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首页 / 科教文卫/ 正文
玩泥巴也能玩出艺术——走近平凉民间艺人刘泉-科教文卫
  • 时间:2016-08-17
  • 点击:18
  • 来源:

点击浏览下一页

  神奇秀美的崆峒山脚下的蒋家沟村,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村里有一位做泥塑的能人,名叫刘泉,只念了三年书。虽然肚子里没有多少文化,但是他心灵手巧,悟性好,从14岁时就跟随家里人“玩”泥巴,制作瓦罐、泥塑脊兽等,至今已“玩”了30多年,练就了精湛的泥塑手艺,在平凉市独树一家,成为民间颇有名气的“泥塑刘”。日前,记者走进平凉市崆峒镇蒋家沟村,零距离观看刘泉的泥塑脊兽、走兽等古物件,聆听了这位民间艺人在传承祖辈捏泥塑和不断创新的人生历程。

  年少就爱玩泥巴

  “我天生就爱好玩泥巴。”今年53岁的刘泉,1963年6月出生在崆峒区崆峒镇蒋家沟村。刘泉14岁就跟着爷爷和父亲在自家场院里和泥做瓦罐、倒砖块;18岁起常年在崆峒山古建筑工地打工,28岁在家里办起古建工艺厂做龙脊、凤脊、走兽等泥塑。无论是给泥塑大师打下手,还是在工地当小工,一有空闲时间,捏泥人、捏走兽成了刘泉日常的生活爱好和人生追求。

  1991年,刘泉一边打工,一边制作属于自己的古建泥塑品。天长日久,刘泉把自己做的泥塑脊兽积存到了400多件,他决定装窑烧铸。经过近一个月的辛勤劳作,自己第一窑烧铸出的泥塑脊兽、走兽被崆峒山古建筑工程全部购买,这400多件脊兽纯收入1.3万多元,刘泉对办古建工艺厂充满信心。

  自己办厂做泥塑

  随着刘泉泥塑脊兽在崆峒山、太统山等古建筑风景区青睐热销,周边地区的宁夏彭阳、泾源、西峰等地也慕名而来采购预订刘泉的古建泥塑脊兽,他对扩大生产规模,建办自己的泥塑工艺厂的愿望更加强烈。刘泉又新建了一个能装置1500件泥塑脊兽的大窑,招收了4名热爱泥塑手工艺的工人,购置了电动和泥搅拌机,常年做起了古建泥塑。

  在刘泉家里的土窑洞和两间平房里,全都摆满了泥塑好的脊兽、走兽等生坯,院子里的工作场地上也摆放着做成的毛坯。

  时间一长,蒋家沟刘泉的泥塑作品以其造型逼真,物件细腻,色彩庄重,形态典型,制作规模大而声名远扬。

  传承祖辈泥塑手工艺

  刘泉家的大客厅里悬挂着一些古建筑、旅游景区单位送来的“精工造神脊、妙手绘平安”;“巧夺天工”、“工艺精雅”等匾牌、锦旗,挂满了整个墙面。记者仔细看了一下送来的锦旗,最早的距现在已有20个年头了,这些匾牌向世人无声地诉说着刘泉泥塑工艺的精湛。

  30多年热衷“玩”泥巴,刘泉手捏泥塑龙凤脊、走兽、麒麟送子、莲花送子、狮子驮宝瓶、大跑龙脊、登天龙吻、小跑凤脊、二龙戏珠、乌龟驮宝瓶、牡丹莲花脊等160多个类别的泥塑脊兽,形象生动,他被誉为“泥塑刘”。平凉市崆峒区文化部门得知他家的泥塑手工艺已传承了三代人150多年时,专程来他的古建工艺厂考察,给他指点迷津,刘泉对传承好祖辈流传下来的泥塑手工艺信心满满。

  目前刘泉正在着手设计绘图,在年底前争取把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土人物等泥塑出来,以此来更好地传承泥塑手工艺。

   通讯员 郭惠民 记者 常舒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