水平。全县绿色标准化基地从2019年的2.38万亩增加到2023年的26.5万亩。

  从成效看,全县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左右,2022年全县中药材采挖面积27.5万亩,总产量达8.9万吨,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综合产值达到了35.01亿元,全县人均中药材收入达4442.85元,中药材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6.8%。

  中药材在宕昌由一株生发,由一而十,由百而万,成燎原之势,在中国中药材版图中占得一席之地,逐渐成为宕昌人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筑巢好引凤,劲风好扬帆。

  产业发展,既要苦练“内功”,也要善借“外力”。

  宕昌实行县级领导挂帅、主要部门牵头、产业链条专班负责、其他部门联动、园区为主体的招商工作新格局,立足中药材等产业优势,成立了中药材产业链等六个产业链招商专班,科学编制招商目录,开展精准招商、上门招商、以商招商,成功招引多家领军企业落户宕昌。

  宕昌县招商局副局长付莉告诉记者,去年,招引宣抚堂中药古法炮制、悦享致和中药材精深加工等4个中药材精深加工项目。同时,积极参加第29届兰洽会、第33届青岛国际啤酒节、甘味陇货城市行等文旅节会,全年累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8个,签约资金51.75亿元。

  二

  冬季的天总是亮得有些晚,但位于哈达铺镇的宕昌县现代农业(中药材)产业园内的一天却开始得很早。

  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一车车满载着中药材的货车陆续进入交易市场,热闹的交易,开启了产业园新的一天。

  该产业园是县委、县政府聚焦产业振兴,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打造的集中药材绿色种植、加工、科技、营销休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也是宕昌推进中药材与文共舞、与旅相融、与商并兴的一个鲜活例子。近年来,宕昌多项发力,推动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催生中药材产业全新发展释放新活力。

  ——在优质种苗产出上发力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然而,陇南大宗中药材品种混杂、品质差异等问题日益突出。

  宕昌不断探索着中药材种质“密码”,率先在哈达铺镇创建高标准中药材种质资源圃,形成规模化繁育基地;加大科研发力度,与高校签订院(校)地合作协议,对22个中药材新品种进行了试验示范;开展产地质量追溯,推广党参剪茎、黄芪低垄覆膜露头栽培等技术,选育出了最适宜宕昌种植的优良品种(品系),提升了全县中药材品质。

  目前,已收集到大黄种质资源43份、黄芪种质资源37份,建成黄芪、大黄种质资源圃50亩。

  ——在拓宽销售渠道上发力

  药材产量、质量上去了,宕昌又从如何让中药材真正进入“流通环节”着手,在培育市场上开足马力。

  着眼中药材产业延链补链强链,2021年,高标准启动建设了百亿级现代农业(中药材)产业园。截至目前,园区累计吸纳入驻企业(合作社)189家,2022年园区产值达到20多亿元。

  据宕昌县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冉刘飞介绍,到2030年,园区中药材产业综合效益将达到100亿元,直接创造就业岗位2500个以上,间接带动就业岗位达到3万个以上。与此同时,宕昌还建立起“园区+企业+合作社+基地+群众”联合体发展模式,形成了以企业为龙头,以园区企业和合作社为龙身,以群众为龙尾,走出“龙头”强、“龙身”壮、“龙尾”活的中药材特色发展路径。

  “龙头企业积极对接市场,加大与中药材电商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拓宽了销售市场。”冉刘飞说。

  ——在农文旅融合上发力

  发展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站在新起点,宕昌乘势而上,以中药材产业为原点,整合哈达铺镇、南河镇等乡镇的中药材产业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将要打造中药产业、中医文化、养生保健和红色休闲旅游深度融合、旅游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宕昌康养之旅”县域生态农旅融合带,以及中医药康养旅游等六大基地,奋力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同时,依托官鹅沟5A级景区和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4A级景区,建成集药膳保健、温泉药浴、羌藏文化体验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康养度假基地、中医康养基地,实现特色中药材产业与全域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景区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宕昌模式”。

  “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将会加速全县中药材一二三产业的提质增效,提升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申俊忠说。

  数易寒暑,“千年药乡”在滚滚大潮中逐浪而行的特色药材产业,必将成为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三

  “药材好,药才好。”“种好药,卖好价。”已经成为宕昌药农的普遍共识。

  哈达铺镇聚宝盆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蔺彩德一边和工人修剪黄芪一边告诉记者,当地的中药材有品质保障,每到药材交易的时候,外地的客商就都到药材市场里来收购,一点也不担心卖不出去。

  品质是品牌的基础。一直以来,宕昌立足特色,精准发力,把优势资源转化为优势产业,通过优中选优、重点培育的方式,打造了道地中药材品牌。

  多年来,“哈达铺当归”“宕昌党参”“宕昌黄芪”“宕昌大黄”陆续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宕昌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先后荣获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和全省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等荣誉。

  向着做大做强迈进,就要不断加强品牌建设。智慧农业,成为宕昌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走进甘肃琦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仓储基地,当归、党参、黄芪、大黄等中药材采用垛封气调养护方式进行分类存放,外包装上印有二维码和数字编号的格外引人注目。

  “这是中药材的‘身份证’。”该公司负责人介绍,消费者通过扫码,可以清楚地了解产品的种源、种植管理、加工、质检、仓储信息等全流程。

  近年来,宕昌积极探索中药材种植、田间管理、采挖、赋码、入库、追溯、销售为一体的流通环节全产业链模式,透明化了中药材加工的全流程,促使规范化种植加工,实现全线的可追溯过程。

  崭新蓝图,激发昂扬干劲;希望田野,涌动蓬勃生机。

  宕昌,“跨山越海”的步伐不止于此。

  即将运营投产的宕昌康牧中草药循环利用加工饲料厂,预计每年可回收利用中药材残渣1万吨、循环加工饲料6万吨、助力广大药农每亩增收200-300元。

  已进入工程建设尾声的宣抚堂中药古法炮制项目建成后,每年可生产中药材饮片4000吨,黄芪茶20万箱,将带动周边劳动力就业500人,实现年综合效益4亿元。

  ……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中药材产业的投入,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引进适宜山区中药材种植收获的小型农机具、GAP种植基地创建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推进我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申俊忠说。

  如今的宕昌,深挖中药材发展潜力,变资源为资产,延长产业链,变药材为“药财”,兴了企业、富了农民,一个“古老”的产业正在这片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未来的宕昌,中药材产业发展蓝图已绘就,各项扶持、服务措施日臻完善,招商引资、引智的力度不断加大,产业化发展之路正在全速推进。

  脚下步履扎实,前行道路清晰,追赶进位的宕昌正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