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关于甘肃省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 时间:2004-01-10
  • 点击:501
  • 来源:

关于甘肃省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及2004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04年1月9日在甘肃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  邵克文

各位代表: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03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3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西部大开发总揽经济工作全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克服突如其来的非典和多种自然灾害带来的困难,全面完成了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所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实现了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和效益的同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加强。预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93亿元,增长10.1%;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75.6亿元,增长1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650元,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70元,增长5%。主要特点是: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粮食播种面积有所调减,但单产创历史新高,总产量达到789.3万吨,比上年增加6.7万吨。经济作物和饲草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由上年的27.7%提高到30.7%。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化、规模化格局基本形成,农村二、三产业比重由上年的52.4%上升到54.2%。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行业的技术改造,促进了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预计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增加值完成388亿元,增长13%;实现利润突破30亿元,增长43.5%。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金昌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基地、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顺利启动,兰州、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势头良好。房地产、现代物流、教育培训、信息咨询等服务业的兴起,给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投资消费需求稳定增长。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对拉动经济增长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全年争取到国家投资73亿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39.8亿元,国债资金33.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3 %,其中:借用国外贷款2.1亿美元,增长19%。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0亿元,增长13%。消费品市场呈现“一降一升”态势,预计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4亿元,增长9.5%,增幅比上年略有下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稳中有升,达到101。对外贸易实现较高增长,预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2.2亿美元,增长39%,其中:出口8.1亿美元,增长48%。

    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成绩。中石油兰州石化建成千万吨级炼油能力,酒钢50万吨炉卷工程和异地改造的榆中钢厂、连铝13万吨电解铝节能降耗改造等一批重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九甸峡水利枢纽的导流洞、施工道路和供电等大临工程全部完成。兰州至海石湾高速公路忠树段、平凉电厂3、4号机组等18项重点工程建成或部分建成投入使用,兰州市城区3座黄河大桥同时竣工通车。清水至嘉峪关高速公路、29条县际油路、兰州至武威铁路二线、庆阳机场、张掖电厂、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青海官亭至兰州750千伏送变电示范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国家2000-2001年安排的10个粮食储备库全部建成并通过竣工验收,新增仓容6.3亿斤。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完成阶段性任务,石羊河流域民勤湖区综合治理、祁连山生态移民及利用外资的农业节水灌溉和重点风沙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完成800万亩,牧区草场围栏达到1205万亩。兰州石化大乙烯、武威至嘉峪关铁路电气化、兰州国际集装箱结点站和酒钢公司的南非铬铁生产线等项目已获国家批准;天水至宝鸡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正抓紧进行。

    扩大就业和扶贫解困取得成效。制定实施47项税费减免政策,加大再就业投入,核发小额担保贷款,提供社会保险补贴,推动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预计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0万个,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 “两个确保”工作成果继续得到巩固,有58万城镇居民纳入低保范围,提高了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及时调整资金安排计划,帮助张掖、定西、甘南和庆阳等地的地震、洪涝灾区群众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扶持贫困农牧民发展种养业,开展劳务输出,组织易地搬迁。预计全年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1.1亿元,新建县乡村公路2420公里,有94万人口的饮水状况得到改善,40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60万低收入人口稳定解决温饱。

    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科技开发能力得到加强,产学研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推动了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针对公共卫生防治体系的薄弱环节,加快了省地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建设,有97个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项目纳入国家建设计划。继续增加对贫困县医院、妇幼保健站和乡镇卫生院的投入,促进了县乡村三级卫生保健服务网络的健全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6.1‰。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职业教育、高中扩招、高校基础设施改造等项目进展顺利,当年又有3个县实现“普九”、3个县实现“普初”。基层文化设施条件得到改善。新安排8个国债旅游基础设施项目,促进了重点景区环境的改善。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继续保持良好的势头,取得了好于预期的成绩。这是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各行各业扎实工作、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是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深层次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国有企业改革滞后,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城乡差距继续拉大;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加大,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健全;经济自主增长能力弱,投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单一,发展环境亟待改善;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比较薄弱。我们要正视困难,坚持用发展的办法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二、2004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04年是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重要一年。面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我们要密切关注,快速反应,抓住机遇;面对与全国发展差距拉大的挑战,要增强忧患意识,积极进取,加快追赶;面对经济发展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多,要加强宏观经济监测,确保经济健康运行。

    2004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全委会精神,高举发展、改革的旗帜,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新的发展观,按照中央“五个统筹”和省委“两抓、两放”的要求,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薄弱环节,实施工业强省、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强化农业基础,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建议2004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

    ——外贸出口增长6%;

    ——财政收入增幅略高于经济增长;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

    ——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左右。

    为实现上述目标,2004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继续推进特色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实施优质牧草、良种牛、良种羊等百万良种推广工程,抓好酿酒原料、马铃薯、果品蔬菜、草畜产品、中药材、制种业等优势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快发展草产业和养殖业,在农区扶持草食畜牧业,在牧区普遍推行舍饲圈养,建设牧区防灾保畜基地和动物疾病防治体系。集中扶持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鼓励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仓储保鲜和运销服务。以农产品市场为依托,加快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把农村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大战略来抓。加强对劳务输出的规划和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劳务输出信息服务网络。巩固现有劳务基地,开辟新的劳务基地,扩大劳务输出。实施百万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搞好定向培训,让每个培训农民掌握一到二项实用技术。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各种限制性规定,清理拖欠的农民工工资,并努力防止发生新的拖欠,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适当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农民工劳务报酬比例。

    继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支持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引导和鼓励乡镇企业向小城镇合理聚集。整合项目、资金,加快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和牧民新村建设。不断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加大开发式扶贫力度。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增加对农村“六小”工程的投入,新增节水灌溉50万亩,解决71万人的饮水困难,新建改建县乡村道路2500公里,发展农村沼气10万户,新增农村小水电7个,完成草场围栏1800万亩。继续实施“光明工程”,解决大电网难以覆盖的偏远山区、牧区用电问题。

    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率,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放开粮食购销市场,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直接补给农民。制定和实施土地流转管理办法,支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二)深化国企改革,推动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三年内完成国企改革阶段性任务。建立省市两级国有资产监管新体制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机制。积极筹措资金,按照“一厂一方案”搞好国企改革,实现转制变活。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放手引进省内外资金进行资产重组。支持国有中小企业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破产、股份制和出售等多种方式,基本退出国有经济序列。积极稳妥地推进部分困难企业破产重组,新争取一批国有大中型困难企业列入国家政策性破产计划。

    认真落实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放宽市场准入,推出一批适合民间资金进入、具有高附加值的“短平快”项目招商引资。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企的改组改制,加大对民营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培育骨干企业,促其尽快做大做强。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利用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支持行业协会和非公有制企业建立担保机制,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在石化、有色、冶金、建材、机械、能源、食品等支柱产业中选择一批优势企业,加快技术进步,调整产品结构,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支持目前有技术优势但无资源优势的生产企业与大型跨国公司合资合作,建立可靠的国内外原料基地。支持有条件的高耗能企业通过电力直供试点、电冶联营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引导相关企业加强合作,加快后续产业开发,尽快形成乙烯、镍、铝和TDI等若干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

    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依托优势企业,加强与国外省外知名企业合作,引进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产品,重点提升石油钻采设备、机床、电机等产品的档次,扩大市场占有率。加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组织有关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攻关风力发电成套设备技术,争取实现规模生产。

    积极发展有特色优势的新材料、电子、医药、生物、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在清理整顿和规范提高的前提下,加快现有产业园区建设。以兰州、白银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重点,积极推动产业聚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以扩大就业为重点,解决好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认真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把新增就业岗位和控制失业率纳入各级政府考核目标。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开拓新的就业领域,增加新的就业岗位。努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重点解决弱势群体的困难。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和富余人员的分流安置。利用部分大中专学校,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特别是紧缺技工的培训。利用农村现有培训机构和职教资源,加强定向技能培训,增强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发展就业中介组织,建立就业信息服务网络,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搞好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指导服务工作。

    切实安排好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及时发放救灾、救济粮款。鼓励支持开展生产自救,切实搞好灾民建房、卫生防疫和受损校舍、水利工程、公路等基础设施的修建,帮助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城市低保和“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多渠道建立和完善对低收入者的救助制度,妥善解决城市特殊困难家庭在住房、子女入学、就医和取暖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继续完善城镇基本养老、失业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扩大社保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高度关注无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

    (四)积极引导资金投向,努力扩大投资规模

    今年,国家将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推进西部大开发。国债资金将重点向“三农”倾斜,向社会发展倾斜,向西部大开发倾斜,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倾斜,向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倾斜,同时还要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需要,支持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我们要按照国家投资方向,做好项目对接工作,争取国家更多支持。

    按照十六大提出的西部开发“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争取十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要求,继续把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投资的重点。建成兰州忠和至海石湾、兰州至临洮高速公路、庆阳机场复航改造、连城电厂二期1台机组、小峡水电站2台机组、县城电网改造、兰州供水扩建及中心城市污水处理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基本实现兰州市5个出口的高速化,实现各市州地政府所在地到县城通油路;新增电力装机容量55万千瓦,行政村通电率提高1个百分点。认真抓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重大生态建设。退耕还林的工作重点是巩固成果,建立“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的长效机制,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退牧还草要结合舍饲圈养、饲草料基地建设、牧区水利、牧民定居等工作,切实做到禁牧、休牧和轮牧。在天保工程区、退耕还林区、重度退化草场等重点区域实行封山禁牧。积极稳妥地推进祁连山核心区生态移民。以重大项目建设为依托,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支柱产业,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建成酒钢矿山接替、兰炼甲乙酮、金川公司矿山改扩建等一批重点优势产业发展项目。抓住机遇,开工一批新的重大建设项目,主要有: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平凉至定西和武威韩佐至青林高速公路、嘉峪关至安西一级公路,武威至嘉峪关铁路电气化、敦煌铁路、兰州国际集装箱结点站,涩宁兰天然气管道白银供气,靖远电厂三期、黄河柴家峡水电站,兰州石化大乙烯、长庆油田150万吨产能建设、金川公司镍精炼系统节能降耗改造等。配合中石油集团公司搞好新疆至兰州的原油和成品油输油管道建设。

    (五)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社会消费需求

    支持省内优势企业加强与国内知名品牌企业合作,建立覆盖全国的产品销售网络,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继续推行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为重点的现代流通方式,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发展现代物流业。适应新的消费需求,培育特色旅游、教育培训、社区服务、休闲娱乐、体育健身和卫生保健等新的消费热点。引导消费信贷,鼓励居民增加电信、住房、保险等方面的即期消费。

    适应出口退税改革的新要求,继续深化外贸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企业自营出口,推行外贸进出口代理制,培育新的外贸出口主体,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加快出口商品结构调整,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鼓励优势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发展加工贸易。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争取中央外贸发展基金、援外优惠贷款等资金和优惠政策的支持。

    (六)加强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围绕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院地、院企合作,加强重点实验室和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率。推进开发类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和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继续强化基础教育,认真解决未“普九”县在义务教育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抓好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不断扩大“两基”覆盖面。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安排一批农村初中(包括寄宿制)改建项目,搞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试点,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优化高校资源配置,稳步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

    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步伐。把职业教育和交流培训结合起来,重点培养急需的专业人才、面向一线的技术人才、勇于开拓的高层次管理人才。采用智力引进、项目引进和岗位引进等灵活多样的人才引进方式,吸纳国内外优秀人才来甘肃创业和发展。

    建成国家及省上安排的90个省市县疾控中心项目,形成三级疾控网络体系。新建改造省地两级14个急救中心和93个地县级传染病院(区、科)。积极争取外国政府贷款,改善医疗装备水平。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医疗条件,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建成省博物馆和《四库全书》楼项目,抓好县城图书馆和文化馆建设。争取新安排一批公检法司国债建设项目。

    依法加强对土地、草原、森林、矿产、水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管理和保护。禁止引进淘汰、落后的工艺和污染严重的项目,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推广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同时,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开展全民健身,增强全民体质。

    三、坚持发展抓项目,努力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项目是发展的载体。要把 200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必须充分发挥项目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进一步增强项目意识,拓宽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上下齐抓共管,在全社会形成抓项目、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搞好项目谋划,增加项目储备。要充分调动各方面谋划、储备项目的积极性,变单一的政府谋划为企业、政府和投资者共同谋划,变单个项目谋划为统筹规划项目。谋划项目要把握政策,瞄准市场,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根据国家今后搞建设先编规划、后批项目的规定,要高度重视各项规划特别是“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坚持开门搞规划,组织重大问题研究,搞好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的编制。特别是要在石化、有色冶金、中医药与生物制药、核工业、农业产业化、装备制造业等有比较优势的行业,超前规划一批具有前瞻性、能够增强发展后劲、对全局有显著带动作用的项目。同时,要围绕农副产品加工、民间工艺开发、农村生产生活资料市场等方面,谋划一批有市场需求的地方财源建设项目;根据国家资金投向和我省财力,有计划地安排一批急需的社会发展项目。

    加强项目前期工作,保证项目决策的科学化。依托各级党校和省行政学院,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筛选、申报、建设程序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抓项目的水平。加大前期经费投入,建立领导分工负责制,加快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对项目前期文件的编制依法实行招投标,提高工作深度。及时发布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和重大项目信息。发挥专家和中介机构作用,加强项目评估论证,建立健全政府投资的科学决策机制。坚持项目前期工作业主负责制,政府投资项目也要明确项目业主。切实抓好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天水至宝鸡高速公路,兰渝铁路,兰州燃气热电厂、景泰电厂、华亭电厂、乌金峡和寺沟峡水电站、黑山峡小观音水利枢纽,大乙烯后续加工、兰铝高精度铝及铝合金板带箔等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力求取得阶段性成果。

    加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进一步落实建设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出台国债项目管理办法,形成计划、财政、监察、审计等多种手段有机结合的监督约束机制,加强对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全过程的跟踪管理,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加强招投标执法检查,规范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队伍的选择及设备、材料的采购。搞好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试点和推广,明确项目业主在控制投资概算、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等方面的责任。

    切实改善投资环境,拓宽投融资渠道。结合《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做好行政许可规定的清理,再取消减少一批审批项目。推进投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范围,逐步建立投资主体和融资渠道多元化的新体制。加大对重大项目土地征用、拆迁等方面的协调力度,认真解决农民土地征用补偿金不到位的问题。在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一站式”服务的基础上,探索从项目准备、包装策划、资金落实到建设管理的全过程服务方式,更好地为企业发展、客商投资和百姓创业服务。建立行政审批监督制约制度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在积极争取国家投资的同时,采取放宽市场准入引资、制度创新融资等多种方式,吸引民间投资。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吸引东部沿海地区民间资金上,采取更灵活、更有效的方式,吸引东部企业或个人到我省投资合作、谋求发展。拓宽国外优惠贷款的使用领域,探索BOT、TOT、项目融资等利用外资的新方式,扩大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支持“靓女先嫁”,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兼并、嫁接省内优势企业、优良资产。推进土地等存量资产资本化运营。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市供水、供热、道路、污水和垃圾处理、文化场馆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经营,推进市政设施产业化运作。采用经营权、股权转让等多种方式,向国内外转让高速公路、桥梁、隧道等公用基础设施的资产权益。

    各位代表,今年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全委会精神,加快发展、锐意创新、大有作为的一年。我们要高举发展、改革的旗帜,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群策群力,求真务实,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为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