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平凉:多彩非遗寄祥瑞
  • 时间:2024-03-04
  • 点击:0
  • 来源:甘肃日报

平凉地处甘肃东部,有着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春节期间当地开展的民间社火、百龙剪纸、春官说诗、点灯背猴、华亭曲子戏等非遗活动,深受群众喜欢。

指尖流韵:剪出一百条龙的故事

今年是龙年,平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何霞从2023年10月开始,连续108天剪出了108条龙,每一条龙的形态和技法都不一样。她的“百日剪百龙”系列展览在送出美好祝福的同时,将剪纸艺术推向新的高度。

平凉民间剪纸积淀了中华民族古老的审美观念和思维意识,是千年历史文化的缩影,流传面广,参与人数众多,剪纸的题材广泛,反映了人们向往幸福生活的愿望和追求。有喜花、蛇盘兔、凤戏牡丹等传统名目,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春官说诗表演现场 冯明贵 摄

春官说诗:文武双全的平凉社火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平凉市就将大鼓、铙钹、狮子搬上舞台,市民、游客其乐融融地参与其中,敲锣打鼓,即兴说诗,沉浸式体验一把非遗文化的魅力。正月十三,180多人组成的柳湖镇乔家庄和永红两个社火艺术团,在“泾水欢歌百姓大舞台”上演了精彩的旱船、舞龙表演,崆峒武术传承人的舞狮表演,空翻奇险,精彩连连。

灵台武社火以哑剧形式出现,用武打表演剧情,蕴藏着厚重的文化底蕴,让人目不暇接。正月十二灵台从小雪到洋洋洒洒的大雪,也没有挡住龙门乡民乐村社火队队员和观众们的热情。串庄入户的巡演从牛宅村广场开始,《出五关斩六将》《八大锤大闹朱仙镇》《黑虎搬三宵》《赵飞搬兵》《米粮川》《斩猴精》《安安送女》轮番上演,一气呵成,《老常兴》鼓点紧凑,气势磅礴,现场群众争相为演员披红,喝彩叫绝声此起彼伏。

其中,平凉独有的文社火“春官说诗”,唱尽了诗意崆峒,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主要特点是在社火行走间隙表演,多以七言绝句形式表达,语言简洁精练,合辙押韵,诙谐幽默。四十里铺镇刘王喜是“春官说诗”的非遗传承人,一直参与社火展演,培养传承人。

社戏演出 张国银 摄

好戏连台:体验不一样的地方小曲

“华亭曲子戏”源于宋元,有着元曲杂剧的历史痕迹,唱腔属于联腔体,常用曲调1OO个左右。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有二十多个民间班社。

正月十一中午,华亭市影剧院广场人头攒动,十分热闹,第十七届华亭曲子戏调演如期举行。曲折动人的剧情,美妙的唱腔、精湛的演技,赢得了观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其中《烙碗计》《王母情》《龙凤配》《背驴》等都是很有看点的剧目。

与此同时,列入第三批甘肃省级非遗名录的灵台木偶戏、灯盏头戏,泾川皮影戏、庄浪南湖曲子戏,遍地鸣锣开唱的秦腔戏,也在春节期间热闹上演,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年味十足。

点灯背猴:元宵节最美好的祝福

点灯背猴是普遍流行于崇信乡村的一项古老的特色民间民俗活动。按照当地风俗习惯,元宵节的晚上喜结良缘的一对新人要去女方的娘家点灯背猴。捏猴传承人将准备好的酒谷碾成米,再磨成面,加水糅合成团,用面团捏成形状各异的小面灯,灯的总数要按照新娘父母年龄相加。最关键的环节是传承人要捏一个约有尺许,头顶、肩膀、腰背、脚面等处都放有小灯的面猴,面猴要和现实中的猴子高度相似,在每个小面灯和猴灯里面都插上棉花芯子,添上清油。

元宵节夜晚,在院子中间先架起一个三层方台,将面猴安放最高处。新婚女儿女婿依次将所有的面灯点着。随着一阵鞭炮响声,女婿抢猴灯,众人抢小灯。次日,新婚夫妇“背猴”回家,进行“倒灯”仪式,将面灯和面猴揉成面团,擀成卷分食全家,或馈赠左邻右舍,预示早生贵子。点灯是为了祛除疾病,背猴意为延续香火、多生儿女。点灯背猴寓意新人及后代心明眼亮、聪明伶俐。2016年,点灯背猴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文/高峰)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