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7-01-20
- 点击:162
- 来源:

相关专家对石刻进行测算。通讯员 顿映杰 首席记者 王兰芳 摄
据兰州晨报报道 (通讯员顿映杰首席记者王兰芳)1月18日,记者从张家川县委宣传部了解到,1月14日至15日,中国书协理事、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林涛带领来自北京、西安、兰州、天水、陇南等地的11位书法家和学者,就张家川县东汉摩崖石刻的书法和文化价值进行了考察,并对该石刻的解读、诠释、传承和保护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与会书法家和学者认为,这块石刻可命名为《河峪颂》,与陇南成县《西狭颂》摩崖互为姊妹篇,可称为甘肃摩崖石刻南北“二颂”。
张家川《故汉阳太守刘福功德颂》是东汉摩崖石刻,高约130厘米,宽约110厘米。行文依照常规碑刻自上而下、自右而左,字体为阴刻隶书。以单独隶书“汉”字为碑额,字径约6厘米。碑文字径约6厘米见方,计15行,每行约18字,共270余字。内容主要记载了东汉汉阳郡太守刘福善政亲民及率领民众整修关陇古道,施惠于民的显著政绩和历史史实。这块石刻刊刻于公元150年,距今1860多年,比陇南成县的《西狭颂》还要早21年,与关陇古道、陇右文化有着密切的文化联系。
在研究的过程中,专家们认为,这块石刻全称《东汉故汉阳太守刘福功德颂》,可简称《刘福功德颂》,因石刻地处关陇古道的张家川县恭门镇河峪村,因此可命名为《河峪颂》。陇南成县《西狭颂》摩崖与张家川《河峪颂》摩崖互为姊妹篇,可称为甘肃摩崖南北“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