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首页 / 科教文卫/ 正文
甘肃省收藏可移动文物423444件/套 新增珍贵文物5672件/套
  • 时间:2017-04-12
  • 点击:19
  • 来源:

  据兰州晨报报道 (记者 卢伟山) 经过5年多的准备和实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已经全面结束,我省可移动文物的各项数据也全新出炉。普查结果显示,我省共有国有收藏单位330家,收藏可移动文物423444件/套,实际数量1958351件,其中历史文物416362件/套、自然类文物7082件。珍贵文物118342件/套,其中一级文物4532件/套、二级文物11830件/套、三级文物101108件/套、自然类珍贵文物872件。这是记者从省政府于近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总结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的。

  全省新增珍贵文物5672件/套

  我省普查工作与全国工作同步推进,普查工作从2012年10月开始,2016年12月验收汇总。在普查过程中,全省各级普查办对非文物系统国有单位收藏的除图书档案外的26069件/套文物或疑似文物进行了认定,其中162家国有单位收藏的18113件/套文物纳入普查范围。认定的文物类别主要有古籍档案、明清字画、革命文献、敦煌遗书、拓片、造像、陶瓷器等,大部分集中在图书、档案和教育系统。文物认定工作过程中新发现了一批价值较高的文物,如西北民族大学收藏的清鎏金铜佛母,省档案局收藏的清北洋天津银号五两银票,天祝县东大寺收藏的明藏文大藏经、乾隆款隐龙纹白瓷高足碗等,这些文物填补了我省国有文物收藏空白,丰富了收藏品类。

  在普查工作中,还开展了全省2002年以来文物系统新增文物鉴定定级工作,组织专家对全省104个博物馆纪念馆34783件/套新增文物藏品(含古生物化石)进行了鉴定定级。全省新增珍贵文物5672件/套,新增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1023件。

  10余万册古籍尘封半世纪

  甘肃省图书馆成立于1916年,现为拥有古今各类典藏文献近500万册(卷)的现代化省级公共图书馆。各类典藏文献中,拥有数量丰富的古籍图书,极具文物和史料价值。自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开展以来,共鉴定明清书画作品162件、明清至民国时期碑帖332件、革命文献766部。组织普查员按照普查规范在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进行登录,并经审核员逐条逐项检查校对无误后报送省普查办,至2016年3月,总计提交书画原件作品、册装碑帖、革命文献普查数据1260条。

  宋元明清古籍和西北地方文献专藏是甘肃省图书馆另一藏书亮点,数量约25万册。其中所含10余万册未整理古籍,由于专业人员与经费的匮乏,从未分编整理,堆放库房达半个世纪,上面落满尘土,破损现象严重,成为甘肃省图书馆几十年来无力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甘肃省图书馆古籍普查工作,共完成古籍普查总量22100部(条)约25万册,其中一至三级善本4847部(条)10万余册。其中,有数量可观的30余部宋、元刻本,600余部明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