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临夏砖雕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 时间:2013-08-16
  • 点击:33
  • 来源:
   “临夏砖雕”又名“河州砖雕”,是融合汉儒文化、伊斯兰文化和藏传佛教文化,由临夏地区勤劳聪慧的汉、回、东乡、保安、撒拉等各族人民在漫长的的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出的具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艺术风格的一种民间文化艺术,是临夏建筑艺术的瑰宝。2006 年,临夏砖雕被列为国务院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了“河州砖雕”商标。同年10月,在全国第100届广交会上引起了温家宝总理、吴仪副总理等领导的关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效应。 

    近几年来,临夏州把砖雕产业作为民族地区一大特色支柱产业来重点培育,砖雕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已经由探索、起步、培育的初级阶段进入渐臻成熟、加速发展的新阶段,由最初的零散、作坊式生产发展为如今的以能成砖雕公司和神韵砖雕公司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临夏砖雕产业已经由民间“小技”发展为临夏民族地区的一大特色文化产业,精美绝伦的砖雕产品代表了当今临夏砖雕的最高技艺和水平,产品名扬全国,其经济价值也是愈加显著,砖雕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一、临夏砖雕产业发展现状 

    1、临夏砖雕的历史溯源。临夏砖雕,历史悠久,始于宋金,兴盛于明清,至近代更加完美,建国后到“文革”期间受到长达三十年的冷落与沉寂,临夏砖雕艺术的传承发生了严重“断代”,一些艺术大师后继乏人,由于从事砖雕环境恶劣、体力消耗大,收入低,一些著名工匠艺人的后代已不再从事这一祖传的技艺而另谋他业,致使一些优秀的砖雕技艺濒临失传。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再度复苏、弘扬,进入了振兴期。为了进一步挖掘和发展这一优势资源,着力打造民族特色文化产品,临夏州在2007年相继成立了砖雕协会、制定了临夏砖雕地方标准,提升了临夏砖雕档次,增强了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且对砖雕生产经营企业给予大力支持,鼓励用现代工业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工艺,增加产品种类、扩大生产规模,力求把砖雕产业培育成临夏的一项特色产业,并以此推动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

     2、临夏砖雕企业发展现状。目前,临夏砖雕生产企业共有10多家,再加上一些个体零散户、私人小作坊等砖雕生产、加工点,从事砖雕行业的人员有2000余人。2012年,全州砖雕产品年产量达4万多平方米,总产值达3.68亿元以上。产品销往新疆、青海、山东、宁夏、四川等省、区,部分产品远销国外,已成为地方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 “能成”、“神韵”和“永禄”是临夏砖雕业里较具规模的几家公司,共有员工396人,专业技术人员180余人,主要生产各种规格的传统工艺临夏砖雕、水泥仿砖雕、微雕工艺品及水泥砖雕建筑构件,为进一步推进砖雕研发和产业提升,在能成砖雕有限公司成立了临夏州砖雕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组织实施了一批砖雕产业技术开发项目,其中砖雕机电一体化项目已通过省上业务部门的项目评审,“软模制作临夏砖雕技术开发项目”已通过省科技厅科技成果鉴定,新产品通过省工信委新产品鉴定,技术成果和新产品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公司在临夏县双城工业园区建有占地50亩的砖雕产业园。2012年,三个龙头企业生产砖雕产品约29680平方米,总产值2580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18505万元,实现增加值85.1万元。 

    二、发展临夏砖雕产业的优势 

    1、党委政府层面的大力倡导和扶持为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支持甘肃的发展总体要求等重大问题上突出了文化因素,为甘肃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跨越式文化发展道路指引了方向、提出了要求,“积极发展高原草原旅游、回藏风情旅游,打造九色甘南香巴拉和临夏穆斯林风情旅游品牌。积极推进清真食品、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扶持保安、撒拉等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加强和政县古动物化石保护,提升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展示服务水平”。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已获国务院正式批复等,国家的大力倡导和扶持为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2、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滞后性使砖雕产业发展具有了“后发优势”。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很突出优势,但仍处在起步、探索、培育和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着规模小、档次低、分散、产业单一等许多问题。2012年,全州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1913.47万元,占全州GDP的比重仅为1.44%,文化产业投资额44460万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仅为2.2%。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而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远跟不上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综合实力不够,这种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滞后性反之使其具有了“后发优势”。 

    3、临夏砖雕产业经济价值日渐凸显。临夏砖雕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古朴典雅的艺术魅力,出神入化的表现手法,成为河湟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凝结着临夏各族人民的智慧和悠久的灿烂文化。砖雕技艺作为古建筑装饰艺术,同木雕、彩绘等姊妹艺术在仿古建筑业界得到空前的发展,成为临夏古典建筑业集团独一无二的品牌特色。不少作品被国家(北京)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甘肃省政府陈列馆等征集收藏,先后荣获第二届国际“非遗节”西北五省(区)优秀奖、“最具陇原特色艺术品”、甘肃省旅游商品十佳品牌、甘肃省民间工艺美术作品 “百合花奖”、“百花奖”。砖雕作品代表甘肃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上展出,并多次在国际、国内会展上应邀参展,在第100届广交会上公司设计制作的产品引起温家宝总理、吴仪副总理的关注和赞赏,同时受到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司马义.铁力瓦尔地等国家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在上海世博会“甘肃活动周”期间,神韵砖雕作为甘肃的一张特色文化名片,在世博园三个区域进行现场展演、实物展示和精品展销,受到了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三、临夏砖雕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虽然如此,但临夏砖雕业还面临着人才的断层,缺乏对砖雕文化内涵的挖掘研究和延伸,缺失文化品位,产业无法做强做大的尴尬境地。 

    1、政府缺乏统一的规划、协调指导和有效的支持。临夏砖雕产业在近几年虽然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但目前砖雕生产仍处于零散的小规模、小作坊式生产经营,公司规模化程度不高,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只有能成砖雕公司和神韵砖雕公司属全州“三上”企业,但由于种种原因,生产能力仍相对较小,对经济的贡献率不大,永碌砖雕公司规模仍未达到限上标准。  

    2、对砖雕这一传统产业的保护开发,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临夏砖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州上还没有制定出相应的保护、传承、发展的措施,对外宣传力度不够,品牌培育工作滞后。临夏砖雕产业必须加快深层次的研发,着重解决砖雕生产品种单一、设计守旧、材质较差、包装落后等因素的制约,只有通过产业链的开发研究,发挥“集群效应”,培育一批企业和技术人员,延伸产业链,才能实现砖雕产业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3、砖雕大师后继乏人,砖雕技工的培训工作不适应当前砖雕产业迅速发展的要求。临夏砖雕作为一种知识、技术密集性行业,从事这一行业需要绘画、书法、古典诗文、雕刻等多方面的文化知识和艺术素养,在临夏砖雕行业内部,目前却形成了题材创作、制图、雕刻、修饰加工等环节相互脱节的现象,传统工艺所要求的从题材创作、雕刻到修饰成形一气呵成的创作过程成了分段制作的“流水线”式作业,致使砖雕作品整体缺乏风格上的统一性和连贯性,缺乏传统砖雕艺术生动的气韵。由于从事砖雕环境恶劣、体力消耗大、收入低,一些著名匠工艺人的后代不再从事这一祖传的技艺而另谋他业,致使一些优秀的砖雕技艺濒临失传。现在全州从事砖雕艺术生产的人员达2000人左右,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理论和学术研究水平空缺,使临夏砖雕的发展一直处于一个低水平、低档次的阶段。 

    4、砖雕产品设计理念陈旧,生产方式落后,制作工艺比较粗糙,产品批量小,营销方面等客上门,主动寻找、拓展市场的意识缺乏,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5、砖雕作品缺乏应有的艺术价值也是制约砖雕产业发展的一个因素。随着古典建筑行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一些砖雕艺人受利益驱使,迎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一些作坊简单、做工粗糙的砖雕作品,个别私人作坊为追求经济利益而贬低了砖雕作品应有的艺术价值,出现以次充好、无序竞争、损害“临夏砖雕”品牌等不良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临夏砖雕艺术品牌的市场声誉。 

    四、加快砖雕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实施强势推动战略。组织有关部门,形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注入必要的资金,研究临夏砖雕发展规划、项目开发、市场开拓、技工培训、品牌培育等问题,同时宣传、广电、文化等部门要采取网络推介、电视宣传、展会宣传、礼品宣传等形式多样的手段,切实加大向外宣传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切实提高临夏砖雕的知名度,把临夏砖雕培育成代表临夏形象的一张名片和金字招牌。 

    (二)实施文化支撑战略。一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部门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成功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砖雕文化内涵,促使企业由过去单纯的建筑装饰产品向科学的、大众的先进文化产品转变,以特色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二是充分发掘爱国主义、和谐建设、精神文明的内容,不断开发新的文化产品。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产业集群,大力开发砖雕艺术的旅游产品、旅游商品,延伸产业链,提高企业效益。 

    (三)积极开展技术改造,不断推进技术创新。要帮助砖雕企业多方筹资,充分发挥砖雕艺术协会和研发中心的作用,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加快砖雕产业的深层次研发,重点解决砖雕花色品种单一、设计守旧、材质较差、包装落后、设备老化、安装方法滞后等制约因素,带动砖雕产业的快速开发,促进经济与文化事业的协调发展。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砖雕艺术的发展方向不是要进博物馆,而是要在创新中开拓开发市场,把砖雕做成一个大的产业,并以此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要运用现代工业技术改造和提升砖雕传统工艺,增加产品种类,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砖雕产业向规模化、综合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四)提高产品质量,实施名牌战略。要突出砖雕优势,树立商标意识和名牌意识,抓好临夏砖雕品牌工作,进一步提高产品知名度,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主管部门要加强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协调,制定“临夏砖雕”统一的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市场准入标准,狠抓产品质量。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劳务、经贸等部门要加大开展砖雕雕刻培训工作力度,壮大砖雕技术人员群体,同时,要招聘一批懂管理、会经营和工艺、艺术院校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企业管理、雕刻、工艺设计等岗位,定期培训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进一步扩大砖雕生产规模,提高砖雕产品产量奠定基础。 

    (六)多方筹资,拓宽砖雕产业投融资渠道。积极向银行等金融部门进行项目推介,介绍砖雕产业发展潜力和优势,增强金融部门对砖雕产业发展的信心,放宽贷款条件,提高贷款额度,并要争取贴息贷款,同时相关部门要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项目,争取项目建设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