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甘肃园林水果生产发展分析
  • 时间:2015-07-10
  • 点击:91
  • 来源:

甘肃是我国北方水果主产省份之一,主要园林水果有苹果、梨、葡萄、桃等,果品以着色鲜艳、外形美观、肉质细脆、营养丰富等畅销国内外市场。近年来,甘肃各级加大对园林水果产业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和产业化支持力度,加快标准化生产体系和市场网络体系建设,把果业经济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园林水果生产取得了显著发展。

一、甘肃园林水果生产现状

(一)园林水果生产情况

近年来,甘肃加大园林水果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强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水平,优质果品生产基地不断发展壮大。2014年,全省果园面积685.35万亩,产量425.23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31.4%、146.6%。苹果种植形成以平凉市、庆阳市为主的全国知名红富士苹果生产基地,产量占全省的77.8%,果品品质优于原产地日本;天水市成为全国最大的元帅系苹果生产基地,占全省苹果总产量的20%,果品品质胜过美国蛇果。葡萄种植形成河西走廊酿酒葡萄基地,占全省酿酒葡萄产量的93.5%;敦煌和麦积的鲜食葡萄基地,分别占全省鲜食葡萄产量的56.1%、13.1%。河西及甘肃中部地区的优质梨、秦安优质蜜桃、天水及陇南的大樱桃、庆阳杏、中部沿黄灌区的杏、枣、李、大樱桃和设施水果生产均取得了良好发展。培育了“花牛”苹果、平凉金果、秦安蜜桃、秦州大樱桃、敦煌葡萄等知名品牌,果品产业已成为全省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2014年甘肃园林水果生产结构图

点击浏览下一页点击浏览下一页

(二)水果产业化经营现状

据部门数据,截止2014年全省已建成各类果品交易批发市场150多处,果品专业经济合作组织1700多家,每年通过批发市场交易的水果量达240多万吨。有果品产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120多条;大型苹果浓缩汁加工企业7家,原料果处理能力达100万吨以上。全省建成各类果品贮藏库(窖)4.5万个,苹果贮藏能力达180万吨,冷藏能力达100万吨以上。苹果脆片、果醋、果酒等果品加工产品已初具规模,果品包装材料、果袋等相关企业也取得了较大发展,枣、杏等果品深加工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有40多家企业获得了果品经营出口权,生产的水果除销往国内十余个地区外,还出口至俄罗斯、东南亚、欧盟及港澳台国家和地区。

(三)主要园林水果生产情况

1、苹果生产情况。近年来,随着全国苹果生产重点逐步由东向西转移和栽培范围由南向北推移,环渤海湾地区的果树栽培面积逐步缩减,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生产稳步增长。多年来,全省各地加大果业结构调整和老旧果园更新改造,促进优势、优质苹果生产发展,面积产量大幅增长。2014年苹果园面积441.96万亩、产量297.08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60.3%、193.4%。近年来甘肃水果销售顺畅,特别是苹果已是全国产地收购价格最高的省份,基本上被客商提前订购,优质果园亩均收入3-5万元,增收增效作用明显。近年甘肃苹果园面积一直位列全国前三名行列,由于新植优质品种果树较多,后续发展潜力较大。

2、葡萄生产情况。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和农业结构调整,甘肃把发展优势区域优质葡萄作为一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2014年全省葡萄园面积39.97万亩、葡萄产量29.40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199.9%、279.3%,其中酿酒葡萄产量达5.81万吨。露地鲜食葡萄主要分布在敦煌市和麦积区,2014年产量16.32万吨;冷凉高山地区鲜食设施葡萄主要分布在山丹、临泽、高台、天祝、凉州、永登等地。河西走廊具有悠久的葡萄酒酿造历史和深厚的葡萄酒文化底蕴,2014年酿酒葡萄产量5.43万吨,基本形成了葡萄种植、采摘、压榨、酿造、储存、灌装的完整产业链,培育了以莫高、紫轩、祁连、威龙、国风、皇台为代表的葡萄酒品牌企业,甘肃已成为酿酒葡萄种植大省。

3、其它主要水果生产情况。受经济效益及生产投入不足和管理方式等因素影响,制约甘肃梨的生产发展。2014年梨园面积54.56万亩,产量36.29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26.4%、28.1%。目前国内水果市场以砀山酥梨、库尔勒香梨等品牌影响较大,而甘肃苹果梨、早酥梨等优质品种梨市场影响力还较小。2014年枣园面积38.81万亩,产量14.46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20.0%、91.7%。以鲜果枣和加工红枣枸杞汁、养生美容枣茶、红枣保健醋等十余个品种的枣产品畅销省内外。由于多数枣产品通过农民自己简单加工,缺乏处理、加工、包装、销售等营销企业的运营,产业化水平还较低。2014年桃园面积17.65万亩,产量23.05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17.0%、125.4%。甘肃优质桃生产基地依托产业规划引导,建立桃园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和标准化示范基地,开展标志产品认证,加快产业化发展,国内知名度较大,经济效益较好。2014年杏园面积59.07万亩,产量13.05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21.6%、25.7%。杏园主要依靠自然条件生长,生产和加工产业化水平还有待提升。甘肃各地在发展优势园林水果生产的同时,全面推动果园产业升级,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园林水果产业,由单一生产向服务型、旅游型转变,综合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不断壮大。

二、影响甘肃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是全省果业管理体制不够统一。目前省上成立了甘肃省果业管理办公室,明确全省果业由省农牧厅主管,但部分市县果业部门仍在林业部门,造成管理体制不够统一。多部门管理体制制约果业发展政策落实、科技推广、产业链建设、监督制约机制等,造成果业生产投入品监控、果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衔接不畅,市场营销流通体系不完善,也制约果业政策落实及国内外市场开拓等。

二是果园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甘肃是经济欠发达省份,果园生产投入偏少,水果生产的基础条件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全省果园大多为旱作栽培,部分山地果园配制农药、叶面追肥用水都很困难,田间道路状况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十分脆弱。在果园规模化产业化建设、田间道路、节水灌溉、防雹防霜网架设、产品基地检测等方面建设相对落后,自然气候资源优势难以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

三是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甘肃果业产后环节比较薄弱,气调贮藏及冷链运输水果总量较少。万吨以上苹果加工企业均为浓缩果汁加工,结构单一,没有配套的果汁加工专用品种生产基地,产品竞争力不强。从生产到销售市场各环节关联性差,“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科技体系不够完善,技术力量不足,难以实现产、运、贮、销一体化,削弱了产品市场竞争力。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规模小、数量少,利益联结机制松散,市场竞争能力不足,对产业的带动能力不够,影响果业健康发展。

四是标准化生产程度低。20世纪90年代欧洲开始在果树上推行水果生产综合管理技术体系(IFP),在发达国家果树生产中已大面积展开。甘肃果业生产的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低,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规模小,投入不足,制约果业各产业链发展。2014年甘肃苹果亩产670公斤左右,仅是全国、陕西、山东及苹果生产先进国家亩产的61%、71%、32%、22%,果园整体效益不高。矮砧密植是世界苹果栽培发展的方向,而甘肃果园多为乔砧密植栽培,影响苹果生产质量和效益。苹果采后24小时内不能及时入库,缺乏预冷设备和采后处理技术,贮运中质量降低、腐烂率高。多数果汁厂没有专用品种基地,原料多以等外果为主,品质不高。

三、 加快果业发展的建议

一是进一步理顺果业管理体制。由于园林水果生产对管理技术、产业化发展、产业人才建设、国内外市场开拓等,技术要求高、层次多、专业性强,按照《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等产业政策,进一步统一主要果业产业管理部门,全面负责果业发展中苗木质量、生产品投入、果品质量、市场流通、品牌创建与保护、服务保障等环节的建设与监管,促进甘肃果品产业市场竞争力。

二是完善政策措施促进果园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全省1000万亩优质林果工程规划,进一步落实扶贫、产业、行业等各项农业政策,做大做强果业产业。按照全省土地确权登记成果,加快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促进土地流转适度规模化经营水平,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不断发展壮大果业产业。加快区域调水工程和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保障优势区域水果生产灌溉用水。坚持稳步适度扩大优势区域生产规模,提高优质果率、贮藏加工能力和产业整体效益。按照果树生产优势区域优质品种,加快淘汰非适宜区果园,形成一大批优质果业专业乡、村,建成全国一流的北方水果生产和出口创汇基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是推进果业生产集约化、产业化建设。加强优势果业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及产品质量体系、可追溯体系等服务体系发展。建设优质示范园区,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品牌的市场认可度。加强农村专业协会、企业加农户等合作组织发展,完善市、县、乡、村各级果业协会组织体系联合协作发展,完善果业生产、品牌运作、储运销售、市场开发等一体化发展机制。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不断增加出口量,提升甘肃果业品牌知名度。加快研究与陕西、山西、河南合作成立黄土高原苹果产业带建设,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升黄土高原苹果带品牌、品种、品质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四是强化技术培训提升果园管理水平。按照国际标准和果园生产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果业科研教育推广体系建设,加快研究果业生产优秀技术,培养果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果业高品质、高效益、产业化、国际化发展。加强标准化优质丰产建园模式、新优整形修剪、树形改良、量化配方施肥、旱作高效栽培、病虫生物物理防控及生态循环型果园建设,强化果农培训工作,确保100亩以上种植农户有1名懂技术、会管理的技术员。加强果园抵御自然灾害设施建设,积极做好果园晚霜冻害、春季干旱低温冻害和夏秋季冰雹等自然灾害的应对工作。推广果实套袋栽培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果、草、畜、沼气、节灌“五位一体”生态果园模式,逐步建立绿色果品和有机果品生产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