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2021年一季度甘肃省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分析及上半年预测
  • 时间:2021-05-12
  • 点击:480
  • 来源:甘肃省经济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室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各项促投资政策实施见效,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有效投资规模持续扩大,一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年内的最高点30.1%,但受上年企业复工复产恢复正常水平的影响,初步预计今年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回落至12%左右

一、固定资产投资运行主要特点

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得到不断巩固和拓展,在经济稳步恢复向好、稳投资政策持续发力、年同期基数偏小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一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1%,两年平均增长8.8%,分别高出全国4.5和5.9个百分点,为近5年来最高增速,成为GDP增长的最强引擎。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2.8%,两年平均增长10.3%

 

1  2018—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月度累计增速

(一)多措并举促进投资。全省上下高度重视投资工作,首次组织召开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复工动员大会,印发实施“三个清单”(重点投资项目、省列重大建设项目、重大前期项目)和全省重点项目及投资调度工作方案,出台《关于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建设协同推进机制的意见》,成立重点项目及投资调度专班,组织召开专题调度推进工作会议,各市州通过采取“分类推进、挂图作战”“特事特办、绿色通道”“一事一议、集中突破”等多种措施,打出促投资“组合拳”,高效推进项目建设。一季度全省项目投资同比增长31.9%,两年平均增长7.8%。续建项目实际复工1298项,复工率96.8%,完成投资241亿元,投资完成率128.7%;实际新开开工412项,开工率141.6%,完成投资92亿元,完成率198.7%。兰州市、天水市、嘉峪关市等8个市州及兰州新区项目复工率达到100%;12个市州完成计划任务;嘉峪关市、张掖市、定西市等11个市州及兰州新区完成了开工计划任务。全省13个市州及兰州新区计划新开工项目投资完成率均达到100%以上。省列重大项目建设起势良好,全省208个省列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91.18亿元,投资完成率10.18%,较上年同期增加69.1亿元,增长56.6%。

(二)专项债项目推进顺利。2020年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集中调度的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共1307个,截至目前开工率97.1%,中央预算内投资完成率和支付率分别为65.99%、59.95%。金昌市、白银市、定西市、嘉峪关市、武威市开工率达到100%,除庆阳市以外其他市州和兰州新区均达到95%以上(庆阳市为89.61%);金昌市中央预算内投资完成率和支付率分别为97.69%和91.2%。全省共争取到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614亿元,先后分四批全部发行完毕,涉及交通、市政和园区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农林水利、棚户区改造以及老旧小区改造等领域共636个项目,总投资4730.59亿元。其中:市州发行的601个专项债券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酒泉市、甘南州专项债券资金使用率100%。

(三)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一季度全省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1%,两年平均增长17.1%,主要是为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对第一产业投资力度加大,今年开始力推乡村振兴及农业现代化建设,这些都对第一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形成利好。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5.9%,两年平均增长5.4%,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6.3%,两年平均增长5.8%,主要是基建投资持续发力和企业利润增加对制造业投资形成利好。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0.6%,两年平均增长9.3%,受房地产带动,楼市销售火爆,促使房企加快投资成为带动第三产业投资较快增长的主力。

(四)基础设施投资迅速扩大。在国家扩大投资主要投向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方面的带动下,社会领域投资快速增长,全省教育投资、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分别同比增长37.7%、83.9%“铁公机”齐头并进,带动全省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成为全省投资增长的最大亮点。一季度全省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2%,两年平均增长10.3%。新基建项目加快落地实施。“东数西算”国家工程庆阳基地项目建设成效显著,金山云西北总部已落地开展业务。一批智慧医疗、智慧物流、智慧文旅项目在各市(州)开工建设。中国智能骨干网(甘肃)申通枢纽中心项目在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奠基动工。金昌市与山东阿帕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设金昌网络货运数字产业园,并成立金昌数字经济服务有限公司,已吸引63家全国优质物流企业落户金昌。

(五)房地产投资仍保持高速增长。虽然房地产调控政策趋严,房企由于杠杆率和融资约束,近期在加快周转速度回款降杠杆,但是房产销售市场旺盛,市场依然偏热。一季度全省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25.3%,两年平均增长11.5%,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1倍,两年平均增长21.2%。

(六)投资动力持续释放。新动能投入不断加大,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52.2%,两年平均增长64.8%;占制造业投资的25.5%,比上年同期提高8个百分点。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电子及通信设备等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大幅增长。全省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6.3%,两年平均增长8.8%。投资主体趋于多元化,呈现出现“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跟进”的良好投资局面。

(七)新增意向投资总体下行。一季度全省意向投资项目投资额和项目数均呈下降态势,新增意向投资项目投资总额为4422.93亿元,同比下降45.71%,比1-2月降低了66.58个百分点;新增意向投资项目数为4110项,同比下降34.28%,比1-2月降低了98.63个百分点。从基础设施业、制造业、房地产业三大板块看,新增意向投资额为2332.44亿元,占投资总额的52.74%,分别同比增长-61.27%、29.79%、-20.90%,虽然制造业投资为正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基础设施业和房地产业投资降幅均有所扩大;三大板块分别占新增意向投资总额的18.69%、14.19%、19.85%。从各市州看,白银市、甘南州、庆阳市、酒泉市投资增速均为正增长,其余市州为负增长。

 

2  新增意向投资项目数和投资额同比变化情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固定资产投资内生动力不足。一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速为8.8%,其中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0.3%和11.5%,明显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我省促投资稳增长主要依靠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拉动。但受上年同期低基数、国家持续加大投资和债券支持力度等因素影响,我省投资增长存在受国家政策调整下行的风险:房地产受调控政策影响,房地产投资增速将持续回稳;基础设施投资边际效益递减,一季度意向投资额和项目数均呈下降趋势,增速也呈下行的趋势。

(二)政府投资能力过度依赖债务驱动。受疫情冲击、经济减速、企业效益不佳以及大规模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长明显放缓。但疫情防控、民生保障、债务利息等刚性支出仍在增长,部分基层市县“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压力较大。当前政府投资能力主要依赖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和国债。财政资金的压力导致存在部分市县支付使用率不高,甚至出现项目没有开工的现象,造成资金沉淀和浪费。随着全省经济加快复苏,财政稳杠杆要求将更加突出,2021年抗疫特别国债退出,将对地方政府投资能力带来负面影响,有可能造成投资波动和半拉子工程风险。

(三)投资质量效益不高。我省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低,2020年全省投资效益系数仅为0.06左右,全国为0.08左右,上海和北京分别为0.25和0.19左右。同时,用于技改投资资金比较少,没有彻底完成,造成我省投资质量偏低。全省工业投资虽然增长幅度有所上升,但缺少大的工业项目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仅为5.7%。

三、上半年投资形势分析及预测

(一)投资环境分析

从国际环境看,2021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仍将持续存在,特别是美国、欧盟以及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经济陷入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全球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面临全面下滑,经济复苏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同时,美国拜登上台以来实行全球货币放水、负利率等政策,给世界经济恢复性增长带来不利影响。从国内环境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决定了战略转型和战略替换是2021年经济运行的核心主题,我国经济将保持较快恢复性增长态势。二季度宏观政策仍将以防控风险与保持经济恢复为主,并保持回归常态和稳健中性。财政政策将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出强度,持续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促进消费的支持力度。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在房地产、消费、税收和货币金融等领域有积极作为。从省内环境看,一是面临“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机遇,有利于我省加快推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度,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弥补基础设施短板弱项。二是围绕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升级,将有利于我省加大产业项目投资,持续加大对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传统优势产业的投资力度,特别是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领域加大扶持,加快形成千亿级产业链和百亿级产业园区。三是随着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质提标年活动的深入推进和“不来即享”政策扩面,持续坚持“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原则,继续实施专项债券按相应比例用作重大项目资本金政策,并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在建项目和工程,我省投资环境将进一步优化并不断完善。

(二)投资形势分析及主要指标预测

随着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进一步好转,“六稳”“六保”纾困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有望延续当前稳定增长态势2021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12%左右其中制造业投资成为新的投资增长点。

1.基础设施业投资增速将保持中高速增长。一是上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发债以后有些市县资金并没有迅速投入下去,今年上半年投入速度会加快二是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有一系列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特别是“公共卫生医疗基础设施”“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将成为基建投资的新支撑。三是同期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等基础设施建设意向投资项目储备充足,以基建项目落地周期1年左右判断,这些新增意向投资项目在今年上半年转化为实际投资,将有力地支撑基建投资快速增长,初步预计上半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继续保持在18%左右

2.制造业投资有可能出现较快回升。一是2021我省将积极对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拓展和增强产业链,十大生态产业带动性工程加快实施,工业生产增速较快拉动,制造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势头。二是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总体处在回升状态,企业补库存的意愿将有所提升。民间投资的快速增长,以及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都将带动制造业投资的回升三是制造业意向投资项目落地周期年左右判断,20201-9月,制造业新增意向投资项目数1683项,制造业新增意向投资总额1692.74亿元,同比增长61.96%,这些新增意向投资项目将支撑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初步预计今年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将保持回升态势,增速达到10%左右

3.房地产业投资增速继续小幅回落。房地产投资增速将有所放缓,主要来自于限购、限贷、限价等需求侧控制,影响房地产未来投资的积极性。金融对房地产的融资将有所放缓,同时,“因城施策”调控灵活,今年兰州市房地产政策有放松迹象,因此房地产投资不会产生断崖式下滑影响,不会对增长造成过多的负面冲击。2021年1-3月,房地产业新增意向投资总额877.88亿元,同比增长-20.90%,比1-2月增速下降了21.94%,以房地产项目落地周期3个月左右判断,2021年上半年全省房地产投资增速继续小幅回落,逐步走向平稳和合理的6%—7%的长区间。

四、主要对策建议

抢抓“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机遇,立足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强引擎”“硬支撑”,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性作用,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支撑力、牵引力。

(一)加大产业发展项目投资

一是发展壮大十大生态产业。紧紧抓好300个重大带动性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千亿产业集群和百亿园区突破行动,培育2-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5-6个百亿级园区。加快平凉智能光电产业园、张掖智能制造产业园、兰州新区大数据、金昌网络货运数字产业园和白银云创空间科创园建设。积极推进金昌、兰州、白银等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白银东方钛业绿色循环产业项目建设。积极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陇东南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继续推进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启动黄河上游大草原生态旅游经济圈建设,建设临夏世界地质公园。二是推进制造业投资“三化”改造。巩固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持续开展“千企技改升级”行动,推动石化、有色、建材、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提升重点行业绿色改造力度;加大重点企业开展节能循环和清洁生产改造工作,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品、工艺、技术和装备,提升能源利用率。大力发展镍钴、炭素、新型建材,共同打造锂电新能源、炭素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集群。增强先进技术装备研制能力,加大创新研发投资,围绕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组织重点领域质量攻关,突破关键共性环节,落实国务院将制造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优惠政策,推动由甘肃制造”向“甘肃创造”的转变。三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等新业态。依托我省已经布局建成的大数据中心以及相关设备基础,抢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加快5G网络布局、提升数字产业化水平,着力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和甘肃“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在“5G+”“人工智能+”产业方面取得新突破。重点围绕新基建、数字经济,招引或布局一批相关硬件制造企业、软件技术开发企业、大数据应用企业,不断强化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智慧农业、智慧城市等,着力打造千亿级数字智能产业链。

(二)强化基础设施补短板投资

一是加大交通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2021年我国将建设的重点放在依托主要交通干线配套完善支线交通网络,构建干支一体化的交通运输网络系统。加快建设平凉至天水、通渭至定西、张掖至肃南等高速公路5个县(市)通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及旅游公路。启动“环兰”骨干通道、省际出口路及河西走廊、兰西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等重点区域路网完善工程。加快建设中卫至兰州、兰张三四线兰武段、西宁至成都甘肃段、兰州至合作、中川机场环线、天水至陇南等铁路续建项目,力争开工建设中卫经平凉至庆阳铁路。加快推进中川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实施嘉峪关机场改扩建项目,争取临夏机场开工建设,积极推进平凉机场前期工作。二是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实施一批骨干水网、民生水利和防洪抗旱减灾工程。加快推进引洮二期配套城乡供水、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等重点工程建设。力争白龙江引水、引哈济党等工程前期工作取得实质进展积极做好陇南国家油橄榄基地供水、引大入秦延伸增效、黄河干流防洪二期等工程前期工作。三是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投资。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重点实施引调水工程和水源地建设项目,解决我省总体缺水、区域和时空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加快推进骨干水网、民生水利、水生态保护和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加大黄土高原塬面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力度;开工建设靖远县刘川灌区、凉州区永昌灌区等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三)加快城乡融合基建投资

一是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三年倍增计划,大力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新建高标准农田350万亩加快动植物良种“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推动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迈进二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实施路、水、电、气、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打造乡村建设示范村500个。有序开展农村燃气建设工作。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善乡村垃圾收运体系,因地制宜建设乡村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改建新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50万座以上。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三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榆中、敦煌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城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停车场建设,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系统,推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强化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加快补齐租赁住房短板。继续落实“房住不炒”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统筹灾后重建和生态搬迁,加快陇南等地暴洪灾害住房重建和避让搬迁。推进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大力提升公共设施服务能力。

(四)全力促进民间投资

一是加速加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政策信号密集释放。围绕降低民间投资成本、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完善推介项目长效机制,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引导银行积极增加民营企业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规模和比例,降低民间投资负担。多措施并举,打出新一轮利好政策组合拳,鼓舞民营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士气和信心。二是全面落实省上出台的《关于切实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民营经济49条),从政策层面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大力推广“不来即享”机制和做法,确保惠企政策一体落实,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透明、法治的发展环境,切实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发挥民营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全省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三是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民生保障、乡村振兴、高新产业等领域,参与“两新一重”和补短板投资项目建设,进一步创新民间投资方式,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保护民间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民间投资领域健康快速发展。

(五)强化金融支撑服务

一是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重大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乡村振兴、生态产业、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的融资需求,把更多信贷资源投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二是持续强化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脱贫成果巩固、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行动、粮食安全、农村改革、农村消费升级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继续做好扶贫小额信贷、特色产业贷款、农产品收购贷款投放工作。深入开展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工作,进一步提升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覆盖面和渗透度。三是落实落细金融稳企纾困政策,推动《甘肃中小微企业专项贷款实施方案》和陇原金融稳企纾困行动计划、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落实,加大1000亿元中小微企业专项贷款投放力度。四是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积极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通过平台上各类数据交叉验证,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捷性和安全性,更好为小微企业发信用贷款。加快供应链融资推广,积极做好大中型企业上游企业的融资,进一步创新和探索供应链下游企业融资,提升产业链的服务能力。细化客户分类,提升新业态新客户服务能力。

(六)持续优化投资环境

一是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稳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混改质量,发挥混改效能,消除所有制歧视,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促进形成更加便利可靠的营商环境。依法保护各类产权,打破制约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二是创新投融资机制。依托“甘肃信易贷”搭建全省融资平台,开创新的投融资模式,将政府投资和社会融资有机结合,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加大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探索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盘活存量资产,扩宽社会资本投资渠道,吸引更专业的市场机构参与运营管理。三是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开展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质提标年活动,结合数字政府建设,推进“不来即享”政策扩面,推行政务数据和高频电子证照共享应用,推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加快整合非紧急类政务热线,强化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进一步做好涉企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下放审批事项承接、政务服务“好差评”等工作。四是落实“三个清单”“四个一百”工作机制,继续发挥省级领导联系重大项目示范作用,落实一个项目、一名联系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张任务清单工作机制。强化重点项目定期对接制度,以市(州)为主体搭建“重点项目超市”,以县(区)为单元“摆摊”推介重点项目。

 

 

作者:陈世星、张帆、杨永、靳娟、马红祥、梁文霞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