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荣光绽放写芳华 ——嘉峪关市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向上向好
  • 时间:2023-11-07
  • 点击:0
  • 来源:嘉峪关日报

  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亮

  潮起风劲,奋楫争先。

  崇尚奋斗的嘉峪关直面前进道路上的“考验”“考试”,乘势而上、行而不辍,又一次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嘉峪关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84.83亿元,同比增长9.6%,增速比全省高3个百分点,排全省第3位。

  这是嘉峪关积能蓄力、爬坡过坎的精彩书写;这是嘉峪关乘势扬帆、破浪前行的矢志追求。

  “顺应国家所向,把能做的事做实;围绕甘肃所需,把该干的事干好;立足嘉峪关所能,把定下的事干成。”

  在明大势中把稳前行之舵,在观大局中谋篇布局,在顺趋势中明标定位,嘉峪关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全力以赴挖潜力、提质效,牢牢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

  围绕“强工业”行动,改旧育新、拓存创增;依托风光基地,持续放大新能源优势;围绕战略新兴产业,加快谋划氢能、新型储能;围绕区域协调发展,积极融入河西走廊经济带……

  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嘉峪关以冷静从容的洞察力蓄潜力、聚势能、增动能,推动工业经济质效提升、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多点开花、文旅商贸昂扬勃发。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发挥潜在优势,扩大开放、增强合作、提振信心,让经济的实际增长率尽可能接近潜在增长率,嘉峪关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思路也越来越清晰。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

  坚持立足实际、科学决策,坚持着眼长远、打牢基础,坚持干在实处、务求实效,嘉峪关就没有过不去的坎、爬不上的坡。

  工业经济:稳中提质向上向好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

  工业是嘉峪关经济的根与魂,任何时候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牢牢扛在肩上。读懂嘉峪关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的“成绩单”,就必须从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逻辑中寻找“答案”。

  笃定信心、乘势而上,努力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嘉峪关坚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关于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在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上下实功、出实招、求实效,主动适应阶段性发展新特征和经济形势新变化,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

  从全面落实财税支持政策到提升金融服务实体质效,从推动消费扩容提质升级到降低市场主体运营成本,从深入开展产业赋能行动到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从大力推进文旅消费复苏回暖到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从全力以赴招商引资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嘉峪关以“钉钉子”的精神推动各项支持政策落实落细落到位,在用好政策空间的过程中探寻发力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然而,政策效力的作用发挥更多是为了提升投资者的发展信心、解决燃眉之急,夯实经济发展根基必须不断开拓新空间、培育新产业、塑造新动能,全力提升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活力。

  坚持走自己的路,把前辈们开创的辉煌事业牢牢攥在手里,与时俱进、发扬光大。而这一切都必须以“工业”为纲,嘉峪关念兹在兹。

  推动钢铝优势产业集群做大做强;聚焦新能源产业,打造绿色发展新引擎;扎实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充分发挥招商引资和有效投资对经济的“压舱石”作用;全面落实干部包联企业、六必访、白名单等制度……嘉峪关经济顶住了压力,经受了考验。

  增强机遇意识、保持定力信心,嘉峪关“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干在实处、善做善成”,不断推动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带动全市经济实现结构优化和良性循环。

  经过不懈努力,前三季度,嘉峪关第二产业增加值184.7亿元,增长9.3%,成绩来之殊为不易。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面对你追我赶的发展态势,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面对塑造竞争新优势的期待,我们必须坚定做强做大主业的信心和决心。

  对嘉峪关来说,项目建设就是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抓得不紧、抓得不牢、抓得不到位,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向上向好的态势就难以巩固。

  抓项目。紧盯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资金到位率、按期竣工率,扎实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百日攻坚”行动,不断激活项目建设潜力和内生动力。

  优环境。坚持项目落地一抓准、惠企政策一口清、项目手续一人办、保障服务一条龙、责任落实一专班、政商环境一家清“六个一”工作机制,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全流程提速。

  强招引。创新项目策划、目标筛选、对接洽谈、项目签约、服务落地“全闭环”推进机制,着力完善产业链投资机会清单、目标企业清单、优惠政策清单,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加速落地。

  立足自身优势补短板、锻长板,在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的基础上,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嘉峪关牢牢地抓住了构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胜负手”。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前三季度,嘉峪关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01.02亿元,增长14.6%。

  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效速兼具,嘉峪关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聚焦重点企业和关键项目,通过科学调度、精准帮扶、贴心服务,帮助企业稳产增产、开拓市场、提质增效,做好规模以上企业培育和扶持工作,就一定能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文旅商贸:加速恢复持续升温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文旅商贸市场既是市场环境的晴雨表,也是经济活动的风向标。文旅商贸市场火热“出圈”,文旅商贸行业加速复苏,彰显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和澎湃活力。

  今年中秋、国庆假日期间,嘉峪关关城文物景区每天入园人数均超过3万人次,达到同期最高水平,旅游市场一片繁忙、消费人气持续高涨。

  切身可感的消费热情,汇聚成宏观层面的强劲数据。据统计,8天假期嘉峪关各文化场所、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逾54.6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2亿元。

  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升腾气象,让我们看到了嘉峪关充分释放的消费潜力和持续扩大的消费规模。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94.5亿元,增长10.6%,排全省第1位。

  然而,从拉长的时间坐标看,黄金周的火热场景,也仅仅是嘉峪关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的一个注脚。

  亮眼的数据背后,映射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彰显的是经济发展的澎湃活力。

  所以说,看问题不仅要看“面子”,更要看“里子”,透过现象看本质。那么,嘉峪关文旅商贸勃发的势能是从哪里来的?

  今年以来,嘉峪关突出文旅带动作用,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带商,促进文旅商体融合发展。

  在以文促旅方面,嘉峪关先后举办以“长城”为主题的央视“直播长城”、以弘扬地域特色文化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旅游资源相得益彰、相互成就;

  在以旅带商方面,嘉峪关加大旅行社“引客入嘉”奖励力度,借力东方甄选甘肃行嘉峪关推介直播活动,加快培育夜间经济、户外体验等休闲类旅游产品;

  在文旅商体融合发展方面,嘉峪关先后推出“一带一路”为主题的“铁人三项赛”、以“长城”为主题的嘉峪关长城马拉松暨“长城联赛”首发站等体育赛事活动,唱响长城文化、丝路文化交响曲;

  在文旅互融互促方面,嘉峪关先后开通开往兰州、西安方向的“嘉峪关·1号”“嘉峪关·2号”动车组列车,携手“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共同打造铁路运输与文旅商贸经济开放合作、互促共赢新景观;

  ……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这是顺势而为的分秒必争,更是抢抓机遇的灼灼眼光。

  锻长板、补短板,百花齐放春满园。文旅商贸是一个大系统,必须“内外兼具”,两手抓、两手硬。在做好外部互联互通的同时,嘉峪关对内也是用情用力,颇花心思。

  严格落实2023年促消费活动安排,围绕汽车、餐饮、绿色家电、数码产品、日用百货等重点商品,科学合理设定“嘉享券”全民消费投放时段和范围,全力提升城市消费能级;

  加大与电商平台合作力度,推动直播带货、社交电商、即时销售等应用,大力发展“互联网+零售+配送”“互联网+分享经济”“电商+长短视频+直播”等销售方式,大力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积极推进实施“嘉峪关烤肉”品牌推广活动,打造集工业制成品、特色农产品、文创产品、旅游景点宣传为一体的平台窗口,持续提升优质品牌效应;

  依托“五一”“十一”节假日消费旺季组织大型汽车、家电展销活动,加大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宣传力度和促消费活动补贴力度,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

  ……

  因时而动,循势而往,在一次次的突围和跃升中,嘉峪关文旅商贸消费市场的活跃度不断提振、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嘉峪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8亿元,增长9.3%。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面对消费需求、消费观念的日趋差异化、多元化,嘉峪关将全面加强旅游市场运行分析,全力补齐冬春旅游季节短板,集中打造参与式、体验式、沉浸式、康养式等文旅商贸消费新项目、新场景,丰富演艺、文创、食宿等关联消费业态,补上季节短板,做热淡季旅游。

  时间镌刻不朽,奋斗成就永恒。眼下,距离全年收官只剩下不到两个月。让我们锚定国家所需、嘉峪关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突出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在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放大优势、多作贡献,固本兴新、借力而上,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