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2-08-02
- 点击:19
- 来源:
甘政办发〔2012〕192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甘肃省“十二五”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2年8月1日
甘肃省“十二五”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国办发〔2011〕61号)、《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甘政发〔2011〕21号)和《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和谐建设的意见》(省委办发〔2009〕85号),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面临形势
“十一五”期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各地扎实推进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把社区建设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取得明显成效。全省125个街道、1186个城市社区中,60%的街道设有社区服务中心,89.5%的社区设有社区服务站,依托社区服务中心(站)将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治安、社会保障、卫生计生、文化教育体育和流动人口管理等公共服务逐步向社区覆盖,社区服务网络不断完善;依法选举产生一批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逐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全省现有社区志愿者组织7000多个,志愿者人数达到13.84万人。社区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逐步加快,对进一步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水平、推进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从总体情况看,我省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目前,全省有51个街道没有建社区服务中心,124个社区没有办公服务用房,699个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在300平方米以下,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还有较大差距;社区服务项目较少,水平不高,服务方式单一;社区服务人才短缺,素质偏低;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保障能力不强,资金投入渠道单一等,影响和制约了社区建设和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工作原则
我省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立起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主体、各类专项服务设施相配套,面向全体社区居民,主体多元、功能完善、内容丰富、队伍健全、机制合理、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服务有效衔接的社区服务体系。全省所有街道建有1个不低于8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所有城市社区建有1个不少于3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站;每百户居民拥有的社区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80%以上的社区党员和30%以上的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活动;注册社区志愿者达到本地区居民总数10%以上,每个社区拥有5个以上社区社会组织;每个社区居民委员会至少有1名社区工作者获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1名达到本科学历,50%以上工作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全面完成全省所有城市社区三维数字社区建设任务。
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社区居民个性化、多样化、多元化服务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必须坚持社会化方向,发挥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驻社区单位、企业和个人的作用,共同推动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循序渐进,分阶段实施;必须坚持资源共享,整合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强化综合服务功能。
三、重点任务
“十二五”期间,我省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要着眼社区居民最基本的服务需求,既要全面规划,注重长远,整体推进,又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分步实施。
(一)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坚持政府投入为主,通过国家项目带动、省上资金补助和市州、县市区政府自筹以及多方面筹措社会资金等渠道,新建、改扩建、购置改造相结合,统筹规划,重点建设以“一站式”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为主体、各类专项服务设施相配套,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相衔接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努力实现社区公共服务全覆盖。有效整合社区服务设施资源,对暂不具备新建条件的,要坚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通过整合、维修利用原有设施,兴办集管理、服务、教育、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
(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专业服务机构为依托,推进社区公共服务广覆盖、群众性互助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前3年,进一步拓展深化社区服务功能,整合各类服务项目,健全完善服务体系。后2年,研究制定社区服务标准体系及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社区服务标准体系,实现社区服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三)社区信息化建设。按照省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签订的《全面加快三维数字社会管理系统建设大力推广民情流水线工程合作协议》,依托我省三维数字社会管理专网,按照正版化、国产化要求,在省内数字城市管理领域全面推广使用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湖街道开发的三维数字社会管理系统软件,全面促进“民情流水线”工程建设。
(四)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按照《甘肃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要求,研究制定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培养发展计划,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吸引优秀人才向社区流动。依章依法选齐配强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健全居民委员会下属委员会,选齐配强居民小组长、楼院门栋长。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竞争”的原则,采取招聘、招考等途径,面向社会选拔社区专职工作者。加大社区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力度,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
(五)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志愿服务队伍,规范社区志愿者组织管理,逐步将其纳入社会组织管理范畴,实行注册、登记和管理。积极支持社区志愿者服务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活动,重点抓好社会救助、助残、优抚、就业、为老、文体等服务。将一部分社区公益性服务项目委托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承担,不断开拓社区志愿服务新领域。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建立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政策措施,细化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工作方案,统筹协调解决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和重点工作。
(二)健全工作机制。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发挥各级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作用,制定指导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规划和意见,切实履行好健全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责任。将社区建设成效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工作目标考核,推动形成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三位一体”的工作运行机制。
(三)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设立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专项经费并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逐年增加社区建设的投入。要区分不同情况,对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与维护经费、社区服务人员报酬、社区服务工作经费、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经费等,采取财政补助、委托办理服务事项的单位划转、社区服务运营收入中安排等方式予以解决。不断拓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来源渠道,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和外资以多种形式捐赠或兴办社区服务事业,建立多元化投入分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