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首页 / 发改视点/ 正文
坚持龙头带动 激发内生动力 民乐县不断巩固提升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成效
  • 时间:2021-11-24
  • 点击:1709
  • 来源:以工代赈办

以工代赈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政策指引(经验交流)


    编者按:甘肃省民乐县“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1019户3985人,在工业园区新建“圆梦苑”小区集中安置。近年来,民乐县结合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深入谋划戈壁农业、光伏产业、特色养殖和劳务服务四大后续产业,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从根本上解决搬迁群众长期发展、稳定脱贫问题。

    一、立足县域实际,凸显比较优势,科学谋划后续产业

    民乐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位于民乐工业园区核心区,覆盖周边镇村和民乐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规划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示范园建设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前瞻布局、超前谋划支撑经济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依托实施生态宜居搬迁工程,着力打造乐民新城;依托春禾国际农业科技园、文德兰花卉产业园、民俗村改造、文化片区展览馆、东灰山遗址文物保护利用设施建设等项目,打造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依托海升现代高科技智能化设施温室、甘肃滨河集团万吨葡萄酒生产、温泉医养融合等项目,打造工业园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完善的配套设施和产业体系为搬迁户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示范园土地全部为国有未利用地,规划面积足、用地成本低、发展空间大,地质条件好、环境承载力强,为后续产业发展提供了要件;示范园所处地界开阔平坦,光热资源丰富,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同时,示范园中四向的区位优势、便捷便利的交通优势和各类企业的人力资源优势也为群众就地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民乐县依托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搬迁安置区

    二、坚持龙头带动,创新联结机制,不断拓宽增收渠道

    为了实现资源资金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建立了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机制,围绕折股量化、服务协作、流转聘用等利益联结模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密切合作,实现企业与农户的“双赢”发展。建立资产收益扶贫机制。采取将资产量化参股分红或固定收益方式,将政府投资项目或财政资金资本化,使村集体和贫困户获得资产性收益。选择经营状况良好、经济实力较强、财务管理规范的公司参与资产收益扶贫,重点发展戈壁农业、食用菌、光伏和特色养殖。根据企业使用资产情况,负盈不负亏,确保村集体和贫困户获得稳定收益。建立劳务服务帮扶机制。积极探索“企业帮扶+劳务服务”模式,与企业签订“用工合同”,政府培训机构和企业对搬迁群众进行双向培训后,安排务工人员到企业就业,增加搬迁群众工资性收入。通过与龙头企业签订务工协议、促进劳务输转等方式,累计解决2087名搬迁群众就业问题。建立产业发展共享机制。按照“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进一步拓展贫困户增收渠道。依托海升现代智能温室工业化栽培生态示范园、戈壁农业示范园、食用菌产业园、甘肃华瑞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吸纳搬迁群众参与发展,由企业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包装、统一加工(收购)销售,在降低搬迁群众产业发展风险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实现企业与搬迁群众共赢发展。

    三、构建融合体系,激发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就业能力

    抢抓国家和省市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政策支持机遇,围绕戈壁农业、光伏产业、特色养殖和劳务服务四大后续产业,以食用菌和设施果蔬精品种植为主导,大力发展戈壁农业,带动发展二产加工和三产农业观光展示及技术服务培训和劳务输出,实现精品果蔬、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的现代化种植+精细加工+技术输出、农业观光等为一体的融合发展。


搬迁群众在海升现代农业乡村就业工厂采摘串番茄

    积极探索“1+N”就业服务体系,1即:以民乐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产业体系建设为基础,全面带动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N即多种就业方式:一是重大工程建设吸纳搬迁群众就业500多人;二是充分发挥海升集团、华瑞农业等龙头企业就业带动作用,促进搬迁群众就近就业487人;三是“圆梦苑”安置区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76人;四是劳务培训促进就业,逐户逐人全面开展搬迁群众劳动力基本情况和就业务工情况摸排;广泛开展建筑领域、特色种养、小区物业管理、水暖维修等工种培训,累计培训10场次1300多人;五是鼓励搬迁户将土地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给新型经营主体,继续享受惠农政策的同时增加务工收入。通过“1+N”就业服务体系培育,达到户均1人长期稳定就业,从根本上解决搬迁群众长期发展和稳定脱贫问题,实现人、城和产业融合发展。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重大项目带动搬迁群众务工

    四、完善管理机制,促进社区融入,打造幸福美好家园

    积极探索构建“党建+易地扶贫搬迁”模式,发挥社区党支部、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群团组织等机构职能作用,持续完善“圆梦苑”小区基层管理机制,扎实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社区管理、环境卫生、公共服务、物业管理等各项工作,逐步提升群众的认同感、幸福感、获得感。


圆梦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搬迁群众提供便捷贴心的社区服务

    同时,以不断强化安置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支点,在公共教育、医疗卫生、民生服务等基础民生保障方面实施一批重点项目。2019年争取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医疗教育补短板中央预算内资金1220万元,实施生态工业园区学校综合楼项目,随着圆梦苑安置区教育补短板综合楼、养老服务中心、工业园区综合客运枢纽等公共服务设施逐步投入使用,搬迁群众切身体会到了优质公共服务体系带来的便捷,优越的教学条件、健全的医疗设施、便捷的公共交通、贴心温暖的社区服务,无不在向搬迁群众展示着新家园新生活的美好光景。在物质生活实现新突破的基础上,“圆梦苑”社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卫健局、县总工会等部门通过举办文艺演出、义诊、三下乡、健康巡讲等活动推动搬迁群众身份融入、情感融入、文化融入、习惯融入,让安置区群众从心理上、情感上相互认同,形成团结和谐、互帮互助的新型邻里关系,共同打造幸福美好新家园。


圆梦苑文化广场举办庆“百年华诞”文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