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首页 / 数字经济/ 正文
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 时间:2023-08-16
  • 点击:119
  • 来源:宣讲家网

  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从党的二十大,到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到2023年全国两会,发展数字经济和建设数字中国被反复提及。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要立足数字中国建设整体框架,把握好“夯实基础、赋能全局、强化能力、优化环境”的战略路径,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资源流动的物质载体,为数据资源流动提供底层架构和技术基础,实现数据资源的使用价值;数字资源流动可放大数字基础设施的资产价值,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提供战略指引。

  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加快5G网络与千兆光网协同建设,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融合应用,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大力推进北斗规模应用,加快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高速泛在高效联通;引导通用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合理梯次布局,实现算力资源有序向西转移,推动“东数西算”工程走深走实,系统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促进东西部算力高效互补和协同联动。统筹推进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和应用基础设施等建设与应用,强化分类施策,促进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和集约利用,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加强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改造,整体提升应用基础设施水平。

  畅通数据资源流动大循环。完善国家数据管理体制,健全各级数据统筹管理机构,优化数据资源利用机制,推动公共数据汇聚利用,通过建设公共卫生、科技、教育等重要领域国家数据资源库,全面提升其规模和质量,通过支持农业、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重点行业企业探索特色数据应用模式,加强数据资源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统筹管理、整合归集,提升商业数据应用广度和深度。以应用推动数据资源流动,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制度,根据不同数据类型,明确数据权属,建立数据要素按价值贡献参与分配机制,保障数据要素市场各参与方的合法权益,实现数据资源健康流动,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潜能。

  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数字中国建设为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信息化技术和信息资源支撑,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为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数字技术与经济建设的融合夯实数字中国建设的物质基础。既推动数字产业集群化发展,打造世界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又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制造业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工业互联网创新战略以及智能制造工程,不断释放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这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数字技术与政治建设的融合优化数字中国建设的上层建筑。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标准统一、服务同质,构建全时在线、渠道多元、全国通办的一体化政务服务现代化体系;以数字技术服务党政机构职能转变、制度创新、流程优化,将数字化理念思维和技能素养融入政务服务全过程。这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基本保障。

  数字技术与文化建设的融合强化数字中国建设的文化自信。深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融合创新发展;丰富网络文化产业内容和形式,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这是数字中国建设的价值引领。

  数字技术与社会建设的融合彰显数字中国建设的发展理念。深化“互联网+社会服务”,利用数字技术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推进数字社会治理精准化;打造智慧便民生活圈、新型数字消费业态、面向未来的智能化沉浸式服务体验,构建智慧便捷的数字社会。这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内容。

  数字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遵循。推动生态环境智慧治理,优化升级生态环境网络监测体系,构建智慧化管理应用体系;深化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利用技术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这体现了数字中国建设与美丽中国建设的有机统一。

  强化数字中国支撑能力

  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保障“两大能力”,二者协同配合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驱动引擎。

  构建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更好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有效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打破学科、领域、部门、产业边界,统筹战略性和前沿性技术布局,前瞻部署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在融合多学科优势、汇聚多领域资源、协调多部门政策的基础上,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的“五链”融合发展,突破集成电路制造、芯片设计、基础软件开发等“卡脖子”技术难题,切实掌握数字技术发展主动权。充分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作用,通过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建立产业创新联盟等方式,采用“揭榜挂帅”等方式,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将关键技术突破、样品规模商用和产业生态培育等环节紧密结合,形成多维度、多循环的关键技术供给体系。

  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防线。数字安全保障关键在于抵御数据泄露等潜在的网络风险,保护数字产权,维护数字技术创新安全,筑牢网络安全底线。要完善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健全隐私保护、数据产权、数据交易等相关制度规则,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建设国家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基础制度,强化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健全网络数据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体系;加强跨领域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构建协同互补、联合发展的网络安全创新共同体和安全协同防护体系;推动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突破,增强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形成网络防护、安全监管、安全服务、密码等各具特色的系统解决方案,夯实安全底座、增强关键基础设施安全韧性。

  优化数字中国建设环境

  公平规范的数字治理生态提供了数字中国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国内环境,保证其广阔的上升空间和发展潜力;开放共赢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对标国际先进数字技术,参与制定国际标准,与合作伙伴共享数字技术和资源以及开放数字贸易等方式,有助于提高数字中国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建设公平规范的国内数字治理生态。坚持和加强党对数字中国建设的全面领导,推动跨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完善数字中国建设统筹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数字化发展重大问题。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立法统筹协调,完善数字领域立法规划,提升治理透明度和可预期性。构建技术标准体系,编制数字化标准工作指南,加快制定修订各行业数字化转型、产业交叉融合发展等应用标准,构建数字化发展生态规则体系。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提升全方位多维度综合治理能力,构建科学、高效、有序的管网治网格局。深入开展网络生态治理,推进“清朗”、“净网”系列专项行动,确保数字中国建设高质量发展。

  构建开放共赢的数字国际合作格局。着眼高水平对外开放,坚定践行“对话而不对抗、包容而不排他,努力扩大利益汇合点、画出最大同心圆”的全球治理观,统筹谋划国际合作,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一带一路”、上合组织等多边框架下的数字领域合作平台,建立多层面协同、多平台支撑、多主体参与的国际交流合作体系,构建开放共赢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格局。积极倡导“数字多边主义”,推动双多边数据跨境流动和数字合作协定谈判,参与制订数字技术和网络安全的国际标准,向国际推出更多更好的实践做法与规则,提升中国在全球数字规则框架中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数字潮涌逐浪高,奋楫扬帆立潮头。新征程上,我们必须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按照夯实基础、赋能全局、强化能力、优化环境的战略路径,全面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化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力。

  (作者系全国机关事务管理研究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