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首页 / 发改视点/ 正文
丛亮:扎实推动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时间:2023-07-07
  • 点击:179
  • 来源:中国经济网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丛亮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论述精神,加快推进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现代化,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一、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既有短期紧迫性,也是长期战略性需要。
    从国际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博弈日趋激烈,需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赢得竞争主动。近年来,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全球粮食、能源安全问题突出,产业链供应链遭遇严重冲击,逆全球化思潮泛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呈现多元化布局、区域化合作、绿色化转型、数字化加速的态势,国家间围绕产业的竞争更加激烈,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关系较量成败的“胜负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只有实现产业体系现代化,才能有效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也只有实现产业体系现代化,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从国内看,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需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产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已基本形成规模大、体系全、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体系,但也同时面临着“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等问题,产业链供应链仍有不少堵点卡点,经济循环畅通还存在不少难关阻碍。我们只有实现产业体系现代化,以自主可控、高质量的供给适应满足现有需求,创造引领新的需求,增强国内大循环动力和可靠性,才能满足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也只有实现产业体系现代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宏伟目标。
    二、我国产业已形成规模优势、体系优势和部分领域领先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备坚实基础
    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扎实推动我国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业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出台振作工业经济运行系列政策措施,为稳定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推动石化、钢铁、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不断巩固。高水平举办中国品牌日活动,深入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工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行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持续提升。深入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行动计划、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战略性资源保障能力提升工程,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断增强。202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7.7%,占全球制造业比重近30%,连续13年位居世界首位,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部分关键环节产品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不可用到可用的重大跨越,部分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重大转变。
    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大力支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加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3%,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农产品深加工提升行动,推进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农业全产业链加快形成。
    服务业发展日益壮大。围绕推动新时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出台系列文件,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推动健全服务业统计分类、服务业标准化发展等配套制度设计,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两业融合试点,支持服务业载体能力建设,推动我国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即使遭受疫情严重冲击,202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仍为52.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8%,撑起了国民经济“半边天”。
    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基础设施发展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网络布局持续完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综合效率明显提高,治理能力持续增强,有力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截至2022年末,我国综合交通网总里程超过600万公里,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世界级港口群,铁路、公路等客货运输量、港口吞吐量、发电量长期稳居世界第一位,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南水北调东中线等一批国家重大工程竣工投运,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三、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驱动,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通过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我们体会到,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既要遵循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吸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做法,也要立足我国人口规模、产业基础、区域发展差别等国情实际,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相适应。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在实践中重点抓好“改革、开放、创新”三件大事。
    坚持深化改革,强化企业主导地位和调动企业积极性,注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强劲动力。坚持企业主导地位。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培育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营造良好产业生态。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高要素质量、优化要素结构、实现要素合理配置,引导高端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
    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激发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充沛活力。提升贸易合作质量。优化国内国际市场布局、商品结构、贸易方式,提升出口质量,增加优质产品进口,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推进同线同标同质。提高国际双向投资水平。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健全境外投资政策、服务、监管和风险防控体系,支持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高跨国经营能力和水平。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提出更多中国倡议、中国方案,推动国际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协调,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巨大潜力。巩固和增强竞争新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巩固既有优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战略性资源支撑,优化石化、汽车、集成电路等重大生产力布局,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培育和壮大发展新动能。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构建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夯实和强化产业新支撑。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改造升级传统基础设施,加快发展新型基础设施,构建内畅外联现代流通网络,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