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山丹县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 时间:2013-10-10
  • 点击:61
  • 来源:
  近年来,山丹县把农村土地流转作为深化农村土地改革,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在坚持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积极创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引导土地向种植大户集中,推动了农业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业增效、土地增值、农民增收的目标。

  一、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历史、现状和趋势

  山丹县辖8个乡(镇),115个行政村,742个村民小组,农业户数3.8万户,农业人口15万人,农村劳动力9万人,家庭承包经营的耕地面积为46.6万亩,签订家庭承包合同36201份,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36201份。

  近年来,按照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培育特色、能人带动、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大力组织实施能人带动战略,依托马铃薯、油料、制种等特色优势产业,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2007年土地流转面积64600亩,占到总播面积的14%,涉及农户17263户。 2008年由于受马铃薯供求关系的影响,土地流转面积26459亩,占总播面积的6%,涉及农户2368户。 2009年土地流转面积52881亩,占总播面积的11.75%,涉及农户4949户。 2010年土地流转面积100641.8亩,占总播面积的19.3%涉及农户9336户。 2011土地流转面积 175020亩,占总播面积的33.6%,涉及农户15987户,2012土地流转面积195104亩,占总播面积的36.5%;涉及农户17912户。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山丹土地流转形成了以下四种模式:一是能人带动型。县内龙头企业、农村经纪人、种植大户和外来客商,利用掌握的市场信息,与省内外有关企业签订供货合同,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有偿租赁农民土地进行集约经营带动土地流转。二是企业基地型。山丹芋兴粉业、绿丰脱水蔬菜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确保生产原料需求,转变经营策略,大片租赁农村土地发展核心原料基地,实现企业和农户的双赢。三是合作社和协会组织型。以农民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导,积极开展农业规模经营。四是亲友托管型。主要是全家外出务工和经商的农户,将承包地托付给自己的亲朋和邻居代耕代种,保证了土地正常耕作。

  二、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社会经济效益状况

  山丹把农村土地流转作为深化农村土地改革,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在坚持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积极创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引导土地向种植大户集中,推动了农业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业增效、土地增值、农民增收的目标。2012年山丹县四大主导产业生产经营面积452100亩,实现产业化经营的农作物种植面积496200亩。从事标准化生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360000亩。规模经营土地中从事主导产业生产经营面积74641亩,实现产业化经营的农作物种植面积153541亩,从事标准化生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153541亩,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全县有2.6万名农民从土地上走出,从业方向向二、三产业转移,人均年收入均在3万元以上,加上季节性务工人员,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变成了复合型农民和产业工人。留守家园的老人和妇女既可以照顾家庭又可以在自己的出租地上就近打工挣钱,成为宜家宜工型农民,仅2011年在流转土地上规模经营项目中打工劳动力获得报酬总额8.7千万元,土地流转、劳务输转、农民就业增收、结构的优化调整走上良性互动轨道。例如位奇镇张湾村村民常永军2010年和陈户盘山村五个社农户在薛家滩土地1126亩耕地签订三年流转合同种植洋葱、葵花、孜然、马铃薯等经济作物,周围农户除收取每亩450元地租外,还可以在常永军出租地上打工取得6000元/年收入,有收割机,拖拉机等机械化的农户还可以取得机械耕作的收入。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了山丹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经过几年的努力,山丹县土地流转工作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依法流转的意识有待提高

  由于受多年来习惯的影响,广大农户依法流转的意识不高,合同意识不强,流转中还存在口头协议、简易合同,先流转后签订合同等问题。基层组织对依法流转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依法指导管理土地流转中对于信息发布、合同签订、合同审查、登记备案等管理服务工作中不及时、不到位,这些都为土地流转纠纷发生留下了隐患。

  2、土地流转服务组织仍需加强
 
  虽然山丹县“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机构已建立,但从目前运行状况来看,责权利不明确,人财物不到位的问题仍然存在,人员经费未落实,尤其是乡镇机构改革后农经工作并入农综中心后,服务站没有固定专人开展此项工作,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村级服务点还未实现全覆盖,这些都将影响土地流转工作深入持久、规范有序地开展。

  3 、农业生产风险大,保险制度不完善

  农业受季节和天气的影响最大,是典型的风险行业,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和病虫灾害仍然严重威胁着粮食生产,这些都直接影响大户的收益。一旦发生较大的自然灾害,就会造成规模越大损失越大的风险。大户普遍都有买农业保险的意愿,但目前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参保和理赔方面还不完善。

  4、规模生产投入多,农村信贷难度大

  在粮食规模的生产中,规模经营业主不仅需要缴纳为数不少的土地租金,还需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同时还需雇佣劳力,发放工资等,投入资金大,资金常常不足。虽然目前有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四大补贴”,但还缺乏一个综合统筹的组合平台,补贴分散现象严重,重点扶持种粮大户的政策导向还不突出。如农资综合直补采取一卡通方式,一卡通的实名制却是将土地出租的农户,而不是实际种粮的大户,在操作中出现大户难以享受直补资金的现象。另外,现在农村信用社信贷手续繁杂、贷款困难,且贷款金额小,难以满足规模生产的需要。

  5、政策扶持要加强,技术服务待跟进
 
  近年来,虽然山丹县出台了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但还远远不能满足经营大户对政策扶助和农业科技服务的要求,他们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加大扶持和农技服务力度,尤其是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培训、田间指导等方面,真正做到把技术送进千家万户,将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

  四、对策及建议

  1、加强流转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开放、竞争、公平、有序、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和市场体系,做好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的登记、发布及服务,推动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制度化发展。二是健全农村土地矛盾纠纷调处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纠纷仲裁机构,合理配备人财物资源,妥善处理土地流转纠纷,切实维护农户、承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三是健全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信息网络体系,建立流转土地信息库,为土地流转搭建畅通的交易信息平台。四是加强土地流转档案的管理。做好土地流转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管理工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土地流转规范有序发展。

  2、企业参与,推进粮食产业化进程促流转
 

  为了稳步推进山丹县土地流转的同时,确保粮食生态安全,政府要引导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参与到粮食规模化生产中来,采取订单生产,建设基地,发展专业合作组织等形式,充分利用企业自身资金、信息、设备、仓储以及运输优势,切实解决种粮大户的品种、烘干、仓储收购等难题,变被动收粮为主动产粮,既保证了粮源,又保证了质量。清泉镇佛山面粉厂是一家粮食加工企业,开发畅销的佛山面粉不仅供给城镇居民优质的面粉而且带动了清泉镇小麦产业的发展。要以这种典型事例,引导种粮大户逐步改变“卖原粮”的单一经营方式,依托龙头企业积极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大力发展粮食专业协会,将种粮大户、专业技术人员吸收为会员,实行民办、民管、民受益,通过协会带动,切实在技术培训、农资连锁、基地建设、订单生产、产品贮运加工、品牌创建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发挥作用,提高专业化程度,为种粮大户提供有效的产、加、销一体化服务,将粮食规模化生产与市场有效对接,指导和鼓励种粮大户创建粮食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3、整合资金,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政府应协调农村信用社通过小额贷款帮助规模种植大户解决部分生产资金,要整合各类支农资金,统一调配使用,重点用于解决规模种植户规模化生产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避免“撒胡椒面”式使用项目资金局面。需设立专项资金,直接用于扶持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

  4、合理配置,加强设施建设和管护
 
  良好的生产条件是种植规模化生产的基础,也是降低风险,增产增收的重要保证。要将规模经营户流转的耕地纳入农业开发项目范围,集中投入,实施路、田、水、沟渠综合改造,切实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村级组织应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对已建设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行管护,确保设施发挥,延长使用年限,降低再建设投入。

  5、创新方式,强化农业科技服务
 
  农业部门要结合“联村联户,富民为民”活动积极创新服务方式方法,改进农技服务体系,突出服务重点,将服务对象向合作组织、种植大户延伸,真正为粮食规模生产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抓技术培训,通过培训向大户推介新品种、新技术、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市场营销理念,提升他们的素质;二是经营服务,以统一供种为重点,实施农资连锁经营,实行严格监管,及时将质优价廉农产品供应到田头;三是加强技术指导,农技人员与种粮大户帮扶结对,帮助解决生产中技术难题,重点是帮助大户进行有效的病虫害统防统治与配方施肥;四是信息入户,把农技、土肥、植保、农作物病害预报等信息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商信通短信平台予以发布,指导大户进行规模化粮食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