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肃南:牛羊下山 “借牧”生金
  • 时间:2024-02-08
  • 点击:0
  • 来源:甘肃日报

肃南县裕固族牧民郭俊英把羊赶出羊圈,开始了一天的放牧工作。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侯洪建 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侯洪建

  立春之日,一大早,身材瘦高、皮肤黝黑的肃南县康乐镇康丰村牧民郭俊英就开始了一天的放牧工作。他放牧的地点既不在一望无际的牧场,也不在整齐划一的圈舍,而是在张掖市甘州区乌江镇平原堡社区的一处秸秆地里。

  “为何费尽周折带牲畜迁徙到这里来放牧?”

  面对记者的疑问,郭俊英解释道,“我们家的冬季牧场海拔2800多米,气候寒冷,牛羊上膘慢,再加上春季是产仔期,还会出现饲草不足的问题。”

  近年来,每年10月前后,越来越多的肃南牧民选择从深山里的牧区来到河西走廊农区放牧牛羊。这种放牧模式,被当地人称为“借牧”,将一直持续到来年3月份。

  站在高处放眼望去,郭俊英家一群群牛羊静静啃食着高低错落的玉米秸秆,膘肥体壮。

  “我租了当地农户320亩玉米地,土地租金加上家畜车往返运输费,共花费6万多元。这样测算下来,每个羊单位(羊单位是指牲畜的计算单位)借牧成本比在山上要少1元多,很划算。”郭俊英说。

  肃南县地处祁连山北麓腹地,县域面积的58.4%在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各类草原2677万亩,年饲养各类牲畜140万头(只)以上。近年来,肃南县以全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项目实施和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建设为抓手,全面落实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大力推行草原放牧家畜绿洲农区秸秆地放牧生产方式,走出了一条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借牧使天然草原年均减畜量达到6.1万个羊单位,2020年全县天然草原亩产草量较2010年提高了20.6%,牧草平均高度达到19厘米,平均总盖度达到78.2%。”肃南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安玉锋说,通过推行借牧模式,使广大牧民主动融入草原生态保护实践中,对促进草原植被恢复,促进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借牧模式下,借牧地的农户也成为受益者。

  以前,河西走廊农区种植户在收获玉米等农作物后,秸秆烧了污染环境,打成草墩出售卖不上价格。如今,这些秸秆摇身一变,成为牛羊的“金色粮仓”。

  “单土地租金这一项就有5万多元收入。”为郭俊英提供借牧点的村民说。

  好处不止于此。据康乐镇畜牧兽医工作站站长佘海瑞介绍,在借牧过程中,每个羊单位每天消耗农作物秸秆1.58公斤,每天产生粪污2公斤,通过“过腹还田”的形式,提高了土壤肥力,减少了化肥使用量,为当地农户节约了成本。

  去年以来,肃南全县借牧牲畜数量达到35.44万个羊单位。通过农区玉米秸秆地借牧,按羊单位计算,成畜保活率提高1%,产毛量提高10%,同期体重增加8%,羔羊成活率增加7%,实现增收992.32万元。

  临近春节,郭俊英的妻子和孩子来到他身边。午后,一家人并排站在田埂上,望着成群结队的牛羊,憧憬起回到巍峨祁连山下的大山牧场后,羔羊遍地、牛犊撒欢的热闹场景。

裕固族牧民郭俊英家的牛羊在啃食玉米秸秆。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侯洪建 摄

裕固族牧民郭俊英家的牛羊在啃食玉米秸秆。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侯洪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