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全力打造甘肃省经济持续增长强劲引擎
  • 时间:2022-09-26
  • 点击:47
  • 来源:甘肃省经济研究院

  2022年以来,全省上下按照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
全”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坚持
系统观念,注重统筹兼顾,不断筑牢经济发展的坚实底座,高效统筹疫情
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一、2022年上半年经济运行主要特征
  一)改革创新发展成效凸显
   甘肃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832家,入库数量连续两年增长50%以上。
1—5月,全省登记科技成果712项,技术合同成交额54亿元,新设立市场主
体13.3万户,同比增长12.3%。决战决胜国企改革,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体
任务已基本完成,国企改革实施方案明确的改革任务完成率为97.3%。持续
深化简政放权,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营商环境呈现“三上三强”
良好态势。
(二)供给侧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1.工业生产提质增效。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
前4个月实现利润总额256.6亿元,增长51.3%。5月份,39个行业大类中有
26个行业正增长,制造业增长6.8%,较4月份提高1.9个百分点。
2.农业生产稳中向好。以“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为代表,以养殖
业为牵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食品工业牵
引带动特色产业价值链提升,打造富民强县战略性主导产业。
3.现代服务业保持恢复增长。1—5月,铁路货运量、公路货运量同比增长
22.2%和0.5%。1—4月,邮政和快递业务总量分别增长8%、20.3%,规模以
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4.1%。全省物流业景气指数呈现回升态势
,5月份达到56.7%。
(三)需求侧动力作用持续恢复
1.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1—5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9%,民
间投资增长16.6%,工业投资增长59.8%,上半年234个省列重大项目累计完
成投资1201亿元,增长37%,充分彰显我省投资大盘稳中有扩、强劲有力、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投资活力呈持续增强态势。
2.消费市场持续回暖。5月份,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5亿元,同比下
降3.2%,较4月份收窄4.9个百分点。基本生活类商品保持较快增长,启动
“甘味”农产品促销活动,云签约7.8亿元,1—5月,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
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13.2亿元,增长48.9%。
3.外贸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1—5月,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270.7亿元,增
长19.9%,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31.5亿元,占外贸总值的48.6%
,RCEP成员国进出口46.5亿元,增长19.6%。着力打造班列通关“绿色通道
”,前5个月,全省国际货运班列共发运180列6820车,货值1.78亿美元。
     二、国家重大战略叠加和自身发展势能增强交汇
     我国经济总量大、市场广阔、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稳经济一揽
子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逐步优化,全国发
展“形有波动、势仍向好”,预计全国经济在三季度将回归正常轨道,甘
肃省经济形势总体判断是“趋势向好、稳中有进”。一是省第十四次党代
会绘就发展新蓝图。我省已站在新的发展起点,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
开,确定了新的奋斗目标,提出推动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和实
施“四强”行动,更加坚定了全省上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稳定经济增
长的信心。二是中央倾斜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兰州获批建设国家级互联网
骨干直联点,并入选首批季候投融资试点城市、2022年北方清洁取暖支持
和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金昌、天水、兰州新区纳入“无废城市
”建设名单;平凉市入选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庆阳市与天
津市建立革命老区对口合作,国家将加大对上述地区相关项目的资金支持
力度。三是固定资产投资潜力巨大。国家按照“应开尽开、能开尽开”的
原则,加快推动交通、水利等重大项目上马实施,有效推动能源领域基本
具备条件可开工的重大项目尽快实施,我省论证成熟、期盼多年的白龙江
引水、平庆铁路、陇电入鲁、新能源基地、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迎来
重大利好。新增专项债券全力支持兰张三四线、天水至陇南铁路、中川机
场三期等重大项目建设,将促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2022年下半年,全
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00个,年度计划投资876亿元,为发挥
投资“关键性”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我省发展面临“大块头”企
业产能受限、小微企业活力不足、孤岛型产业偏多、隐形债务风险、生态
环保任务重、营商环境有差距等短板的制约。
    三、对策建议
    (一)夯实投资消费动力基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1.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做好项目谋划储备,落实好重大项

目建设协同推进机制,强化土地、用能和环评等保障,加快推进白龙江引

水、武威至张掖客运专线、跨省输电通道、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等重

点项目,倒排计划工期,缩短建设工期,提高投资效率。把握工业投资良

好形势,积极支持先进制造业投资,引导工业企业加大“三化”改造投资。

提升已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资牵引作用,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充分

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规范推广PPP模式。聚焦重点领域、区域和企业,盘

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规范做好保障性租赁住房试点发行基础设施领域
REITs有关工作。
   2.统筹推动消费提质扩容。抓住节假日“补偿式消费”,组织开展商旅文
体融合,释放消费潜力。推动餐饮服务提质升级,加快餐饮企业数字化赋
能,提振餐饮消费。鼓励发展智慧商店,加快促进生活服务业上线上云。
发展特色街区、特色商圈,培育消费升级载体。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
积极开展“万企兴万村”消费帮扶行动,培育一批消费帮扶示范企业和社
会组织。推动大型综合生活超市进驻乡镇、中心村,保证“基本性”消费
量质齐升,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打造全国一流的消费环境,营造诚信销售
网络,持续推进“放心消费在陇原”示范创建活动,保证城乡消费者安全
消费。降低我省日用消费品加价率,适当扩大日用品进口量,优化商品种
类,扩大进口免税范围。
(二)强化“一带一路”最大优势,用足RCEP最新机遇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是我省对外贸易的大块头,要深入挖掘“一
带一路”沿线国家消费需求,选好产业门类,持续提升工业品、服务贸易
、特色农产品等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规模,形成“一带一路”沿
线国家出口稳定市场,促进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贸易,
争取将我省出口这架“弱马车”转化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动力。抢抓“一
带一路”跨境电商产业迅猛发展机遇,鼓励外贸企业、物流企业参与海外
仓建设,培育一批优秀海外仓企业。加快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再上新台
阶,完善多式联运为主、中欧班列辅以中欧卡航的综合运输体系,力争国
际班列开行数稳定增加,运营效率不断提升。用好降税、区域原产地累计
规则,做大做强与RCEP成员国新材料、通用设备、种子等特色产业的商贸
合作,扩大优势产品出口和有竞争力产品进口。稳定扩大“一带一路”国
家铜精矿、镍精矿、锌精矿、铁矿石等资源性产品进口,有力保障我国原
材料供应链安全稳定。
    (三)聚焦提升“一核”力量,打造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兰州和兰州新区是“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中全省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也是“强省会”行动的主阵地。加大兰州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把兰州新
区作为产业和人口聚集的首选,打造省内受灾、避险易地搬迁移民主承载
地,举全省之力、聚甘青宁蒙之势、引全国之商,把新区做大做强,全省
能耗指标、产业承接重点向兰州新区倾斜,推动新一轮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热潮,为国内产业链安全作出新贡献,引领兰白定临、甘青宁蒙主动寻求
协作分工和错位发展,打造国家名副其实的西北经济增长极。兰州市着力
加强双循环背景下国家战略支点建设,主城区重点强化“精致兰州”建设
,大力实施城市改造升级,充分放大“黄河之滨也很美”品牌效应,优化
主城区功能布局,塑造风光秀美、生态宜居、文化深厚、幸福美好的现代
化中心城市,省内产业转移要防止“做强新区、做空兰州”。
   (四)科学有序落实双碳战略,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增长点
    1.统筹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立足甘肃省情和发展阶段特征,立足以煤为
主的基本国情,协调推进疆煤入陇增供,稳定提升蒙煤入甘能力。综合考
虑经济发展需要、减排成本、减排影响等多目标条件,确定主要领域、重
点行业的碳达峰目标和优先顺序,分类制定能源化工、有色冶金、钢铁水
泥等重点产业的碳达峰时间路线图、施工方法图。
    2.突出构建绿色多元新能源供需体系。绿色能源是我省实现碳达峰、碳中
和目标的最有利支撑,持续增加光伏、光热、风电、储能等绿色能源供给
,加快推动我省11个已列入国家“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抽水蓄能电站开
工建设,推动提前实现电力低碳转型、安全可靠、经济可承受等多重目标
。提高绿色新能源调配和利用水平,对接发达省份“双碳行动”方案,畅
通外送通道和就近利用两个通道,开拓更广省外新能源电力需求市场,最
大限度发挥省内消纳能力,加快推进“零碳”产业园和示范城市建设。
3.大力推进风光水储一体化。打造发、输(配)、储、用、造一体的综合
产业体系,使新能源产业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构建现代产业体
系的重要牵引。


(马红祥,甘肃省经济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